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高师教育类课程存在课程门类少、课程比例太小、课程结构经久不变、课程设置不够开放灵活、课程内容陈旧落后等问题,不能适应我国走向开放型教师教育体系和基础教育现代化以及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教育素质、教师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及教育类课程的性质和定位需要出发,我们构建了"3 1"、"4 2"两种模式下的教育类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将教师教育作为发展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加以建设,教育类课程又是教师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呈现广泛性、针对性、灵活性、重视实践课程及教师实践能力的特点分析,与贵州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中观念僵化、内容陈旧、结构失调、类型单一、轻视实践等特点进行对比,对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教师专业化走在了世界教师教育的前列,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独显特色。该校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课程设置细致;重视实践课程。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给我国师范大学的启示是:完善课程结构与比例、优化课程的内容、增加教学实践时间,重视教学实践的质量是改进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提高我国教师教育专业质量的重要方面。借鉴其合理经验,优化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可达到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学科专业培养与教师专业培养分离的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学科教育 教师教育"框架内实行的分离式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应把教育类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模块单列,并提高教育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同时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对教育类课程进行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拓展课程类型、更新课程内容、强化实践课程,从而构建与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分离式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任务。从顺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来看,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及教育实践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教育类课程应在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教师教育类课程目标应突出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课程设置要注重专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优化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优化师范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整改提高阶段的重要内容.首先就是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调整好课程体系的结构;接下来才是对各类课程的设置进行巧妙构思,重点在重构教师教育课程、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等.澄清“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的比例”“课程设置的技术路线”等问题是调整好课程体系的结构的基础.重构教师教育课程关键是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有全面的理解和认知.持续改进实践教学,引导其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增进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促进实践教学与各类别课程的深度融合;再次是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强化对实践教学的学术管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以学习者为调查对象,对四所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增加教育类课程比例,减少语言技能类课程课时,增设选修课门类,科学进行课程整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关键是设置一体化的课程.本文认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体化应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性与教育性、教育理论类课程与教育实践类课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相互贯通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外把教师职业视为一项专门性工作 ,认为只有经过教育理论与实践训练的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国外高师教育理论课程设置的门类多 ,课时足 ,比重大 ,范围广 ,注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师与中小学的合作。这些经验均可作为我国高师教育改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关教师教育课程系统的对比显示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着通识教育效果不佳、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较大以及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轻、结构不合理、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由此,可以分别从内容与结构两个维度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有益的构想: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比例;改革课程的内容,以利于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走向分权的课程决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特别是课程政治学的研究成果 ,主要从哲学层面探讨了课程决策中权力运作的价值取向问题。指出 ,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已形成一种很难扭转的趋势 ,课程决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根除集权制的决策形式 ,并对我国三级课程决策主体的权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隐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将眼光重新聚焦于具体的教育情境。众多幼儿园试图通过“课程审议”的方式探索实践中课程开发思路,本文通过诠释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内涵、形式,课程审议艺术、过程以及课程审议实施中的关键点等,对幼儿园课程开发中“课程审议”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对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课程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2001年9月首批国家38个实验区启动以来,新课程的实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取得初步成效.在教育部对全国部分实验区进行实验工作评估中发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资源严重缺乏;培训内容与形式缺乏实践性;评价制度与方法滞后等.为此,笔者提出推动新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进一步调动多方力量参与课程实施;开发与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指导,及时评估,稳步推进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大学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研究.大体来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课程概念的争论、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探讨、课程的本土化问题、课程的设置、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发展的趋势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关于课程概念的混乱造成课程实践的混乱;课程指导思想的缺失造成课程研究的零散、片面;课程个性的缺失造成课程研究的僵化、单一、盲目趋同.可以说,对大学课程所进行的研究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考察近代以来“课程”概念演变的过程。着重分析“课程”一词在不同社会一文化中使用情况,现代“课程”概念的变化,并对“课程”一词多义现象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对象,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则是人们研究课程的基本理论视角。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课程的研究主要在哲学与心理学基础上进行,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课程改革的争议此起彼伏,这与人们对学校课程的不同认识有关。论文从社会学视角对课程的来源、课程的决定、课程的落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重新省思自己对学校课程的看法,并建构出对学校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课程文化自觉命题的提出,是课程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今课程研究之必然。坚持课程文化自觉,对和谐课程文化建设和科学课程发展观的建立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要真正走向课程文化自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批判的关系,走基于本土化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隐性课程:意蕴、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课程“润物无声”,它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高等学校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当前高校过于重视显性课程建设,对于隐性课程的建设则相对认识不足。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论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学校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获得的课程权力,它体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一级的延续和深入.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中需要以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变革理论、学校现状和学校愿景为基础,对学校的课程愿景、组织团队以及课程的诸多方案做出规划.规划学校课程可以采取内生模式、外引模式和分化模式等策略进行.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课程规划同样重要,是学校课程理想与学校现状不断磨合的过程.它需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这些因素做出努力,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研究、评价与调整等行为,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20.
“人性本位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知识本位课程呈现出人性异化现象的扬弃,它试图重建课程概念,正确理解课程的功能,把课程同人的本体———一个无限丰富、不断生长和活动的生命联系起来,把知识的获得和人格的完善视为人的精神生命在课程实施中的拓展。该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对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