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广东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各自发展的特点与优势,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推动广东自贸区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利用高端要素,对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的优势、意义、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自贸区及海南自贸港各有独特、不可替代、有助于双方协同发展的优势与特点; 政策环境带来的强而有力的资源、相互间人文地理相近性与产业发展上的互补性,使双方协同发展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递与共享等通道还不完善,彼此产业结构分布不同、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市场内驱力和政策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有效地推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需要畅通两大自贸区的基础设施连接和信息网络建设,协调传统产业互补发展,打造海南优势产业集群,改善和组合各自优势资源,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下完善政府合作机制,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相君 《国际公关》2024,(3):103-105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是中国政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自贸港定位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自贸港区,吸引全球投资和企业入驻,推动海南岛成为中国的开放门户。在自贸港建设下,海南省与俄罗斯交流与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要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海南省自贸港建设对促进海南省与俄罗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潜在机遇,分析了自贸港建设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进海南省自贸港政策、加强中俄双边合作框架、推动具体项目和行业合作以及促进人才交流和文化交流等建议,以期为未来海南省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授予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的权力。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的基本属性直接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体系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的价值取向及立法目的决定了“开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的基本属性,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必须始终紧扣其“开放”的基本属性:即在宏观层面上,海南自贸港法规坚持法律移植与本土化改造相结合的立法思路;在中观层面上坚持立法原则的开放,即坚持立法原则的普遍性借鉴与本土化变通并举;在微观层面上坚持规范创制的开放,即在进行规范创制时坚持借鉴国际化经验并对其作出契合海南自贸港现实的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由、开放、便利、共享、包容的区域合作新理念,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自由便利制度精髓高度吻合。RCEP在跨境服务贸易、数字经贸、人员流动、海关监管等方面,促成海南自贸港更多新机遇。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等经贸规则,使自贸港封关运作与RCEP形成叠加效应,成为多边贸易机制的共识,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根本特征,彰显海南自贸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新法治。对标RCEP经贸规则,构建自贸港法规体系,提升自贸港整体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未来加入CPTPP奠定制度先行基础,是自贸港法治创新目标。海南自贸港要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积极推动以国际化为特征的调法调规法治创新路径,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促进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应RCEP各成员国人文法治的自贸港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效能,既要科学研判国际国内环境,明确“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下自贸港国际传播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又要充分借鉴世界其他综合型自贸港的典型经验,把握“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新战略框架下自贸港国际传播独具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效能提升又是其中最为关键却又最难解决的组成部分。为此,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存在于体系建构、特色凸显、实效评估和风险防范等多方面的核心问题,明确海南自贸港探索平台化突围、创新全球化表达、凸显人文性内涵的发展路向,并从扩大“朋友圈”、挖掘“故事流”、打造“自贸港IP”等多重维度探寻具体、可行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风险防控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必须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是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本文梳理了海南从改革开放到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历史上的战略机遇与风险防控教训,系统总结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早期政策风险防控的实践与措施,通过研究历史教训与实践经验,提出加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监管特殊区域设想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规划设计中,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要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集聚效应,对外籍人员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就业、居留要形成宽松便利、开放包容的整体环境和制度支持。而要构建这种外籍人员就业制度,至少要从三个维度加以完善,即就业准入、居留保障和约束措施,推动外籍人员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得来、留得下、管得住”。海南应在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动的外籍人员就业和居留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实践,构建一套完整的、具有自贸港特色的外籍人员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为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重在营造自由贸易港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和法治秩序,构建优质法治环境.自由贸易港创新立法体制,推动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立法先行,促进形成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营造一个便利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自由贸易港法治创新、形成优质的法治环境的基本目标.贸易自由化、营商便捷化、政务高效化、市场公平统一化、市场竞争有序化、社会信用化等,成为构建自由贸易港法治创新的根本内容和重要领域.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明确了自由贸易港未来30年法治建设和法治创新的思路方向,紧扣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产业",成为自由贸易港法治创新重点领域,并先行先试法治新体制新机制.充分运用自由贸易港授权立法,打造自由贸易港法治创新秩序的自由度和特色度,探寻自由贸易港法治创新路径等.  相似文献   

9.
海南旅游形象推广中公共关系应用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南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推广公关活动开展等方面,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海南旅游形象定位与公众的认知基本一致;海南旅游形象推广的程度与公关活动的规模大小有着密切联系;海南旅游形象公关推广活动尚未形成品牌效应;旅游形象推广宣传力度不够;组织者及岛民缺乏公关意识,等等。建议通过整合大型活动形式,打造特色推广活动品牌,构建海南旅游网站平台,开展全民公关教育,策划海南旅游形象主题宣传片,创新海南旅游形象推广模式等措施,提升海南在国际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海南建设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自由贸易港,这被认为是中国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亟需在国际传播上破圈,提升在全球的能见度和影响力.在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海南在自贸港国际传播的顶层制度设计、队伍建设、内容创新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要构建海外舆论场中的海南生态圈,为...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使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旅游是“看”的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则不存在商业目标.旅游的产业化对非现代的文化方式提供了资金等保护,但又迫使一些传统文化方式因“被看”的改造而破坏了其核心文化价值.论题试图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梳理,并找出切实可行的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运用营销学的定位理论,以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为例证,对区域旅游开发中的产业、产品、市场和形象四大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区域旅游开发应该注重并利用产业政策的积极性、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市场空间的拓展性、感知形象的鲜明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大同旅游资源丰富,多为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的佛教旅游资源。针对当前大同存在城市形象模糊、旅游品牌不鲜明等问题,研究大同佛都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同文化特色在北魏辽金,精华在佛教,重点在古都,因此大同可定位于"魏辽佛教文化旅游之都",以云冈石窟为主体,构筑平城文化体系,以古都为载体,打造大同佛都旅游胜境。  相似文献   

15.
榆中青城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当地旅游发展的现状是规划完善,但建设滞后;宣传力度有限,品牌效益不明显;基础条件落后。其可持续的发展有待于品牌形象的确立,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区域联合互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以到海南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反应情形,并了解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差异。结果发现,游客的旅游信息大多来自有来岛旅游经历的亲朋好友,同行人数以2—5人居多,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了解程度一般;从心理动机和对目的地形象知觉来看,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是海南的热带海岛自然资源,且"心理动机"与"对目的地形象知觉"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提出供规划区域功能组团旅游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旅游定位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本地区旅游规划发展的方向。文章以分析西方游客在贵州旅游的话语语料和读图为手段,揭示西方游客来贵州的主要目的地——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他们体验少数民族人物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特征,并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审美体验和遁世体验。在明确西方游客特点及类别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贵州对外旅游宣传必须定位在少数民族人文景观上,打造好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单薄是造成乡村旅游品质低下的根本原因。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是一个多方联动的过程,以安吉”竹叶龙”复兴为例,从动态的视角剖析农村精英在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中的建构与消解作用。正视和应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一要以精英均势助推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二要加强精英与民众的团结,鼓励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延吉城市旅游形象的诸要素中,民俗要素最为重要,因此,在对延吉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定位时,无论是从延吉城市形象的硬件上(如交通、餐饮),还是在城市旅游形象的软件上(如市民素质、民俗民风等方面),都要突出民俗特色,同时要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