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施莱尔马赫翻译思想的哲学溯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进行哲学溯源,发现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与其哲学视界紧密关联。他在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阐释哲学方面独到的见解无不影响其翻译理论的形成。追溯施莱尔马赫的哲学思想是理解其翻译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宣翻译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采用多种方法:直译、意译、删译等.在翻译中,译者十分注重译入语的用词、通顺和可接受性.而美国新闻期刊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多采用音译、直译及音译加注的方式.这两种翻译策略各有优长.德国语言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了翻译的归化和异化两种途径,归化是以读者为中心,异化是以作者为中心.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最终发展趋势是由归化走向异化.  相似文献   

3.
施莱尔马赫对当代西方译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施莱尔马赫与功能学派赖斯、解构学派韦努蒂和阐释学派斯坦纳的关系分析,发现施莱尔马赫的理论对当代西方译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施莱尔马赫对当代西方译论的影响是多维的、动态的;施莱尔马赫的影响绝非出于偶然,而是翻译理论家对新的理论框架的追求在施莱尔马赫思想中找到结合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世界的发展已呈现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现代化的特征,在文化领域更是呈现出融会贯通的趋势。文化融合中出现的语言文化异化现象和最近翻译界出现的异化翻译趋向表明,异化策略应是全球化时代文学翻译的基本策略。而这异化译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就是要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域语言形式,以及作者的异常写作手法。同时,异化译法要注意限度,讲究分寸,并借助归化法。  相似文献   

5.
文化翻译与文化身份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接触与互动手段。文化翻译则是异域文化接触与互动的媒介,其结果传达了并域文化身份,实现对了异域文化身份的塑造。文章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阐述文化翻译对文化的影响及其塑造异域文化身份的原因。文化身份的开放性要求译者顺应全球化语境发展的需要,摒弃强势文化中心论,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保留文化异质,真实再现原作所要表达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探讨了赫尔德翻译语言观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洪堡特和荷尔德林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的原因及特征。本文认为,施氏等理论家的翻译思想深深地浸润着赫尔德思想的影响。在赫尔德的影响下,他们的翻译理论不仅呈现出哲学思辨的色彩,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赫尔德的这一影响绝非出于偶然,而是理论家们在“译事”耕耘的基础上,对译论进行积极思考的同时,在赫尔德那里找到了结合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论施莱尔马赫的自我意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现代神学之父施莱尔马赫的自我意识理论,发现在他那里,情感(直接的自我意识)主要有三层含义:道德觉察、为各种能力奠基的综合活动以及对无限者的把握.通过阐释后两层含义及它们的关系,来探讨施莱尔马赫自我意识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并寻求可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译者这一主体却总是被忽略。在阐释学理论的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基于此,以阐释学主要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伽达默尔和斯坦纳的主要思想为理论发展脉络,分析阐释学框架下对于译者主体性的解读。研究发现:施莱尔马赫首先看到译者的主体作用,伽达默尔和斯坦纳则分别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描绘了译者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宣资料翻译往往采取音译、直译等异化手段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移植,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或语言风格。异化翻译策略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外宣翻译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向外界传播中国特色文化;随着国际交往日渐增多,译语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接受水平也不断提高;采用异化策略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交流中享有应有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论翻译中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 ,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是保存原文韵味 ,引进异域文化的有效途径。异化翻译对汉语的革新和发展具有影响和促进作用。从文化的沟通与融合的角度而言 ,适度的异化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模因是与基因相似的现象,通过模仿而传播。翻译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是对原文的模仿从而使之得以在异域传播。从模因论的理论入手,分析了模因得以传播的两种重要方式:复制与变异,并由此推导出"异化"是对源语的复制。对译语的变异,尤其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异化"翻译,不仅有利于源语语言或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译语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中和之思”来分析归化与异化的文学翻译方法,指出文学翻译应是归化与异化的中和,译作应在立足于本国文化土壤的基础上传达异域文化特征,最终“达兼济,主融通”。  相似文献   

13.
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 ,正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电影的翻译既是介绍异域文化的一种简洁直观的手段 ,又是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又是影片翻译中的重中之重。着重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观众效应 ,即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等角度阐释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正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电影的翻译既是介绍异域文化的一种简洁直观的手段,又是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又是影片翻译中的重中之重。着重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观众效应,即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等角度阐释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异化法扣归化法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不难看出归化翻译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迎合政治要求;异化翻译则试图通过引入异域文化,促进本土文化更好地发展。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不断为成为主流文学翻译策略互相排斥,可是科学辩证法却强有力的证明翻译策略的制定并非一味地二选一,而是适度地兼而考虑,周全翻译。  相似文献   

16.
韦努蒂的翻译观表现为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归化策略以流畅、透明、种族中心主义的翻译导致译者的隐身,抹杀了异者文化的他性。与归化相抗衡的是异化翻译:异化是第三条道路,是精英主义的翻译,是对归化的救赎。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取决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相互认识和平等交流。翻译是这种跨语言文 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翻译过程具有文化传承和延伸的特点,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在交流互动过 程中得到提升,最终形成文化的增殖。在茶典籍译文中保持原语的异域性可给目标语读者新 的文化体验,丰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以茶典籍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异化翻译策略何以将 茶典籍中蕴含的民族特色传达给目标语读者。  相似文献   

18.
模因传播与归化异化翻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据此Chesterman提出了翻译模因进化和形成规律的翻译模因论。翻译模因理论认为,模因的传播过程对翻译构成影响。由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模因传播的关系得出:归化翻译通过在本国文化中寻找相似的模因有助于读者理解异域模因,而忠实复制源语文化综合体的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与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全球范围内儿童文学研究稳步上升,呈现多样化的研究态势,但国内儿童文学研究界和翻译学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仍旧不多,由于双重边缘性地位,儿童文学翻译所呈现的话语与他者失落尤为明显。以后殖民理论为平台,对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权力进行投射分析,有助于揭示某些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的潜在概念,复原民族语言的活力,实现异域文化异质语言的"众声喧哗"。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翻译的异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跨文化交流活动为目的翻译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无论是译入文化还是译出文化,异化策略都应是文化翻译的基本策略。译者应改变传统的以释义为主,以目的语为中心的“等效”翻译,归化翻译,而应越来越多地采用以源语文化为中心,传播异域风情的异化翻译,这已经成为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