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改革开放至今,发生了两次姓“资”姓“社”的争论。改革开放之初的争论是由于改革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许多人囿于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社会转型期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引发的,这些问题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要从根本上消除姓“资”姓“社”的争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一是要加强理论创新,用令人信服的理论及时祛除人们头脑中的疑惑;二是要深化改革,把改革引向深度和广度,用改革与发展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闱姓”是清末在广东出现的一种博弈现象,其操作方式与今天的体育彩票有着惊人的相似。“闱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无道德上的善恶,只要控制得好,它却是一种筹措资金的绝妙方式。张之洞认清了严禁“闱姓”所带来的弊端,主张弛禁,反映出其务实的政风与超常的政治经济眼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是把党和政府自身的工作作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检验对象的。“三个有利于”是作为判断我们搞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即姓“资”姓“社”的标准提出来的。党的十四大以来概括的“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的提法是对“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的合理扩展 ,而不是否定。  相似文献   

4.
"四姓"考释     
“四姓”最初出现于东汉初年,指四个势力强大的外戚家族。东汉末年,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出现及曹魏门阀制度的确立,“四姓”逐渐泛指一些地方大族,且终东晋南朝之世未变。自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始,“四姓”含义出现变化:一指孝文帝诏令规定的甲乙丙丁官方“四姓”,一指社会习惯意义上的“四姓”,后者一直持续到唐末。唐以后,士族势力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四姓观念也逐渐淡出人们的意识,只是在少量文献中偶有记载;但其影响所及,不只限于中原政权,对国内少数民族政权和周边他国政权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秦及汉初官文书中以“族某氏”表述吏民的氏,说明不晚于战国晚期秦庶民已经较普遍拥有氏。西汉中期以后,《史记》、西北汉简则广泛使用“姓某氏”,甚至成为官文书的固定格式。私名前的称呼在汉初之前应被视为氏,而非姓或后人惯称的姓氏。姓在汉代官文书中的使用可能是改从周道并修订律令导致的统一变化。  相似文献   

6.
公共关系有“姓”的区分振华近年来,我国舆论界关于“姓资”或“姓社”的议论少了,这对于以前老被这个问题束缚着人们思想的状况来说,无疑是个进步。事物并非样样不是“姓资”就是“姓社”,但也不是一切都无“姓”的区分。公共关系有没有“姓”的区分?在现有的论著中...  相似文献   

7.
孟姜女:按照先秦的女子称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后,即“姜”。“孟”在此处是排行的称谓。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称“孟”或“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存在着一些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和影响,其中凡事都问姓“社”姓“资”的思维方式就是一例。本文就其唯心主义性质及其根源问题作些探讨。 一、姓“社”姓“资”思维方式的唯心主义性质 凡事都问姓“社”姓“资”的思维方式,貌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实际上,其唯心主义性质是十分明显的。其表现是: (一)从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西突厥十姓部落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其演变过程,这种演变体现了部落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亲属集团的形成,总系于族和宗的衍传与分化,曾经历母族母宗、父族母宗、父族父宗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的姓氏制度,亦曾经历由合而分、由分而合的演变过程。史前母系社会的族和宗皆依母系划分,其时族名和宗名即是后世所称不同层级的"姓",同时也是不同层级的"氏","姓"和"氏"还是合而不分的。在进入父权制社会以后,姓族体制转向依父系分族而仍依母系分宗,双系并行,族名表"氏"而宗名表"姓","姓"和"氏"始趋向分离,并逐渐形成男子称氏而女子称姓的习俗。驯至父系宗法完全成熟,族和宗皆依父系划分,"女生曰姓"的传统归于消亡,"姓"和"氏"遂亦复归于合一,此即秦汉以后通行的姓氏制度。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的宋国之国姓相传为子姓,其得姓史书上溯到商之始祖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而为舜赐姓子.在梳理宋国得姓之脉络的基础上,得出宋之子姓与契无关,而与殷商武丁王的一位杰出妃子妇好有关,妇好建立了子族的结论,宋国大概是妇好的后裔.  相似文献   

12.
“易”为交换的意思。在钱币没有出现的年代,人们都是拿自家物品与他人“易”所需物品。从钱币产生后,再大的经济危机也没能阻止人们的交易欲望。  相似文献   

13.
耿志刚 《社区》2008,(19):54-55
“老桥头儿”不是地名,是个人名;“老桥头儿”也不姓乔(桥),姓李,是个六十有八的精干老头儿。不过,要说这李老头为何成了“老桥头儿”,还真得从桥说起。  相似文献   

14.
姓“资”姓“社”问题,多年来一直左右我们的经济活动。一种改革方案措施的出台,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国情,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是以姓“资”姓“社”作为取舍标准,导致改革开放几乎每迈进一步,都带来种种疑虑和责难。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这个长期束缚思想和手脚的桎梏正在被打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正发生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然而,在姓“资”姓“社”问题上,“左”的积习仍在起作用。当前,必须接触思想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一些根本性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抓紧有利时机发展生产力,尽快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正确看待姓“资”姓“社”的问题,否则,就会贻误战机,加快改革开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本文仅就此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刘英杰 《社区》2013,(17):52-52
“钱老太”不姓钱。只因为收藏古钱币入迷.在圈里有着数一数二的资历和热情.所以被人称为“钱老太”。都说“钱老太”是“财迷心窍”,六十多岁的人。只要谈起钱币,立马眉开眼笑,滔滔不绝,眼神里顿时装不进其他东西,如数家珍般将自己收藏的宝贝“现”给来客。  相似文献   

17.
湖北长阳是廪君巴人的发源地 ,廪君巴人是由“赤穴巴姓”与“黑穴四姓”组成的。本文拟从巴人“五姓”中来探索廪君巴人的组成源流 ,以及巴姓在“五姓”中的地位及影响 ,从而说明廪君巴人生存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的姓,有文献根据的,即在七千以上。各个“姓”的来源很复杂,“姓”的意义和用法,各有不同,“姓”和“民族”的关系也存在诸多粘连错杂。本篇以雷姓为例,提供一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一忌:以教材的逻辑起点为学生的学习起点 [案例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材的逻辑起点是: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为已知;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为新知。下面是A教师的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0.
(一) 区别姓“资”还是姓“社”,实际上至少有两个层次,或两种角度、两种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就某些事物本身的性质而言的,比如“三资”企业是什么性质的,私营雇工经济是什么性质的,等等。我们常说,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三资”企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也就是说,后者在本质上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