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课程实践领域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土教育的推广和实施为地域文化进入课程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地域文化的课程问题缺乏深入而系统的探讨。与课程领域相反,近年来我国文化研究领域在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展,从而为深入探讨地域文化的课程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本文着重论述三个问题:地方高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近两年来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它是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渠道。矿冶文化是黄石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黄石地方课程的精华和特色。本文在介绍、研究黄石矿冶文化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黄石市矿冶文化课程的特色,阐述了黄石市矿冶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将地方民俗文化作为中小学地方特色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既有利于形成地方教育和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合肥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积极利用合肥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中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育...  相似文献   

4.
校本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存活率,提高创业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要从生源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层次需求,加强区域特色、校本特色、本土化创业课程的开发,建立形成以企业家精神教育为核心的创业必修模块课程与面向未来企业家的创业选修模块课程。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课程资源开发,地方文化作为校外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具有非常重要的课程价值。探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有三个认识维度,即什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最有课程价值,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课程开发对谁最有价值,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课程有什么价值。而从其具体内涵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表现为促进学生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实现地方文化传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从发展适合农村本土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题和原则着手,对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人本意识、师生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建立适合农村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体系是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提升体育校本课程的本土化意识,资源的开发不仅体现在节约型校园和利用率的提高上,最终就是要符合学生个体需求,以达到学校体育传统文化和区域本土体育文化的特色融洽结合与传承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学校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改变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形成和体现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对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是传承历史。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开发要把握“一个核心,两个突破点”。以课程文化的重建为核心,要求课程文化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属性,使各少数民族文化均能在教育教学中得以体现,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发展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校本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开发为两个突破点,要求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充分利用国家统一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重视隐性课程开发,关注学生文化的连续性,使学校文化成为学生原有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依据新课标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应用、审美、探究的能力,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必不可少地落在自主性、特色性十分明显的校本课程上.而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中,地方特色文化的开发是其中重要且最有价值的角度之一.挖掘渭南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之一的“老腔”为校本课程,是立足于本地高中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感和他们已经储备的语文基础知识这两方面之上,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最重要方面就是扩大美术课程的内涵,即经常性和创造性地利用身边及社区文化艺术资源,让中小学生受到地域与环境潜移默化的滋养.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美术课程转化应坚持系统性、针对性、独特性、行动性、科学性等原则.通过课堂教学延伸模式、校本模式和综合模式等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美术课程转化模式的有效运用,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资源的美术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微型化、情景化与多样化是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之所在,其重要性体现在帮助学生职业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学校英语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同时,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也面临着开发主体素质能力欠缺、课程体系稳定性合理性不够两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以亳文化作为亳州城市的地方文化来打造亳州城市的品牌形象,依托本土文化的特色,把亳文化打造成一个热词,并利用词营销的特征,来建构亳州城市品牌和形象,倡导以营销的思维去经营城市。笔者在本文中尝试用传播学的5W理论,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论证词营销与城市品牌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希望这种尝试能为一些中小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其中,地方课程强调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回族民俗文化既是宁夏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又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独具民族特征的文化资源,将其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视野。思考和构建一种较为合理的区域和地方课程方案,不仅有利于回族民俗文化的选择、传承与创新,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也有利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教育形式。这一课程精选回族的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四个专题的内容,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历、感悟、体验、反思的过程中发展探究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培养文化自觉意识,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发展热爱本土,建设本土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形态。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本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条件和需要关注与重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基于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相似文献   

16.
川、渝、云、贵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过程是美术教师对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关注、研究与运用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滋养的过程。以水浒文化美术校本课程设计为例,从课程载体选择依据和课程活动内容筛选、目标设定、实施方略等方面探索较为合理的美术校本课程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校本课程的开设,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这种新的导向,使众多学校和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校本管理将成为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及管理问题,希望能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价值体现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特色学校创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以及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发展几个方面。现在存在过分强调民族地区教育差异性或者统一性这两种价值倾向,这就导致忽略民族文化间的交融或者产生校本课程开发同质化。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既要走具有民族地区教育特色的开发之路,又要考虑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外部性,与其他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互补,在发展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契合学生主体需要等方面彰显独特价值。这应从完善课程政策法规体系、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优化课程多元治理结构以及拓宽校本课程开发渠道等角度入手,提高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实现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教育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介绍了地方性校本课程开发项目的成果、经验及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同时还提出了在民族地区建立一种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课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