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哲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情向往和追求。而他的生命意识又浸润着浓厚的悲剧美学意蕴,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蕴含他对自愉自适的审美境界的崇尚。庄子把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对生命价值的关注由哲学层面提升到美学层面,无疑对现实人生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巳节的民俗审美内涵与生命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巳节产生于春秋,兴于两汉,盛于魏晋,宋后逐渐融入清明节.上巳节的民俗审美活动起源于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巫术思维,其内涵是古代民众对于延续后代和避免灾祸的渴望和对于人性自由的美的追求.上巳节的民俗审美内涵与生命美学具有契合点,即人这一民俗主体对精神自由的生命审美追求.通过对二者的交叉研究,可以从更深层的视野对民俗活动和审美活动进行考察,从而为民俗美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美学思想体现出兼收并蓄、承前启后的特征。殷商“神人以和”、春秋战国追求自然美、现实美的审美倾向都有所表现。追求自由美、悲剧美,构成了屈原美学思想鲜明的个性,极富现实感和历史感。  相似文献   

4.
实践美学对人类审美活动发生的史实认证不完整;实践不能创造出所有的审美对象和“美本身”;“自由”说、排除异化劳动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都不能说明审美的本质特性。生命美学对审美现象的现实认证不确切;人类“非特定化”特征和“自卑补偿”说不能合理揭示审美活动的发生;“自由生命的理想实现”不能说明审美的特性。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停滞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论研究方法的迷失,理论立足点的偏误和理论视域的狭隘。  相似文献   

5.
实践美学对人类审美活动发生的史实认证不完整 ;实践不能创造出所有的审美对象和“美本身” ;“自由”说、排除异化劳动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都不能说明审美的本质特性。生命美学对审美现象的现实认证不确切 ;人类“非特定化”特征和“自卑补偿”说不能合理揭示审美活动的发生 ;“自由生命的理想实现”不能说明审美的特性。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停滞的主要原因在于 :理论研究方法的迷失 ,理论立足点的偏误和理论视域的狭隘。  相似文献   

6.
成长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席勒美学 ,其形成享用了启蒙时代的滋养。在那样一个渴望自由、追求个性发展的年代里 ,席勒的美学同样打上了自由的底色。 1 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使席勒的思考发生了变化 ,他最终选定了美学 ,希冀用审美教育的手段使分裂的人性复归和谐。当席勒凭借美学实现其自由理想时 ,审美却在达到道德自由的手段与人性完善自由的目的间摇摆 ,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矛盾性。这一方面与席勒的个人气质有关 ,又与现代美学自身的特点有关。席勒对法国大革命的美学反思 ,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现代性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怀特海的教育美学思想导源于以审美经验为基础的过程哲学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将审美经验和美学原则渗透于教育过程。怀特海的教育美学思想的内核,包含过程论和活动论的统一、知识与智慧的统一,提倡以受教育者的感性生活为轴心,拓展审美直觉的功能和追求自由和谐的境界,让受教育者在生命的活动过程中体悟和认知美的意义,从而获得知识与智慧,在精神自由中获得创造力和分享美。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可以称之为悲或悲剧性,它包括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中存在的一切悲剧审美形态。悲剧伴随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人类在从不自由走向自由,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遭受种种现实力量的阻碍、压抑,苦恼、不幸、哀痛、毁灭难以避免,人的生命价值和内在激情在生生不已的追求中显现,在抗争苦痛与死亡的冲突中升华,在压抑毁灭中新生,这是悲剧的历史,历史的悲剧。悲剧艺术是对人生悲剧性的展示,是人的悲剧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人类几千  相似文献   

