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促进层次结构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根据1986-2008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相关数据,基于加权就业弹性、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合性以及层次结构对有效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定量分析了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认为,层次结构总体上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但在产业协调、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等方面存在不足,应从生态结构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3个层次,通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考察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发现扩招后3个层次的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现有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显现出一定的问题:高等教育比例失衡,各层次教育定位不清,层次结构间衔接性差,从而也对就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误导了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并会减少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通过教育反思,发现精英教育情结,对专科层次教育认识不清;盲目攀比心理,贪大求全从而导致了层次结构失衡。为此,准确定位,保持各层次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调整各层次比例,增加高职人才的招生数量和比例;加强各层次间的课程衔接,做到层层相衔接且不重复,从而调整层次结构,真正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科类结构与层次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层次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将广西高等教育系统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运用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调控模型对广西高等教育系统目前的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测算,从生态承载力的视角审视目前广西高等教育状况,并提出相关对策,为广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政府主导的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因与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缺乏较高的契合度,在催生教育过度的同时也伴随着教育不足.通过对2004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由大到小三个层面的数据分析来探究目前高等教育的过度和不足问题.研究表明,在整体层面上,高等教育各层次比例仍不协调,专科比例受挤压严重;学科层面上的层次结构不断朝合理的方向调整;《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使工程教育发展面临更多考验,工科各层次人才比例需要逐渐调整,尤其是向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术应用人才方面倾斜.由此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不同层面的过度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是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优化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结构是顺利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强化"生命线"意识,确保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建立开放、多元化的就业制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应着重理顺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谋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等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应着重处理好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学校建设与学科专业及教育层次结构优化的关系;教育教学与医学科研的关系;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公办教育与私立学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工业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生态环保常识(知识)愈来愈深入人心,大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渐入正轨,生态道德、生态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提高,得益于生态教育中一些成功的做法:在课程教学中,构建"众星捧月"的生态教育模式;以活动为依托,营造浓郁的生态文化氛围;发挥校报、校园网的"喉舌"作用,创建"生态窗口";与"学术"联手,有效提升生态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授予高等教育学位(学历)层次及其对应的机构组成。美国内战前高等教育结构只是体现为以古典教育为主并授予学士学位的学院特征,内战后才逐渐出现了授予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现代研究型大学,世纪之交美国又产生了授予副学士学位的初级学院,至此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了可以授予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层次结构特征,为二战后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提供了结构框架与制度保障。在市场、政府与高校三因素作用下,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迁是从政府不干涉主义的自由市场模式发展到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理性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高等教育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山东省高等教育存在层次结构偏低、科类结构不合理以及地域结构不均衡等问题,致使山东省高等教育不能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矛盾。解决该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统筹规划,平衡不同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协调各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明确分类和定位,促进高校特色办学;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比例,建立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顶岗实习支教是师范生教育实习模式的一大创新,对于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西师范学院“二次置换”构想的提出,有效弥补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不足,进一步加强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着力解决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城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2.
适应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教师教育课程的建构和发展是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广西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建构的依据和现实基础,提出了围绕教育技能形成过程展开课程设计、组织教材内容,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师教育新课程,增设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活动课程等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外语教学系统的建设中,学习者和教授者是系统的主要变量,教学单位、知识载体和网络是外语教育生态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系统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多变量系统,所有教学变量因子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经过系统加工、处理后完成目标输出。本文探讨了在外语教学系统建设过程中,怎样以教育生态平衡和共同进化理论为指导原则、以建设正反馈系统为目标、以满足社会外语教学的隐性和显性需求为方向,建立网络外语教学系统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14.
现代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旅游教育是培养旅游人才的主渠道。通过分析当前广西旅游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广西旅游教育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旅游教育观念、优化旅游教育层次结构、加强旅游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旅游院校与旅游业界的交流合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关键在于打造高水平专业。打造高水平专业,关键在于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职教师生态位,是指高职教师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功能维度上所呈现的"态"与"势",具体表征为高职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所属的层级和类型,决定高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发展需求。培训是影响高职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生态因子,基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进行分段、分类、分级"三分式"培训,实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诉求。然而,违背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和最适度原则的高职教师培训,意味着高职教师分段、分类、分级培训的生态位失衡。因此,高职教师培训应基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从培训方案设计维度、培训过程管理维度、培训方案改进维度、培训基地建设维度构建"四维一体"的培训生态位,坚持"问题式"导向,精准把握培训时机,抓住专业发展契机,应用"第四代教育评价"范式,实施"辐射式"策略,进而落实高职教师分段、分类、分级培训,提升高职教师专业水平,推进"双高计划"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际沟通障碍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 ,师生间客观存在角色障碍、知识观念障碍、生态距离障碍、心理障碍等人际沟通的障碍。要通过分析形成各种人际沟通障碍的原因 ,明确克服师生间人际沟通障碍的方法 ,即缩小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存在的“信息沟” ,并充分利用情感效应教育学生等 ,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道德教育是全面反思社会发展的得失而提出的新思想,肩负这项时代使命已成为21世纪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堂教学有利发挥高校老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有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有利于突出学生的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高校实现德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紧迫性、基础性的工作,进课堂是生态道德教育长期性的必然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应成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来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进入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大学发展的质量应当是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质量,是结构、规模、水平、效益协调发展的质量.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应围绕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根据学校发展整体部署,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校治理等方面做出明确的战略选择,使各个方面相互支撑,形成促进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新格局,凸显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四:一是生均教育资源降低,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三是生源质量下降,四是高等教育质量观滞后。保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规模适宜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