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前期商人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前期由于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商人之间形成了比较长的商业信用链条,从商品生产到流入市场,从高级市场到初级市场都不断有商业信用产生.就商人而言,贩运商与坐商之间、坐商与小商贩和摊贩之间都建立了信用关系.商业信用的建立,一方面加速了商品的流通量,盘活了整个商品流通的渠道;另一方面,商业信用的建立,解决了中小商人特别是小商贩资本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烟台的开埠通商促进了近代烟台商业贸易的繁荣发展。随着对外贸易的兴起,烟台逐步融入到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其商业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商业形态的民间剪纸有两种贸易形态:一种是民俗背景中的商业贸易;一种是脱离民俗背景的商业贸易。由于贸易形态不同,其版权主体与享有度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清代重庆商业贸易的兴起,诉讼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地方官府尚没有清醒的认识,但诉讼已成为商业纷争救济的最重要的途径.清代的商事纷争审理仍然需要依循律例的相关规定,在律例无明文之外,地方的商业惯例和商人团体制定的行规是审理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于民 《东方论坛》2010,(1):90-96
罗马帝国的重农传统和对商业的轻视决定了中世纪早期欧洲商业的脆弱,但商业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地区商业还以其特有的韧性坚强而倔强地发展着。约自11世纪起,随着商业贸易特别是国际长途贸易的发展、十字军东征的进行和庄园内部缓慢的变化,欧洲出现了商业复兴,各地的商业交往更加密切,为后来西欧的商业扩张奠定了基础。对上述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中世纪早期欧洲商业交往状况、欧洲商业复兴的原因等,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有时甚至截然对立,因而,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6.
清廷实行恤商政策是在平定三藩之后.为了发展商业贸易,清廷在平三藩战事结束后,把战争期间先后增加的有关销售领域的摊派减免了,同时严禁榷关官吏滥派私征.对满清贵族在市场中的垄断行为进行惩治.为使商人利益免受侵犯,即使对与吴三桂等人有过商业交易的商人也不过分追究,以免造成消极影响.康熙朝的商业政策,只是使商业经济对封建专制经济起些辅助作用,统治者无意大力发展商业.  相似文献   

7.
抗日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商业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有公营、私营和合作社经营的三种。公营商业又分边区政府统一经营的和各机关、部队、学校分散经营的两类。党和边区政府的商业贸易政策是:对外管理,对内自由,调剂物资,调节物价;逐步建立公营商业,发展合作商业,保护私营商业。  相似文献   

8.
新疆,曾是商业贸易活动的重要枢纽,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穿过。在海路未通以前,新疆是维系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近代以来,这里的商业贸易活动有所减弱,但其重要性仍不可低估。本文试就维吾尔族近代商业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回族以善于经商著称。民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兴起,回族的商业贸易有了空前的发展,其中皮毛生意尤为兴隆,跃居首位,涌现出了不少回族皮毛商。在当时的民族商业经济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当时民族商业经济的进一步活跃,体现出回族商业经济的优势。本文就回  相似文献   

10.
4月14日,成都市商业贸易委员会、成都晚报社、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在成都华联宾馆联合举办了“迈向新世纪的成都商贸发展研讨会”。市政府副市长苏培玮、四川省贸易厅厅长越岷、副厅长贾壮苗、市商贸委主任罗大常、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成都晚报社总编伍进一、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小南到会并讲了话。到会的有省社科院、四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7.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