9.
福柯把知识考古学、权力和道德谱系学的研究,最终落实在人类的疯癫、性、监狱等被人们刻意回避的几个方面,深刻揭露了西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制度和虚假意识形态,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一套新型的自由生活方式蓝图,这就是他的生存美学。但是,生存美学的生存实践和生命政治本身抹杀了实践本身的具体阶级性,无论是他所说的"劳动""话语",还是"性"都被抽象化了,从而削弱了理论的现实批判价值。生存美学以个体"自身"为关注中心,强调了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差异性,而忽略了它们的普遍性,因而具有较大的片面性。生存美学关注身体、性和爱情美学,同样也片面地突出了它们的个体性、感性化、欲望化,不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正确处理生存实践以及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人类性和阶级性、个体性和社会性、理性和感性的复杂关系,以审美教育培养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生命美学的创始人和领军人潘知常从1991年的《生命美学》到2023年完成的“生命美学三书”(《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走向生命美学》《我审美故我在》),构建起了“情本境界生命论”的美学思想及“审美何谓—审美为何”的研究体系。从他这四部著作(尤其是第三部)的“后记”进入潘知常的学术世界,探寻他由“生命”到“美学”的心路历程,期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窥探他生命美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的集中概括。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的内涵、创造过程、结构特点都体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意境产生的哲学背景 ,庄子的“游心”思想则是其具体的精神来源。气韵生动的自然成为人类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创造的根本途径是“澄怀观道” ,在静默中观照活跃的生命 ,才能达到艺术上的最高灵境。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点 ,“虚”是空灵和韵味之所在 ,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情趣。综观中国古代文化 ,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空灵动荡、深沉渺远的美学追求。意境不仅是艺术 ,也是人生的极境  相似文献   

12.
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充满了一种超越意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他探求“含蕴发展理念的传统精神”,关注的是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他超越自然物象,追求一种自由意识,但在表达时又不十分自由。他的创作是其生命价值的实现,也是他超越文本的生命承诺。  相似文献   

13.
西方传统美学的知识求美导致了西方传统美学面对失去精神家园的尴尬。生命美学对审美价值的主体回归就是对以上情况反思的必然结果。生命美学有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审美价值向生命主体回归是美的本质 ,美是生命自由体现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14.
禅宗美学的独特性质、人生意蕴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禅宗美学的理论基础、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境界追求等几个方面,剖析了禅宗美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命自由的生命美学的主要根据,揭示了禅宗美学所包孕的人生意蕴,以及对当代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和谐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又是美学的终极追求。美学以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审美关系质的规定性即和谐自由,因此构建社会和谐是美学追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关于社会状态的审美判断,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质上是社会美审美理想指导下的审美创造,美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培养和谐的审美人格、树立和谐的审美理想并将这种理想付诸实践的使命。通过审美教育、审美创造等审美活动,美学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康德美学的全部问题即在于对自然理性和道德理性的调和,艺术论部分则是通过天才创造的审美意象来完成这种沟通或者说来完成向道德理性的过渡,具体体现为美的艺术的创造。因此我们又可以说在艺术论部分是审美意象完成了自然向自由领域的沟通。此外,康德的审美意象理论有着现实的实践价值,它能有效地阐释以现代派艺术为代表的象征型艺术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7.
教育成为马尔库塞视野中的重要内容是与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性分析分不开的。马尔库塞认为,对这样一个社会的救治必须走美学之路,因为“审美”可以使人们认清现实,唤醒人们麻木的意识,从而为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找寻出路。当然“审美”的获得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才能完成,这是由艺术的“异在”性特征所决定的。通过艺术而进行的教育牵扯到教育之“觉”的问题,正是这“觉”将唤醒所有救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学的主流分析多集中在功利性、世俗性、诗性和主观直觉性,但对自由与审美的关系、生命价值审美观、审美的个体性等边缘美学理念之探讨总是处于遮蔽的位置。以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为代表的一批美学家通过对个体生命审美所蕴涵的意义特征及其在中国美学发展历程的分析,使近现代中国美学具有新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美学维度来审视,杨朱的思想体系中包涵着厚重的美学意蕴,这一意蕴主要体现在其全生全身的理论核心上,它指向的是对生命美学、人生美学的追求。杨朱的养生美学以保全生命、延长生命时间、提升生命层次和价值为指向,通过养生实现了无痛苦人生历程,进而完美生命境界,实现审美化的人生理想,进入到精神自由的追求中去。这一美学思想体现在养身、养心和养性三个层阶上。  相似文献   

20.
席勒作为 18至 19世纪德国美学家 ,他的美学思想在人类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意义就在于 ,他所提出的关于“希腊神性”、“游戏冲动”以及“活的形象”等问题的理论 ,几乎都涉及到人类生存中感性与理性 ,形式与内容 ,理想与现实相互统一的美学重要课题 ,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极富创造性 ;席勒的核心思想 ,就是通过审美途径来追求人的“完整性”生成 ,使人类达到和谐、自由、幸福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