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保持和发扬凝聚和激励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凝聚和激励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矛盾。儒家思想中有许多超时代的内容,可以用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经济现代化没有矛盾。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能够有力地推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是有悠大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地域文化为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在安徽革命实践中涌现出的大别山精神、新四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渡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三不朽"具有关联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安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对"三不朽"做了新的诠释,丰富了"三不朽"的内涵与深度.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总和,其实质是中华儿女坚信不疑的,被认作是自己生存之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信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体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文化自觉。重铸共产主义精神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中华民族道德基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之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第一部分,通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所蕴含的"三个代表"的思想的介绍,论述"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第二部分,分析了江泽民同志如何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给"三个代表"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提出新的表述形式,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三部分,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提出,是以与时俱进精神为指导;又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性出发,论证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性是指毛泽东思想所凸显的以人民为本、紧密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民本阶级属性。人民性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属性,贯穿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之中,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经络。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生命血脉,更是人民群众的灵魂归宿。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彰显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精神财富的重要构成要素。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它是彰显优秀民族文化生命力的时代结晶;它是维护我国多民族团结繁荣的文化血脉;它是提升我国强大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载体;它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滋养;它是凝聚我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源泉。学习、弘扬长征精神,挖掘、保护长征文化这一红色资源,可以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文化消费的宽泛性规范应遵循真、善、美、健四大原则,以收增强人民心身素质之社会效果.从主流文化导向而言,则是以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优秀风范培养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规范,反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所鼓吹的"文化失范"论.  相似文献   

8.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普遍提高和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新时代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要, 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必然要求, 是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根本选择。当前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获得长足进展, 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必须从加强价值引领、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等方面系统推进、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9.
大力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的群众文化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文化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本方针,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发展方向,以公共文化设施为服务载体,以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和参与群体,以政府主导、多元投入为发展动力,包括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多种样式的文化形态。大力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的群众文化活动的认识和领导。应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特色文化为依托,以设施建设为突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文化活动质量。要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多品种、广受欢迎的群众文化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搞好科学文化普及工作,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让群众文化的服务体现全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和最深厚的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公共文化的角度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方向。其逻辑性和可能性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在民族性、整体性、群体性和全社会共享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其必要性在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文化挑战。在公共文化视域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民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使之扎根人民、服务时代、走向世界,将有利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党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分析指出,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实质上主要表现为对公平正义、民主与自由等的独到理解,毛泽东社会正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围绕着政治公正、经济公正、文化公正等方面开展,认为毛泽东在其一生追求公平正义、民主与自由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伦理思想,为我们现代社会公正秩序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国内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特点是:学术会议未曾中断,学术刊物新有创办,一些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些论点被重点关注。研究的新成果主要有: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关系、从实践视角来审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毛泽东的价值观、荣辱观进行了挖掘;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毛泽东后期的思想理论也有新的探索,并试图以新的视角研究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毛泽东的自由、平等思想进行了研究;在微观研究方面也有可喜的收获。从总体上看,国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及整个毛泽东思想与生平事业研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生理论系统地、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思想。毛泽东民生思想高度重视民生,尊重人民群众是民生主体的历史地位,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重视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对于处理和谐社会中人的发展和各项建设的关系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湖湘文化的文化特征和文化风格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形成的理论渊源与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传统、“圣贤豪杰之特质”、“恃己”和“贵我”观是分不开的。以湖湘文化为研究切入点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进行新的解读,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视野,对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地域文化特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当前一个不可回避而必须讲清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同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自觉传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精神、逻辑延伸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容,同时又是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这个中国革命最为困难、最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思想迅速成熟。而这一思想的巅峰,是与毛泽东著作的大量高质涌现分不开的。这些论著反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确立抗战的基本原则;坚持全面抗战,集中论述了抗战和革命的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道路;勾画了新中国的蓝图。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理念和措施,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最终形成了指导党和国家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思想的起源和基础,是指导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文章结合当前形势和国内外反腐倡廉的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思考,以期对我国反腐倡廉事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的认识偏差是其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混淆了文化领域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文化争论中普遍运用无限上纲的方法以及对文化战线的总体认识存在明显偏差。深刻把握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的认识偏差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相互关系,对于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自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义有二:一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考察和分析中国社会现实并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二是通过对中国具体实践经验的总结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即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毛,创于邓"这一说法表明,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无缝衔接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凝聚力是党的生命力的象征,是党能够担负起革命和建设领导的内在政治优势.它不是党与生俱来的,而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从事革命和建设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无疑对党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凝聚成一个坚强而团结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