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赵婷婷等人修订的《亲子关系调查问卷》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沈阳市、辽阳市、郑州市三座城市的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的亲子关系与其焦虑的关系进行了调查测量研究,主要发现:1)小班幼儿亲子关系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亲子关系中亲密性这一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即独生子女的得分较高。2)幼儿焦虑中的分离焦虑这一维度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冲动障碍这一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即独生子女得分较高。3)亲子关系中要求性、反应性和亲密性因子与幼儿焦虑总分呈显著相关,其亲密性对幼儿焦虑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F省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初步编制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基于研学旅行的幼儿劳动教育量表》,用于评价F省基于研学旅行的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状况,以期为幼儿园基于研学旅行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研究工具,促进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该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教师对劳动研学的认识、幼儿劳动研学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劳动研学的评价、幼儿劳动研学的保障条件。量表结果表明,F省幼儿园的幼儿劳动研学开展的总体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四个分维度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教师对劳动研学的认识在四个维度中得分最高,幼儿劳动研学的保障条件在四个维度中得分最低;不同性质园所在教师对劳动研学的认识、幼儿劳动研学的保障条件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等级幼儿园在幼儿劳动研学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劳动研学的评价、幼儿劳动研学的保障条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城市与农村幼儿园在教师对劳动研学的认识、幼儿劳动研学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劳动研学的评价、幼儿劳动研学的保障条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家庭、社区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自己的力量,共同促进幼儿劳动研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亲子依恋和人际距离知觉对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100名幼儿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会影响幼儿的分配行为,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会比不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更倾向于公平分配;在人际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安全型亲子依恋幼儿的分配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在人际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幼儿的分配行为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家长特别是母亲应该有意识地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的意识,有效地引导和塑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谈话目的、谈话内容和谈话形式三个维度对农村家庭的亲子阅读进行话语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亲子阅读中家长主导阅读过程,幼儿居于被动地位;阅读关注文本本身,拓展内容很少;封闭式提问较多,家长提问水平较低;亲子阅读互动不佳。鉴于此,研究者对农村家长提出四点教育建议: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提高自身语言修养;丰富亲子阅读互动;关注幼儿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家长媒介素养与教养方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以603名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媒介素养与幼儿学习品质、民主型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专制型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且民主型教养方式及专制型教养方式在家长媒介素养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中起并行中介作用。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不仅需要家长提高媒介素养,营造良性的家庭媒介生态环境,还要求家长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形成温暖的家庭互动氛围。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三所农村幼儿园35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亲子关系与自信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留守幼儿在母子亲密、父子亲密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留守幼儿,在母子冲突、父子冲突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地低于留守幼儿;非留守幼儿在自信心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极其显著高于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母子亲密、父子亲密与自信心及各维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父子亲密、母子亲密能对留守幼儿自信心能够产生正向影响,父子亲密对留守幼儿自信心的影响作用大于母子亲密对留守幼儿自信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304名3-6岁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式构建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简称“主体性”)与家长饮食营养教育行为(简称“教育行为”)、家长对幼儿进餐行为的态度和评价(简称“态度和评价”)以及家长自身饮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教育行为对主体性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其效果值为0.670;态度和评价可直接地或通过教育行为间接地对主体性产生影响,其总的影响力是0.710;知识态度行为通过三条途径间接地对主体性产生总效果值为0.533的影响力。三个预测变量,即教育行为、态度和评价以及知识态度行为,能联合解释主体性76%左右的变异量。因此,本研究认为成人是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养成的重要支持者,幼儿自身则是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发展的真正力量;作为幼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成人,只有将自己的外在影响建立在幼儿生理需要和心理因素等基础上,帮助幼儿将这些外在影响转移或内化为幼儿自身内在的心理结构,才能在幼儿进餐行为主体性养成中发挥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幼儿园寄宿生和非寄宿生的家长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寄宿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总体得分上显著高于非寄宿幼儿;在社会化和自我管理两因子上也显著高于非寄宿幼儿;寄宿幼儿的社交焦虑得分高于非寄宿幼儿,但不显著。寄宿虽然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易引起幼儿社交焦虑,呼吁家长理性看待寄宿教育,并建议寄宿学校及家长关注寄宿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区县5所幼儿园14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体情况良好。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受到亲缘关系、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应该实行多种途径的营养教育,包括针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同时尽早将营养知识纳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使家庭和幼儿园一起来维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幼儿掌握动机与家长教育卷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城乡的调节作用,笔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福建省12所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各一个班级的共669名幼儿(Mage=4.83,SD=0.87)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以学前儿童掌握动机问卷、家长教育卷入问卷和人口学信息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所有幼儿的家长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幼儿掌握动机总分及各个维度显著高于乡村幼儿;2)城市家长教育卷入总分及各个维度显著高于乡村家长;3)幼儿年龄和家长教育卷入能够正向预测幼儿掌握动机;4)控制了幼儿年龄后,城乡在家长教育卷入与幼儿掌握动机之间起调节作用,城市家长的教育卷入对幼儿掌握动机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乡村家长的教育卷入对幼儿掌握动机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日两国478名家长为研究对象,对家长和孩子借出借入东西的期望进行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家长对自己和孩子借出、借入东西的期望都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日本家长得分明显高于中国家长,即他们希望很快把东西归还;不同性别的儿童对借出、借入东西的期望差异显著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借出、借入东西的期望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年龄越小越希望别人归还自己的东西,而且越容易说出请还东西;不同性别、年龄的儿童对借出借入东西的期望不受国别的影响。此研究结果有望对家庭教育中的分享行为和诚信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状态与其社会经济地位紧密相关。通过对广州市2047个家长样本的调查,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具有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存在显著的职业差异、学历差异和收入差异。运用布迪厄的"区隔"理论进行分析,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文化区隔。为消除社会分化导致的文化区隔,有必要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并且在家长教育工作中着力关注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  相似文献   

14.
