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伴随着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而逐渐形成的,阿尔蒙德所指出的融合了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公民文化正是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理想土壤。西方公民文化传统中,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基于不同的自由概念而呈现出二元对峙,而社群主义和公民资格理论的崛起正是应对了自由主义公民观的现代性危机。虽然论战双方还没有一个输赢结果,但最终受益的是整个政治文化理论界,也为中国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现代性公民文化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对象的公民性,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是当代中国公民文化构建在价值、形式、实践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公民文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努力培养公民性,积极培育公民社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构建当代中国公民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政治现代化最基本的目标是政治民主化,而民主政治的实现需要有民众政治心理角色的转换,也就是臣民文化要转变为公民文化。因此,中国在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注重公民文化建设,即进行公民文化的培育和整合。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公民文化是传统臣民和村民政治文化与现代理性参与政治文化的一种混合,尽管不同少数民族公民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多样性,但是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参与的被动性、公民文化的局限性、重视文化的象征性、政治情感认同的双重性等。这些特点体现了少数民族公民文化村民价值取向色彩比较浓厚,少数民族公民文化处在政治文化和政治结构相互整合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公民文化是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匹配的文化模式。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一直缺乏有效的条件建构公民文化。直到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形势下,公民文化才开始真正建构。公民文化主要内涵是民主精神、宽容态度、协商手段和规范程序。公民文化的建构对于解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诸多问题有指导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促进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促进政治价值认同,推动政治社会化,促进公民意识的确立,正确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实践。培育公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使公民内化一些观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政治体制有效运作的条件,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伴随人的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培育公民文化需要铸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公民政治文化心理,促进现代社会转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7.
公民参与政治的责任感与实际参与的差距能有效保持政治精英权力与责任的平衡。该平衡是民主政治稳定的基本条件。民本思想勤政为民、尊重民意、关心民生等政治理念是公民文化的必备要素。用这些政治理念塑造对民负责的精英文化和民众信任政治精英的大众文化是民本思想当代价值的落脚点。融合了这两种政治文化的公民文化能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传统节日是活的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结晶,近年来关于传统节日文化淡化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传统节日、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实践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本文从传统节日困境产生的原因和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着手,提出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公民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理性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成熟的政治文化的推进,在传统臣民文化仍未消失而现代政治文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培育并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针对当前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中存在的问题,如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宣传力度不够,高校缺乏一定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等,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应该因势利导,开展更为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有效促进传统节日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公民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解析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是人类政治上所取得的进步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发达的公民社会作为社会基础,同时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臣民文化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顺从思想和"官本位"思想,造成臣民文化中人的主体性被抑制。公民文化是一种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以参与型为主导的复合型政治文化。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只有以公民文化为价值取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完善法制和民主政治思想,发展市场经济,培养公民主体意识,合理借鉴与吸收西方公民文化,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反映着国家和民族客观的政治历史和政治现实。臣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构成,其价值结构表现在君权至上的价值准则、宗法纲常的人治传统、清官圣人的政治期盼、权利主体观念的泯灭四个层面,是一种带有明显奴性特征的政治文化。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之融合的政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体助推新型公民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媒体对当代政治的影响主要并首先表现在获取、处理、传播和储存政治信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新的基本特征。它不仅使现代政治人分享了巨量的政治信息资源,也为他们的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场域和新的样式,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加广泛,政治素质普遍提高,政治生活日益世俗化、祛魅化,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也得到了更加平等、公正和便利的服务,从而助推新型公民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新型公民政治文化是半直接参与型政治文化、开放型政治文化、法理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四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变量,经济发展为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两者关系十分复杂。从现代政治系统运行机制来看,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政治制度主要有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监督制度。推进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是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需要实现五个根本转变。公民素质对政治参与有着重要影响,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必然要求根除臣民意识,培育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始终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主题.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致使中国各民族政治认同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国家政治认同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继承与创新、变革与重构的复杂态势.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性、包容性的主导政治文化,成为加强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文化基础和新型资源.发展公民社会、培育公民意识、建构公民身份、维护公民权利,形成现代公民文化体系,是建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法治理念产生于古希腊城邦的“生活模式”以及文化精神和公民政治共同体,其表现为自由、平等、正义等理性精神,是城邦公民政治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作为人类政治文化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目标。公民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背景下,培育成熟的公民政治文化,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社区培养具有政治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本位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参与等意识的现代公民,通过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协同努力,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内在支撑和发展动力,提供合法性支持,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进行政治建设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建设理性的民主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是把双刃剑,其中的精华在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等层面,它们对培养公民现代政治素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传统政治文化中不可避免的糟粕在相应的层面对政治参与产生消极影响并制约着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清醒地认识这种二重性,对于实现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和文化根基,二者如影随形、相辅相成。积极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文化基础、培育先进的政治文化使政治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世界性、使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