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对上海一个中心城区(A城区)的田野调查资料,本文试图通过对发生在城区中的环境纠纷与冲突案例的分析,来解读居民作为环境问题的受害者,为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和环境利益而与企业法人行动者和政府法人行动者间进行的冲突与博弈过程,揭示隐藏在这一过程背后的居民行动者所运用的行动策略和行动逻辑,以及各类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所建构出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强力支持下快速发展,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明显增强,但部分深层次问题并没得到根本解决.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从农村信息化工程内部进行剖析:分析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建构因素,指出现实中相关人类行动者要素缺失、非人类行动者的能动性作用、行动者自身的行动能力与利益考量,致使农村信息化行动和效果打折扣;分析农村信息化工程网络转译过程,认为农民应是网络转译过程的核心,但在组织动员中,农民则是网络转译过程的被动参与者,企业作为招募对象是网络转译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提出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把“必经之点”农民对信息的接受与使用作为问题的突破点,对其他行动者的功能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农村信息化政策支撑体系,提升农村信息化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探索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以建构主义为思想基石,聚焦于考察技术被建构的过程。在该理论框架中,技术被界定为社会行动,从而消解了传统的“人—机”二元论,而走向一种“可塑因—不可塑因”的新二分法;技术的结构即是围绕技术的社会行动结构,各个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分布和互动关系可运用网络方法加以分析;技术发展是一个建构的演化过程,其动力源自于各类行动者的建构作用,多样性源自于各类行动者的异质性,行动者之间的协商构成了选择环境;社会建构论包含一种建构论的政策思想,强调政策干预的持续性、地方性以及政策决策民主化。  相似文献   

4.
指出社会建构论为政策执行过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为社会建构论强调现实的社会建构性与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行动与规则之间的构造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研究中引入社会建构论,通过展现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行动者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及其他们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不仅有利于揭示现实的政策执行过程,而且有助于重新认识政策文本与政策行动、政策执行与制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行动之网的构成要素有网民、"三公"部门及其公职人员、网络服务商及其从业人员等人类行动者与网络空间、网络监管制度、网络议题、网民意识、网络社会思潮等非人类行动者,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借助转译机制建构了认同联盟,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通过转译过程分五个环节,即问题呈现、认同共享、征召、动员、异议。为此,从政府态度上,应把坚持公信力作为基本准则,从治理方法上应把情理法兼顾作为基本要求,从应对策略上则应以双层博弈作为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立法方法论是立法法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立法过程的合理性程度、提高立法质量为目标。立法方法论的理性建构应当在"立法的环境"下来把握,并以对立法的法律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准确分析为前提。"立法的环境"具有双维性:外在环境对应于法律行动者,即立法行动之成果所力图调整的对象;内在环境对应于政治行动者,即立法行动的实施者。完整的立法方法论应当是双维多层次的,既包括针对法律行动者的法律教义性维度,也包括针对政治行动者的政治性层面。立法方法论研究的开展对于型塑立法者职业共同体、约束政治立法者的恣意性、恢复立法的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媒介运用与环境抗争的政治机会:以反核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机会是决定一场环境抗争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民众反核事件为例,探究我国环境抗争中媒体与政治机会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另类媒体上,行动者们借助新技术搭建网络,将"有影响力的盟友"纳入其中。在传统媒体平台上,议题受到的大规模报道和争议放大了精英之间不稳定的同盟关系,为反对行动营造了明确的政治机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为"拓展了的媒介生态体系"协同发挥作用,并通过"媒体循环"进一步推动政治机会升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以传统彝医药、生物医学与现代中药为代表的“药解”,以及以仪式治疗为代表的“神解”,共同构成了凉山彝族“神药两解”的多元医疗体系。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所展开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本文借助行动者网络的对称性原则,试图对称化考量“疾病—人”的关系样态,建立一个超越以人为中心的分析框架,探析多元医疗体系的内部差异与微观运作模式。本文重点阐释了多元医疗内部的异质性。“治病”的过程本质是调解疾病—人关系的过程,是核心行动者领衔并调动多元医疗行动者网络中治病之药、治病之术以及治病之物,以实现与疾病达致平衡状态的行动过程。同时本文跟随当地村民的治病行动过程,以关系性的视角重新厘清凉山彝族多元医疗网络中的行动者及其动态行动轨迹。凉山彝族多元医疗的行动者网络表明,一方面,多元医疗的治病过程是人与非人、神解与药解、历史与当下等各种关系相互缠绕、不断生成的过程性行动。正是这一系列异质性行动扭合为一种关联性的存在模式,最终成为凉山彝族多元医疗行动者网络。另一方面,多元医疗行动者网络具有本体论、认知论以及方法论的三重意涵,为后续进一步深挖多元医疗的异质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研究视角以及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宏观的社会结构制约性,它对微观的个体理性行动者进行着引导、规范和约束。个体作为理性的行动者,他们也不断对现行公共政策进行反思,并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或者集体性抗争的实践行动不断改进和建构新的公共政策。因此,公共政策与个体理性行动者即是在宏观一微观这样一种结构二元性中互构的。论文在分析了公共政策与个体理性行动的内在要素之后,对它们的互构过程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会涉及多个行动者,采用行动者中心的制度主义框架来分析我国台湾地区《性别工作平等法》的制定过程,可以认为行动者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采取行动,不同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会建构出新的制度环境。本研究将与此法案有关的行动者分解为妇女组织、政府立法部门以及企业团体,呈现了各方行动者的博弈过程,并指出政策本身对权力与资源的分配程度有可能是影响政策是否通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犯的原因力是指成立从犯所必需的因行为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犯罪行为之间产生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从犯是否成立,要经过一般性判断、具体性判断和排除性判断三个环节。一般性判断主要考虑是否具有成立从犯所要求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具体性判断涉及事前判断与事后判断、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应然判断与实然判断,排除性判断主要考虑刑法分则的特殊规定和刑法总则中的但书。  相似文献   

20.
新《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三款增加了民事诉讼第三人的一种权利救济方式——第三人撤销之诉,旨在进一步对第三人的权利进行保障。但由于只有一条简单的法律规定,没有具体的程序与配套制度,对于案件依何种审理程序进行审理问题、原裁判文书是否中止执行、它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重合关系如何协调等问题均未提及,这不仅令法官无法操作、也让律师实务界感到困惑,这一规定在实际审判工作中难以达到立法者预期的效果。同时考虑到第三人撤销之诉对已决判决的既判力的冲击与影响,必须慎重建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审理程序与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