标记是指某种事物的代号,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复杂的事物。为探讨不同标记对3-5岁幼儿数学语言理解的影响,选取某幼儿园160名3-5岁幼儿,随机分为空间标记组、序数标记组和颜色标记组,使用操作任务和《学前儿童数学语言评估》量表,测查幼儿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状况。结果表明:3-5岁幼儿在操作任务中的表现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组间差异;序数标记组和空间标记组的幼儿在操作任务中的得分与数学语言评估量表中的得分呈中等程度相关,且这两组幼儿在操作任务中的正确率高于数学语言评估量表中与序数、空间相关题目的正确率。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将数学语言贯穿于幼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为幼儿提供适宜且有层级的支架物、重视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操作与表达。  相似文献   

15.
幼儿成长档案是家园联系与沟通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多数家长不是专业的幼教工作者,记录幼儿成长过程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要对家长记录进行及时地反馈,提高家长的记录能力,丰富家长记录幼儿成长档案的内容,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自编《幼儿责任感发展问卷》家长用问卷,选取四川省南充市各市、县、乡幼儿595名,从集体责任感、过失责任感、任务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五个方面,对其责任感发展状况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幼儿责任感发展总体水平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感水平提高;在自我责任感方面,3~4岁是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在责任感的其他方面,4~5岁是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责任感发展存在性别差异,且女幼儿的责任感水平高于男幼儿;幼儿责任感的发展与其所在园性质、父母文化程度以及主要教养人有关,而与同住的兄弟姐妹个数、家庭类型、父母职业和父母年龄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摘 要: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4岁左右,此时期幼儿行为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能够较为容易地进行干预教育。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会使那些自我控制行为较差的幼儿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目的。在幼儿园开展“3-6岁儿童自我控制现状及教育干预研究”意义重大。促进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建议:注重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观察和关键期的培养,以及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教给幼儿提高自我延迟满足的具体策略;鼓励幼儿参加规则性的情境活动和角色游戏;家长要发挥自身榜样力量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74名幼儿教师实施学前融合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教师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以上,其中接纳关怀得分最高,其次为获取支持,课程与教学得分最低;幼儿教师的教龄、特教背景、融合教育经验、融合班级特殊幼儿数量、融合时间资源教师介入以及特殊幼儿障碍程度对幼儿教师实施融合教育具有预测作用;教龄在10年以下的、特教专业毕业或受过特教培训、具有教导特殊幼儿经验的幼儿教师实施融合教育质量更高,轻度和中度的特殊幼儿融合教育质量比重度的特殊幼儿更佳;特殊幼儿数量较少的、少许融合、完全融合和大部分融合的以及班级有特教老师介入的融合班级,其实施融合教育更佳。为促进幼儿教师实施融合教育,不仅需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还需改善融合班级的结构,为幼儿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影视作品揭示日本幼儿健康教育中健康行为方面的特点,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一部日本儿童影片中幼儿健康行为进行取样并编码,并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的处理。日本幼儿健康行为中积极行为(76.69%)、指向他人行为(57.14%)、心理健康行为(48.50%)与安全生活行为(35.71%)等发生频率较高;日常健康行为、饮食健康行为、安全生活行为、身体锻炼行为、心理健康行为、关于身体疾病行为等六个方面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本幼儿健康行为成绩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日幼儿健康行为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日本幼儿健康教育某些内容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网购旅游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网评使用习惯及其在网评奖励效果作用下对网络评论效用发挥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网评使用习惯和网评奖励效果都对网评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网评使用习惯的影响力大于网评奖励效果。同时,网评奖励效果对网评使用习惯与网评效应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它削弱了消费者网评使用习惯对网评效应的影响;但消费者的网评使用习惯不通过网站的网评奖励效果对网评效应发挥作用,网评奖励效果不具有中介作用。可见,在网评使用习惯、网评奖励效果和网评效应三者关系中,网评使用习惯是个独立的影响因素,它并不通过网评奖励效果发挥作用,并且由于网评奖励效果的加入,反而削弱了网评使用习惯对网评效应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对于网评奖励政策的效果,需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不应一味夸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