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英国童话作家卡洛尔的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以其独特的幽默风采而受到世界各地儿童的喜爱,卡洛尔也因此进入了世界幽默作家的行列。本文试就卡洛尔童话的幽默特征作一浅析。机智聪慧的幽默源于作者的奇思妙想。卡洛尔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凡的想象力,在他的童话中创造了大量引人发笑且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他作品的幽默感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达到的: (一)通过故事情节的设置获得幽默。《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两部  相似文献   

2.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在欧美家喻户晓。在中国,它也堪称儿童翻译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这与第一个将它译介到中国的人——赵元任是分不开的。文章回顾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译本的翻译过程,探讨了译本背后的翻译规范和社会文化因素,以表明译本的最终面貌取决于文化、翻译目的和读者、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小句复合体角度出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原著及其简写版为语料,对比分析两者在句际关系上的差异,从中探讨原著被改编为简写版后对中学生阅读理解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刘易斯·卡罗尔的两部“爱丽丝”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与《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具有鲜明的自我解构特征。以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观之,卡罗尔打破传统儿童文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采用去中心化叙事方式,建构开放性文本,并通过大量实验性文字游戏延异文本的终极意义,建构了多元共存、开放包容、意蕴无穷的儿童世界,既解放了儿童游戏的天性,也为成年人提供精神回归的家园。卡罗尔的解构之旅颠覆了以宗教训诫和道德说教为主流的儿童文学,推动了张扬幻想、追求快乐天性的儿童文学从边缘向叙事主潮的中心游弋。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批评的视域来看,《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爱丽丝在兔子洞中的奇幻之旅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爱丽丝代表的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者的立场,在与动物们的交往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未能顾及动物们的感受,因而无法与它们和谐相处。第二个阶段,在见证了人类世界的荒诞不经和动物王国的公正有序之后,爱丽丝拉近了和动物们的心理距离,更加尊重和理解它们,把它们当作平等的伙伴,她也最终被动物们所接纳。爱丽丝的神奇经历佐证了生态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人类只有自觉摒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以更加谦逊和平等的姿态对待自然万物,才能最终摆脱生态危机,构建人类和非人类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重译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以儿童文学名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三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类型译本的风格和不同的翻译策略,探讨原作、译作和重译过程中的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并尝试性地提出重译过程中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7.
接受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重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了西方文论由以作者、作品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为西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译入汉语,其译本的接受主体一儿童的特点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词语、句式以及修辞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元任是第一个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介到中国来的人。这部译作能够历久弥新,成为儿童文学译作中的经典,与赵元任先生在翻译上的创造性是分不开的。文章从语体选择、文化策略、语言的音乐美与形式美三方面讨论赵元任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审美再现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性,以期深化翻译审美再现和翻译审美主体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翻译家,赵元任最得意的是他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个译本译笔精彩,译技高明,语言地道,是"一本值得后人认真研习的翻译典籍","在中国口语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章简要谈谈赵元任及其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并以此文缅怀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探讨译者的儿童文学翻译观,我们发现大部分译者采取的是舍弃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反映出译者在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等认识方面的局限性和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翻译观.儿童文学的译者应该解放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在充分把握目标读者特点的基础之上,尊重并信任儿童,以译作与儿童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儿童本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青岛市儿童文学翻译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在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大量复译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众多儿童文学经典复译作品在秉承初译优点、取得不同程度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普遍的是漏译、误译和文字中英夹杂、有失规范等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文学性没有质的提高,没有从根本上超越初译。我们认为,儿童文学的复译应该遵循批判性借鉴和实质性超越的原则,真正实现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文化的合流与互惠,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这是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最为憧憬的大结局,它对赵元任译学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完美演绎了"合流"与"互惠"的译学文化战略观,启迪着当今翻译创作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维多利亚时代的道格森在寻找以作家确立自己在世界的位置的过程中,创造了刘易斯.卡洛尔,卡洛尔创造了英语儿童文学中的经典小说《爱丽斯漫游奇境记》。小说中,强烈的好奇带着爱丽斯逃离不能满足自己的这个世界。但在奇境中,对真相和秩序的追寻只能是假象。小说不仅开启了儿童文学的新时代,颠覆了维多利亚人的阅读经验,自1865年以来的一百多年里,它更召唤着无数读者掉进卡洛尔生活的"奇境",刘易斯.卡洛尔这个名字,变成了一个象征符号,变成了人们在世界、在自身的虚无中试图抓住的这种或那种渴望。  相似文献   

14.
从指称的分类与远近特征入手,对英汉双向语料(《阿丽斯漫游奇境记》)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了英汉远近指称不对称的基本表现,论证了不对称性的语用根源———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5.
《爱丽丝奇境历险记》第三章"一次会议辩论议决式赛跑和一个长尾巴故事"讲述了在"怎样弄干湿衣服"这一场社会生存危机中,爱丽丝作为"启蒙者"、渡渡鸟作为"改革者",如何使老鼠所代表的一种世俗王权与神圣教权合流并与年龄叠加的"旧权威",从鼎盛的强势,到被质疑的不满,再到无可奈何失权的故事。这个故事隐喻了"权威"的由来、发展与变革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1921年赵元任译英国幻想小说《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不仅成为中文译作经典闻名于世,在新文学运动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具有独特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新文学白话文运动大潮中赵元任的个人介入及其与胡适的互动;二是作为自觉的语言实验的产物,赵译的诞生过程和取得的成效;三是赵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前者所提倡的文学趣味在后者的本土演绎中发生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仿拟修辞格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其翻译涉及两种符号系统之间意义和功能的传递。以《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中译本为例,探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仿拟修辞格的三种翻译方法以及各种方法在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及语用意义方面在语篇翻译中的得失问题和应对策略,能够为仿拟修辞格在语篇中的翻译提供有效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人类求生存首先要面对的是大自然.大自然供给着人类生存的必须,也狂暴地摧残人们生存的欲望.《日光流年》描写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原始农耕环境中,为求个体生存,求种族生存,人类如何与自然抗争,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坚硬如冰》则描写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人性本能在社会强力压抑下的扭曲及其恶性膨胀.这两部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欲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亚马孙,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大的雨林。那里是人类和自然衍生的神秘圣地,是孕育着众多生命的伊甸园。也许是受益于天地精华,那里的许多动植物比我们常见的要大出很多。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巴西境内的亚马孙雨林,亲身感受到这里的各种“大块头”。  相似文献   

20.
翻译界常言的“诗人译诗”之说实际上预设了译者多元身份对翻译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翻译本质的分析揭示出译者多元身份的必要性,并以赵元任先生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个案,阐发了译者多元身份对翻译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文体风格传达的贴切性和重构译文经典性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