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包括孝之情和孝之礼。汉代对孝道进行了全面的政治化改造,注重忠孝一体。魏晋名士在儒道合流的背景下对于孝道思想进行了反思。正始名士何晏、王弼发挥孝之情的重要意义;竹林名士阮籍、王戎分别以自己的守丧行为指斥孝之礼的虚伪和束缚;两晋名士融合孝之情、礼矛盾,将曾经尖锐的情、礼对立消融为率性尊礼。魏晋名士对孝道的反思深化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思想。  相似文献   

2.
魏晋名士以追求自我身心愉悦为人生宗旨,啸歌、裸裎、服药、饮酒等种种身体行为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以此构成了魏晋风度的外在表达形式。如此种种与个体感性价值相关的行为,是自我生命本质的外在流露,是对"宁做我"观念的现实阐释,从而成为了他们的人格标识。  相似文献   

3.
魏晋风度指汉末建安至晋末宋初时期女人名士的言行风貌,其主要表现为清谈、饮酒、吃药、栖隐、漫游、放诞.《世说新语》及《三国志》、《晋书》都对此作了大量记载与描写.李白是以醉、傲、仙、隐、游著称的,他在《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中说:“至于清谈浩歌,雄笔丽藻、笑饮醁酒,醉挥素琴,余实不愧于古人也.”这里说的古人,明显是指魏晋名士.确实,魏晋名士风度对李白的性格和行为都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 我所理解的魏晋风度,是一种洒脱的举止,通脱的性格,超脱的心境,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胸襟,师心而言、使气而行、苟有自得便我行我素的任诞而真率的作风。本文要强调的是,魏晋风度不仅表现为名士的言行与仪态,而且还表现在名士的消费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唐代四个时期的诗人虽均效仿魏晋名士的饮酒风度,但他们的饮酒内涵有所不同。初唐诗人之饮是士不遇与高雅情趣的反映;盛唐诗人饮酒体现的则是乐观、豪放的盛唐气象;中唐诗人的饮酒,是出于独善其身的无奈选择;至晚唐,特别是唐末诗人,他们饮酒的避祸处境,痛苦和悲愤心态与魏晋名士达到了唐代其它时期从未有过的相似。唐代诗人与魏晋名士饮酒风度有如此关系,有着特定的条件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东汉以来 ,田庄经济的发展是魏晋名士孕育生成的经济条件 ;汉魏之际险恶的政治环境是形成魏晋名士的政治原因 ;与这种经济、政治形势相呼应 ,在学术思想界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 ,广大知识分子在行为方式上既追求人性自由 ,又恪守封建礼教 ,形成所谓双重人格。至曹魏 ,一批人的这种双重人格特征已十分明显 ,它标志着魏晋名士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7.
魏晋六朝时啸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大批士大夫爱啸 ,他们成为啸的主角 ,使啸的主体发生变化 ;名士和隐士之啸享誉一时 ,啸成为社会时尚 ,普遍地参与到社会文化、名士风度和魏晋精神文化的建构中 ,士大夫把魏晋之啸推向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魏晋名士与伊壁鸠鲁学派都重视追求个体快乐,但是,他们在产生背景、生活方式与哲学基础这三个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这两个群体能够被人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古琴得到了魏晋名士们的青睐,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再到两晋的大批名士,或琴书自娱,或琴酒消忧,又或鸣琴山林,以琴交友,士林好琴爱琴,蔚然成风。大量的证据表明,琴和琴乐在魏晋名士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影响和体现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风度,并最终成为“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与"魏晋名士"的隐逸因由相似.科举时代文人通过"中隐",不弃仕宦,确保了魏晋时代门阀体制下类似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基础.较之"魏晋名士"纵心玄远以求永年,白居易倾心食禄关注现实.中国传统中庸哲学运用于隐逸行为上,体现为物质基础与身心自由兼而有之,是为科举体制下的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魏晋年间,名士们的服药、清谈等行为,将生活点缀得斑斓多彩;这种斑斓多彩的魏晋风度令人难以忘怀,并不断引起人们对它的评论。其中有颂扬的,有低毁的,如对魏晋名士的清谈就是这样。然而,对魏晋名士的服药之事的评价,则远不如对清谈的评价来得辩证,常常是否定的居多。现代学者余嘉锡先生就将名士们的服药喻为“以毒药为嗜好,其祸人家国。”(《寒食散考》)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名士们的服药是一种消极腐朽人生观的折射反映。魏晋名土服药果真是这样吗?本文持有不同看法,现将叙述如下,望有识者赐教。魏晋名士服药是因生活之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魏晋时期呈现出特有的异质;它的特异现象表现为其间战争和灾荒不断。《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指出:“献帝即位,而董卓兴乱,火焚宗庙,劫御西迁。京师萧条,豪杰并争。……是以兴平、建安之际,海内凶  相似文献   

