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汉语典故英译的词典译法和行文译法;英语典故汉译的直译、意译和变通翻译法。通过对英汉典故翻译问题的具体探讨和研究,指出翻译典故时,一要正确理解典故的出处、结构和民族色彩;二要准确把握典故的本义、寓义和具体语言环境。再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或直译或意译或变通的手法,将典故准确、传神地再现在目的语中  相似文献   

2.
从《前赤壁赋》看汉语典故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汉语典故的相关理论以及其在翻译上带来的各种困难,从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的典故英译出发,提出英译汉语典故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界定典故多歧义《辞海》定义应遵循--论典故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什么叫典故?一方面,尽管<辞海>对其早有界定,然人们对其定义自有看法,致使典故的定义多达10余种,这些"自有看法"的定义,提出了不少的问题,给人们研究典故开拓了视野、开启了思路,无疑于典故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辞海>中的"典故"条作为一个条目的定义,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仍然是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定义,是我们辨别典故、界定典故、运用典故时可以大胆遵循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淮南子》成语典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当前《淮南子》成语典故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淮南子》成语典故有效传承的具体路径——创造性转化,认为要依据传播学原理,在《淮南子》成语典故研究和传承现状基础上,树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机制,用城市景观和文创产品等"讯息"表达《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内涵,最终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有效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5.
使用典故是古代文学创作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使用典故的标志是造成典故词,典故词的形成是取典故因素构成词素。典故词的形式不同于一般语词,往往以词组、短语的面目出现。此课题的研究,对研究复杂的典故现象、编写典故词典、注解或阅读古代典籍、使用典故进行文学创作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典故词对典故因素的摄取,本文归纳为12大类。  相似文献   

6.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与核心,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典故翻译是译者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浮生六记》原著中有很多文化含义丰富的典故。拟以其两译本为例,探讨典故的不同翻译策略,旨在通过对具体译例的对比,分析译者处理典故时的做法与得失,并指出译者应恰当地处理典故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典故词是用典者在造词用典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典源、典面、典义与典例是典故词的四要素.典源作为典故词的构成要素之一,对典故词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辞源·寅集》典故词典源的考察,我们发现典源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是判定典故词词目能否成立的重要依据;为典故词提供可能的典面;为典故词典义的生成提供信息要素;为典故词典义的分析提供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8.
论典故成语的民族色彩对翻译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典故成语 ,往往具有不同的民族色彩 ,而典故成语的典型性和差异性往往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就翻译典故成语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之际,典故翻译研究也越显重要。以社会符号学为理论依据探讨典故的语用意义能够深入认识语境对典故翻译的制约作用,结合功能目的论来讨论典故的翻译策略则能够更好地达到翻译的文化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生所用之典故,数量质量冠及古今;这些典故已融入生活之中,并不断地显现其无穷魅力;毛泽东运用典故之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待深入;毛泽东所用之典故,是他的"二度创作";毛泽东所用之典故,对于人们在用典中所遇到的诸多疑难问题,给予人们解疑答难以深深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典故的翻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典故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可逾越的鸿沟 ,致使具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典故成了翻译的一大难题。作者从翻译的角度将典故分为三类 ,并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译例提出了各类典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宋代已进入典故词发展和使用的衰微期,但墓志文中仍有较丰富的典故词,多语典词,以传承为主。用典特别是生僻典故的使用、文字俗写讹变以及泐蚀等都会影响志文的正确释读。已整理的宋代墓志文献中,误录典故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文献材料的有效利用和语言文字研究。具体校释宋代墓志中"实■""表■""俊■""捐■""卒■"等典故词语,需科学把握汉字俗变规律,深入探索典源出处,透彻理解用典之意。由此提出文字释读、典故语破解和文献校理相结合的碑志文典故词校释方法,为石刻文献整理、汉语汉字史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汉语词汇中的典故词语.作者认为,典故是被后世使用的故事和诗文,用典是由前代故事和诗文形成典故词语的过程。典故词语是由用典浓炼而成的词和短语的语言形式;典故词语的使用特点主要表现在关联、形式和意义三个方面;典故词语的释义方法有两种,即寻查典源和分析典源因素义。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中典故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中,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译出典故中人物的名字,介绍典故中人物的身份,介绍典故的一个情节,介绍典故的主要内容,介绍典故的结局,译出典故的主要喻义,译出典故的指代义等七种方法翻译古诗词中的典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的发展存在着一种可称为"视觉典故"的现象,在文人画中表现最为明显。本文以明代吴门画派画家唐寅为例来讨论其中的相关问题。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视觉典故"的概念,二是唐寅关于视觉典故的运用。本文认为,视觉典故的运用,使唐寅绘画富有强烈的智慧特点,他的绘画不是图写物象,吟弄花鸟,而是追求生命的"真性"。唐寅绘画视觉典故的运用,反映了明代以来文人画的独特旨趣。  相似文献   

16.
刍议《高级英语》中的典故及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级英语》教材涉及到大量的英语典故,不了解这些典故的来龙去脉就会曲解课文的意思。本文剖析了教材当中的文学典故、历史典故和体育典故,并探讨典故的翻译方法:直译法和意译法,旨在了解典故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事例着重阐述典故的构词特点,研究典故词的立目原则和方法。指出典故词是“介于词与语之间的非词非语”的一类,结构样式有的像词,有的像语。有偏正、联合、主谓、述补、述宾、状谓等多种。所有典故词基本都离不开入、地、物、事四大要素,由这些要素中的某两个或几个组成,也有少数借助语境只取其中的一个。事典词语往往结构松散,在立目上可取用典故要素提取的方式。立目时要注意尽量彰显典故,显示其与普通词语的不同,立目原则要根据词典性质而有所区分,注意方便读者对典故的查找,可吸取类书的特点,为词典编制人、地、物、事要素索引。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方式多样:从所选用典故的性质来看,可分为引言和用事;从所选用典故的原义与典故的语用义之间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同义式用典、转义式用典、衍义式用典、反义式用典和双关式用典;从所选用典故的功用来看,可分为证言式用典、衬言式用典、代名式用典和代言式用典;从所选用典故数量的多寡来看,可分为单用和叠用。通过对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方式的考察,可以强化对唐代试律诗的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典故网中的文化主题,分析菲尔丁如何网状般地构造其笑、打、美、醉、怒典故网及其在文化主题中所起到的多种作用。典故网的叙述方式间接地表达了小说家的思想与观点,表现了其叙述的艺术特征,唤起了读者的想象力,为读者带来了愉悦的文化"肴馔"享受。  相似文献   

20.
典故是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其民族文化的长期历史积淀和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与文化之间最紧密的结合部分。英语典故虽然在某些方面与汉语典故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在设喻比较方面,但两者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在释义渊源、结构形式、民族特色方面。通过对英汉典故的释义渊源、结构形式、喻体寓意、民族特色方面的对比研究,旨在揭示其内在的文化喻义,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促进中英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