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廷臣 《南都学坛》2007,27(2):109-111
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含义是:假定:1.在劳动耗费的价值本质层,包含剩余价值的部门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决定;2.仅存在产业资本;3.经济运行的价格现象层的部门商品价格本质上是劳动;4.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则竞争使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发生了再分配,部门商品价格的直接基础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在不违背价值规律前提下实现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证明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为揭示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本质奠定了基础。转形问题是价值与价格关系的一个阶段,马克思没有研究该阶段价格形态上的经济运行,更没有说明价格完成形态上的经济运行。完善该理论不能改变其基本含义。鲍莫尔等人的价值转形问题的实质不是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问题的观点走上了完善该理论的错误方向。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基础,循着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思路,价值的简单形态必然要向经济现实逼近,即价值要向生产价格的转化,而转换过程中两个总计方程是否相等,则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所在。它既解决了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之间的矛盾,也说明了产品价值以生产价格形式在全社会形成的分配关系。因此,研究转形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马克思对转形问题的阐述细化为若干利润平均化周期,并通过对平均利润率的分析,指出由于部分剩余价值没有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所以出现了剩余价值总额不等于利润总额的现象,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的真实存在,也不与劳动价值论矛盾。  相似文献   

3.
"价值转形"问题的讨论多沿用鲍尔特凯维兹思维路径,构建"价值转形方程组",并检验其是否有解.但一直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且仅仅是在说明"转形"的可能性,并不能为劳动价值论提供有力的证据.本文认为解决"价值转形"问题应考虑社会需求约束下的要素转移统计规律,并推断构建各部门生产价格和价值间的离差之和并证明其收敛于零,这是证明命题成立必然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价值范畴具有商品价值和社会核心价值双重功能。本文认为,以往对马克思价值范畴的理解过于简单化;马克思价值范畴中的商品价值是演进的,它不仅包含劳动价值概念,而且包含劳动价值概念向生产价格概念的转形;马克思价值范畴中的社会核心价值是复杂的,它不仅阐明了劳动生产方式与资本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阐明了前者向后者演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但是作为价格基础的价值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会发生转形。社会主义的价格基础是价值还是价值转化形态,制约社会主义价值转形的模型选择的客观经济标准是什么以及根据这个客观标准应如何确立部门产品总盈利和具体产品价格中的盈利形成模型?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价值转形”问题的讨论多沿用鲍尔特凯维兹思维路径,构建“价值转形方程组”,并检验其是否有解。但一直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且仅仅是在说明“转形”的可能性,并不能为劳动价值论提供有力的证据。本文认为解决“价值转形”问题应考虑社会需求约束下的要素转移统计规律,并推断构建各部门生产价格和价值间的离差之和并证明其收敛于零,这是证明命题成立必然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博特凯维兹关于价值转形问题的模型给予了客观介绍和深入分析,指出博特凯维兹正确地使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在一个极特殊的假定条件下建立了价值转形问题的特殊模型,在货币层次上感受到了平分余量的存在;但是,他没有理解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剩余价值和价值的分配形式,所以,混淆了劳动时间层次和货币层次,没有正确理解平分余量的意义,导致了“博特凯维兹误解”。  相似文献   

8.
比较利益说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价值是调节价格运动的一般规律,是价格围绕波动的中心。但是,并非任何价格波动的中心都是价值。因为商品的价值量虽然唯一地是由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同一部门内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决定的,但价值的实现还要受多种条件的制约,因此必然产生多层次的价值转化形态,它们成为在各种特殊条件下调节价格运动的特殊规律。这里,我们试从分析商品按价值交换所应具备的条件开始,说明价值向比较利益价格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正> 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是价格(或其转形的生产价格)形成的基础,价格受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为了深化我国价格改革,必须考虑市场供求关系。 一、利用价格和非价格调节方式合理组织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均衡理论假定市场上只存在价格型的信息流,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价值转形理论与资源的匀衡配置刘书祥价值转形问题,无论是对于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当代西方价值转形理论广泛采用数理分析方法,转形问题的研究逐步走向规范化,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证明了价值总量一生产价格总量、总利润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解决导致古典学派经济学破产的两大历史难题之一即平均利润率和价值规律的矛盾时,区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首先提出了价值转形的理论。根据《资本论》第三卷前两篇的分析、整个转化过程的两个阶段和一系列中间环节可用下图来描述和模拟: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以来,马克思的价值转形问题,就不断地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抨击。有的说,《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论与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矛盾”;有的说马克思的转形程序有“错误”;有的说总价值与总生产价格相等、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是“无法同时实现的”。近90年来掀起了好几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13.
在价值转形过程中,由于剩余价值的均衡分配,从不同的利润率出发,可以得到同样的利润率,但并不影响剩余价值率,因为工作日、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价值转形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变化。本文提出“账面剩余价值率”的概念,来考察根据资本家的财务报表计算的“剩余价值率”。源于价值转形的“账面剩余价值率”就是“转形账面剩余价值率”;包含资本家在竞争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剩余)价值,由资本主义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息税前)利润量直接计算的账面剩余价值率,就是“竞争账面剩余价值率”。由于剩余价值率是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值,因此,可以首先确定所有生产工人的总劳动时间,然后再确定所有生产工人为自己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进而计算(真正的)总的剩余价值率。随着价值转形过程被垄断所破坏,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差异被保留甚至扩大,一字曲线就变成了微笑曲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转形问题的难点,并不主要在于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与价值之间的换算关系,而在于由转形问题引起的以价值形式和以价格形式描述的两种劳资分配关系之间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属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生产价格论属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运行机制的分析,两者是不同的。马克思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还象李嘉图一样把商品的生产价格当作它的价值,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考察了利润平均化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但由于这个手稿所要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所以对这个问题没有作专门研究。只有到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才制定了他的生产价格理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萨缪尔森教授,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特别是从七十年代以来,连续发表文章,攻击马克思的《资本论》。其中一九七一年发表的“马克思剥削概念的理解问题——马克思的价值和竞争价格的所谓‘转形问题’的概括”(朱绍文译,载1981年12月16日,《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2期)一文,是他攻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代表作。他在该文中说:马克思“对第一卷的新奇分析,即对‘平均剩余价值率’和‘价值’的计算是完全不必要的而且是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价值转形理论的讨论达到很高水平,并且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确定了价格体系和价值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这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严密地规范化了利润率的决定关系;(二),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得到充分地证明;(三),在以上两点进展的基础上,证明了马克思关于总价值=总生产价格,总利润=总剩余价值这两个命题一致成立,并在方法上作了更为一般的处理;(四),运用各种方法和模型的价值转形论纷纷登场,有力地促进了政治经济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本文就七十年代以来价值转形理论的进展作一简单述评。  相似文献   

18.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是马克思经济学中争论了100多年的世界难题。马克思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的分析,只留下最后一小步。国际经济学界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争论,我国经济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争论。本文介绍和总结了我国经济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过程,对具有代表性的白暴力、丁堡骏、张忠任、孟捷等人的解决方法发表了评论意见,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解决方法。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价值转化为以劳动时间表示的生产价格,不是转化为以货币表示的生产价格,更不是转化为受供求影响的生产价格。在投入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总价值与总生产价格保持相等,但是总剩余价值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与总利润相等。  相似文献   

19.
根据技术商品的价值形成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技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并探讨了技术商品的价格原则及其价格的计算方式。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价值论是分析商品价值形成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运用劳动价值论分析茶叶的价格现象,得出如下结论:茶叶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茶叶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茶叶生产价格是决定茶叶市场价格的内因,市场供求等因素是影响茶叶市场价格波动的外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