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民生政治语境近年来越来越凸显,促使人们挖掘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科学因子,但由于对孙中山民生思想与民生政治语境生成的联系性、差异性研究的缺失并未全貌彰显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科学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孙中山民生思想在民生政治语境中的当代审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思想的提出是孙中山长期实践和研究的结果,他认为民生是历史活动的中心问题,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研究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对于缩小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建设,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是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孙中山和梁漱溟本着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出发点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发和论述,形成了各自系统的民生思想.本文从思想产生由来和具体内容分析入手,对他们如何看待资本问题、土地分配问题、阶级问题以及发展工农业问题等方面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比较.对民生问题不同的思考,导致孙中山毫不犹豫地把发展工商业作为"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认为真正的民生主义既要发展大工业,又要预防和避开资本主义,而梁漱溟则选择了从农村立足,优先发展农业,走合作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民生观是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重要思想文化渊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汲取了孙中山民生观的合理内核,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在当前的民生建设过程中要牢固确立民生在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地位;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建设民生型政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高度重视分配问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业民生思想,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工业民生思想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三者的民生思想内容及其实践的成败,对今天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是他在深入考察中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生态意识因素和借鉴西方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民生性是贯穿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的一根主线.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具有二重性,既包含了许多积极可贵的因素,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深挖其正确内核,剖析其不足,对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生政治观扎根于中国现实土壤和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延续性,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我国传统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必然的差异性,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的民生政治观。  相似文献   

8.
民生思想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过去的学术研究往往对他着重从阶级性方面去探讨,而不太重视他在当时对社会进步和思想发展的具体意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不是完整的最先进的思想,但是他在当时提出并阐述民生主义时,已经在经济、社会的研究方面站在了中国人的前列,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民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中国共产党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一方面继承其民生经济思想的合理之处,另一方面又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实现了对其的超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一方面努力探索如何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另一方面又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改造,最终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使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确立。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民生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生问题是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要求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富有鲜明自身特色和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胡锦涛民生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改善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进步。近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正日益向民生倾斜,呈现了“税收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因果性,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还要在关乎民生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重大问题上改革相应的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这一经济杠杆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邓小平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从观念上纠正了以往忽视民生的错误认识,从理论上构建了推动民生改善的战略框架,从政策上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举措,形成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民生思想,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完美统一,对我们进一步关注民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对国家、社会、个人,文化民生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文化民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保障文化民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改善文化民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前提.  相似文献   

14.
"民生"是一个扬弃福利及福祉的范畴,它描述了民众的生活状态,体现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蕴含着社会治理规范,寄托着人们的生活理想。它所要建设的项目与内容、目的及任务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特性。但是,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民生体现了治国理政理念、规范与目标,通过各种民生政策的施行以实现"王道得行"的昌明社会。民生也是浸润中国文化的概念表达,是对日常生活的文化提炼,是民族生存文化的描摹与独特性表达,体现出纵向文化关系及结构,是中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集中表现,浸润着我们的生存主张与生活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它要求从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不断完善与时偕行的福利项目,回应并解决民众的生活关切,让民众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逻辑要求与实践必然,昭示出民族复兴的社会担当与责任要求。  相似文献   

15.
独龙族捕鱼生计的立足基点是充分接受大自然的馈赠;最基本的生存策略是适度征集;在竹、木、骨、石等自然质料的基础上所生成的多样化的捕鱼技能,获得了惊人的效率。独龙族的生计方式与所有以改造自然为基点的生产体系具有极大的差异,以"停滞、静止、僵化"等词语来描述这一体系是极不恰当的。它不仅展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极强的适应性,而且在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循环中呈现出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知识及丰富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民生伦理学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民生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特点、民生伦理学所揭示的伦理关系、民生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民生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民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等,都是构建民生伦理学学科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一带的部分瑶族从老挝、泰国移居美国。为适应美国的现代化生活,美国瑶族的生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被迫放弃了以农维生的生计方式,进入各类公司、私人企业、政府部门从事各种体力劳动或技术、技能工作,或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政府机构的公务员,或自办公司、企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美国瑶族基本上已从一个刀耕火种的山地农业民族演变为从事现代化生产的都市民族。  相似文献   

18.
与幸福指数紧密相连的民生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近些年,我国民生工作虽已取得不少成绩,但在教育、保障制度、就业及劳动争议、物价上涨、税收征收、社会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将民生工作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就业及劳动争议,稳定物价,调整税收和加强社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9.
《墨子》记载,战国时期的民生状况是饥者没饭吃、寒者无衣穿、劳者不得息。来自社会底层的墨家,深切同情和关怀人民的疾苦,因此其人学视野聚焦于民生问题是不足为奇的。在人的本质方面,墨家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天人关系上,相信强力从事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在人际关系上,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希望为民生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在人权上,主张人人平等地共同享经济、政治、教育权利,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具体的社会方案。总之,民生是始终贯穿墨家人学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0.
“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既是一种意见表达和决策参与,也是一种社会交流机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从民生的角度来认识和发展民主,推进“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就要增强民主程序的科学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民主不够、民主失真的问题,同时还要提高对民主内部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民主建设失控。推进“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就是要使公民行使人权、确保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都能够在阳光下运行,使民主与民生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