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政治语境近年来越来越凸显,促使人们挖掘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科学因子,但由于对孙中山民生思想与民生政治语境生成的联系性、差异性研究的缺失并未全貌彰显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科学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孙中山民生思想在民生政治语境中的当代审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业民生思想,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工业民生思想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三者的民生思想内容及其实践的成败,对今天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基本上建立了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和概括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为特点的中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这一看法在学术界日益为多数同志所共认.然而,对孙中山的历史观的评价,目前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孙中山的历史观是民生史观,而民生史观是唯心史观.作者认为孙中山的历史观,固然不是唯物史观,可是,他的民生史观也不能简单地说是唯心史观,况且在孙中山的历史观中提出了不少唯物主义思想,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价孙中山的历史观,还有深入探究和争辩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民生思想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过去的学术研究往往对他着重从阶级性方面去探讨,而不太重视他在当时对社会进步和思想发展的具体意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不是完整的最先进的思想,但是他在当时提出并阐述民生主义时,已经在经济、社会的研究方面站在了中国人的前列,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20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孙中山和梁漱溟本着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出发点对民生问题进行了自己的阐发和论述,形成了各自系统的民生思想.本文从思想产生由来和具体内容分析入手,对他们如何看待资本问题、土地分配问题、阶级问题以及发展工农业问题等方面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比较.对民生问题不同的思考,导致孙中山毫不犹豫地把发展工商业作为"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认为真正的民生主义既要发展大工业,又要预防和避开资本主义,而梁漱溟则选择了从农村立足,优先发展农业,走合作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孙中山的进化思想,采取了文献解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进化思想的研究,明确了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及其对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看法。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达尔文与赫胥黎的进化思想、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以及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孙中山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突驾”说与“互助”论,认为“互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道德思想进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思想是一个"一总三分"的整体系统,即通过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目标的完成而实现整体的目标——"振兴中华"。同时,"三民主义"作为各自独立的系统也同样表现出整体性。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今天全面推进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源流、法制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清朝专制制度的极端腐朽是孙中山法制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思想基础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源头活水 ;孙中山法制思想体系主要由民权主义、五权宪法、权能分治论三部分组成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立论基础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核心内容 ,权能分治论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民生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思想背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了"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提出了"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提出了"实业救国之道";强调教育是立国之本.对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进行探讨,挖掘其中的合理、有益的成分,对目前我国的民生建设实践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学者更多地思考文明与道德的关系,有的担心文明对道德的侵蚀而拒斥西方的文明。孙中山则将文明与民生联系起来,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本质使得文明与民生难以调和,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严重,只有通过激进的社会革命才能解决。中国尚处于贫穷的农业社会,需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将中国引向富强之路。文明与民生在中国是可以并进的,中国越文明,越有利于民生的改善。孙中山对文明与民生的矛盾的思考及其所持文明与民生可以并进的态度,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是他在深入考察中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生态意识因素和借鉴西方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民生性是贯穿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的一根主线.孙中山的民生生态观具有二重性,既包含了许多积极可贵的因素,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深挖其正确内核,剖析其不足,对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 陶成章是一个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他没有留下一部系统阐述革命理论的著作,这就为我们研究他的思想带来了困难。实际上,辛亥革命的领袖们早已有精辟的论述,章太炎认为同盟、光复“二党宗旨,初无大异,特民权、民生之说殊耳”;孙中山认为“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民生政治观扎根于中国现实土壤和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延续性,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我国传统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必然的差异性,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的民生政治观。  相似文献   

14.
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领袖提出了"平均地权"、"兴办实业"的民生主义思想和主张,但因其理想主义成分太重而止步于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传承与发展孙中山等的民生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协调,成功地化解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种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了民生思想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学术信息     
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李本义在《江汉论坛》2005年第11期撰文论述了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思想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和局限性。笔者认为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思想产生的外部原因,是当时流行于日本社会的大亚洲主义思潮,这是重要的外部推动力;内在原因是孙中山最早认识到中国革命与亚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态环境是由社会政治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生态系统所组成。它既是一个政党和政治家思想和施政纲领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同时,又成为推动政党和政治家思想和施政纲领变迁的外在动力。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民生思想和施政纲领之逻辑,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中,并随着我国社会生态环境的变迁而嬗变。这一嬗变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同时又具有时代的超越和扬弃。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民生观是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重要思想文化渊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汲取了孙中山民生观的合理内核,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在当前的民生建设过程中要牢固确立民生在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地位;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建设民生型政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高度重视分配问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主张变革土地的法权根据、涨价归公,用法律手段实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涨价归公”旨在保障地权公平,实行“全部”归“私”基础上的“间接归公”、“部分归公”。孙中山土地法思想涉及物权法、土地税法等方面,蕴含土地的物权保护及其增值收益分配的税收调控二者辨证统一的理念。孙中山土地法思想对完善土地法律制度,保护土地物权尤其是农村集体地权,加强房地产增值收益调控,保障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防治土地矛盾以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