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状况、营养知识、态度和营养行为,为提高大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分层与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进行营养状况、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价大学生营养状况.[结论]大学生营养状况和营养知识的水平一般;营养态度、行为总体状况较好.大学生对营养知识了解较零散、肤浅,不能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用于指导自己饮食行为;女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总体状况比男生好,但偏瘦的比率较高;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现况,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合理饮食及为营养课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儿食育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查阅文献及专家讨论的方式自行设计问卷,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6个班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在改变不良饮食行为的态度上不积极,三餐进食不规律及膳食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不容乐观,应将儿童营养相关课程纳入幼儿教师培养方案,并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学前教育学生营养素养,通过提高自身营养素养,为将来入职后更好的进行幼儿食育教育,改善幼儿营养状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机抽取肇庆学院在校大学生902人进行营养知识和态度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男生营养知识的得分与女生相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学科分布看,术科学生得分最高,其次为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得分最低,不同学科学生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14%的大学生认为了解营养知识对健康有助益。65.96%的大学生认为合理膳食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应对他们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力求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取娄底市5所中学体育特长生200人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同伴教育教学使干预组体育特长生营养知识认知有较大提高、营养态度有明显的好转及营养饮食行为有显著改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对体育特长生进行营养教育干预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做为一种新的营养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校学生营养状况 ,方法 :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2 0 0 2年新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检测 ,按《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表》进行评定。按男生与女生 ,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 ,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被随机轴取的 4 6 5人中营养不良 8人 ,占 1 72 % ,其中城镇学生 7人占 2 79% ,农村学生 1人占 0 4 7% ,低体重 2 6 0人 ,占 5 5 91% ,其中女生检出率为 5 3 4 % ,男生检出率为 5 8 96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比例不高 ,但营养正常的比例过低、营养正常率女生高于男生X2 =6 2 0、P <0 0 2统计学差异显著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强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 ,使学生懂得平衡膳食、合理膳食、一日三餐均衡饮食有益于身体健康。纠正挑食、零食、偏食和不进早餐的不良饮食习惯。批判以瘦为美、肥为壮的错误观念 ,倡导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益于健康。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膳食营养的科学合理性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各地营养调查的资料均表明,大学生不吃早餐、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等不良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导致了很多大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对营养知识的不了解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我国大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基础着手,从宏观上指导大学生饮食,普及科学的营养知识,大力提供均衡的膳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和饮食结构现状,分析营养类课程对其膳食宝塔知晓情况和饮食结构的影响,为在大学生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9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营养专业学生膳食宝塔知晓率为100%,非营养专业学生为68.75%,前者比后者高31.25%,差异显著;谷薯类、蛋类和蔬菜摄入符合膳食宝塔推荐范围的学生比例前者分别为53.13%、68.75%和59.38%,后者仅为46.86%、40.63%和37.50%;其他各类食物摄入符合要求学生数均偏低,但前者亦等于或多于后者,因此前者饮食结构更为合理。营养知识的掌握对改善日常饮食结构,促进膳食平衡非常重要。需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大学生实现合理膳食,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营养相关课程的设置对湛江师范学院在校生膳食营养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学生分为已修营养课程及不修营养课程两组,采用调查表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均表现出乐于接受营养知识、关注自身营养的良好态度.已修营养课程组营养知识及营养态度得分显著高于不修营养课程学生(P〈0.05).结论营养课程的设置对湛江师范学院在校生的膳食营养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产生有益影响.有必要在学校开设营养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行编写的教材以讲座形式对非医学组和医学组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对教育前、中、后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评价营养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干预阶段知识、态度、行为均有一定程度改变,存在态度、行为改变与认知程度的分离,且部分行为转变效果不佳的现象,但医学组对营养知识的吸收、固有观点的改变上效果更好。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且具长期性和艰巨性特点;对于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应注意区隔内容、方式、方法,非医学领域人员应注重教育和干预手段及技巧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区县5所幼儿园14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体情况良好。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受到亲缘关系、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应该实行多种途径的营养教育,包括针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同时尽早将营养知识纳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使家庭和幼儿园一起来维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营养是影响个体健康的重要的、可调节的因素。对于青少年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智力发育。本文从青少年营养调查、教育和促进的理论研究,营养KAB、营养状况分析,营养教育和促进的实践应用几个方面对当前青少年营养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希望对从事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学生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食品营养与卫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人民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认识极为重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高校应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实际运作 ,加强大学生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13.
短跑运动中肌肉的能量供应特点及短跑运动训练的特点,决定了短跑运动及训练中必须注意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特殊营养药品对短跑运动的影响,提高短跑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营养需求与中国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食物生产、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水平的现状;阐述了我国食物结构与居民营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营养学观点,提出了我国农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训练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学生特色能力。方法 在对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定位的基础上,以我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及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策略。结果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的一般教育能力优势突出,综合教育能力表现较好,但是专业特色能力却亟待提高。突出表现在食育教育能力和食疗保健能力两个主要方面。创新点 以特色能力培养为核心,分主题进行模块化训练。通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下园见习与实习、毕业设计等途径,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特色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庆阳市产几种野生蔬菜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蒽酮比色法、微量凯氏定氮法分别对庆阳市产的荠菜、蒲公英、紫花苜蓿、香椿、地木耳五种野生蔬菜的维生素C、总糖、粗蛋白含量做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地木耳、香椿、紫花苜蓿、荠菜的Vc含量均高于一般栽培蔬菜;地木耳、香椿总糖含量较高;香椿、荠菜、蒲公英、地木耳的粗蛋白含量平均高出一般栽培蔬菜的2~3倍.这些野生蔬菜营养价值高,并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由于所处地位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身体健康问题长期被忽视;并在对银川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知识分子营养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学生的操作、分析、独立思考、试验设计等综合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进行了考试方法的探讨,设立了考勤、课堂提问、基本技能操作、综合性实验设计和试验报告五部分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9.
鱼类早期生活史可划分为胚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其营养包括内源性、外源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仔鱼必须在卵黄耗尽前的短时间内建立起外源性摄食,否则,便进入饥饿期。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均取决于仔鱼的摄食效率,并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摄食节律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仔鱼对饵料的选择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变化,同时与饵料的大小、种类、密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