12.
竹林七贤政治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林七贤政治态度研究陈雪奇被誉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和刘伶,是汉未魏晋之际的一个颇有影响的名士集团。他们的思想和活动,为当代和后世所瞩目。宗白华曾指出:“汉末魏晋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  相似文献   

13.
从反映魏晋名士风度的角度对魏晋志怪小说进行全面考察 ,认为志怪小说在它离奇古怪、荒诞滑稽的外衣掩盖下 ,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名士思想。从而打破了以往只从志人小说来议论魏晋名士思想的局限 ,使我们在更为广阔的视角下认识和研究志怪小说  相似文献   

14.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张英基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①。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山水。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境界,于是玄学清...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性格内涵经历了魏晋、隋唐、宋元等时期在不同领域里的诸葛亮故事的演变与发展,其形象依次呈现为隐士而名士、道士而神仙、忠臣而贤相等三种不同的形象气质。这三种形象气质的形成,无不隐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到吃药、饮酒。空谈是魏晋名士生活的重要内容。王瑤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也系统探讨了魏晋文人的生活习性,其中着重谈到了吃药、饮酒、清谈、栖隐、漫游和求仙学道。魏晋名士的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也就是魏晋风度的重要表现形式。魏晋名士正是依靠这些来区别于众人,建立声誉的。如何晏、王弼、竹林七子、王谢子弟、陶潜等人,要么以清谈,要么以饮酒,或兼而有之,而著名于时的。  相似文献   

17.
论魏晋名士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与实践孔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学说极为重视人格问题。人格具有多重涵义,它既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同时也包含了人的道德品质。从儒家树立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尧、舜、禹、汤、文、武、周...  相似文献   

18.
金建锋 《南都学坛》2008,28(3):41-44
《世说新语》以记录魏晋名士风流为主,但还选录了大量的女性。通过这些女性,我们可以了解到魏晋时期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名士妇是名士的配偶,是其中的特殊群体,受名士风流影响,名士妇亦风流。名士妇有三个特点:出身士族、受教育机会多、受名士生活影响。名士妇大致有五种类型:识见型、谏夫型、讥夫反击夫型、追求幸福型、恶妇型。《世说新语》选录大量名士妇的原因是编撰者有儒家倾向、妇德下降、尚奇之风、显衬名士风流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由名士山涛对嵇绍的开导话“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引出魏晋时期的“天地之教”,即名士们或借助于从天地自然万物中引伸出的某种含意来启发人,或学会自身对天地自然万物的观察理解和领悟来明白事理;这也是传统“圣人行不言之教”的延续。文章进而指出魏晋时期的“天地之教”是对魏晋名教的否定和超越,故也称之为“越名教而任自然”。文章最后对名士们如何展开“天地之教”、欲得‘会心处”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20.
汉末建安时期,社会风气败坏,粗俗紊乱的污秽语言风行一时,曹操多次被汉末名士谩骂羞辱。这种行为张扬了汉末名士的“抗节”情怀。曹操面对众多的谩骂,表现出豁达的不凡气质与宽容性格。这种气质与性格具有独特的“唯才是举”的人才理念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