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风险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是社会环境遭到重大威胁时的一种突发状态,它对社会发展会造成严重的损害.非营利组织对公共危机的缓解和解除具有独特作用,但由于外部环境和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它在危机管理中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对这些风险的规避,有利于非营利组织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  相似文献   

2.
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发展,引发的是非营利组织职能的变化。这些理论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带来的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和逐渐将部分公共职能放权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等特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凸现,势必使其成为多元行政主体中的一员。目前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由没有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营利组织行使公权力而引起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应有的解决。文章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在政府职能转换中作用的发挥需要我国扩大行政主体的范围,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性特征决定其应该具有自治性行政主体的地位。确立非营利组织的地位,有利于我国行政法的完善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区非营利组织具有区别于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社区非营利组织作为社区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社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社区的发展过程中,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民主、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功能正在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从需求动机、利益刺激、社会组织结构与职能变化,以及“两部门失灵”等多个角度论述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动机,并浅析了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与创新机制。结合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我国加入WTO的具体环境,着重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论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束缚,这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这种体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管理体制,致使非营利组织只能作为政府的附庸,严重阻碍了其社会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政府应改革旧有的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非营利组织自身也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独立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现我国非营利组织顺利承栽公共职能的目标应创设良好的承栽环境并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模式。非营利组织承载公共职能的具体路径包括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搞好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渐进式转变、鼓励制度创新、坚持职能分离的责权利统一和加强对改革的监督与反馈等六个方面。我国非营利组织承载公共职能应注意政府主导、克服供给缺陷和职能转移与建设强政府并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海儿童福利院寄养家庭集中地区的z县为例,通过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该区的寄养家庭的资源获取途径主要分为政府、社区和社会非营利组织三个层面: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制度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等,社区主要是利用既有的资源网络形成对特殊儿童的"社区照顾",社会非营利组织包括英国注册慈善组织在内的国外非营利组织和国内的非营利组织.如全国妇联下属科学育儿基地、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最后的结论和建议是社区资源和非营利组织的支持资源尚待进一步挖掘,使儿童福利事业更加社会化,从而减轻政府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的难题,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创新,提供了体制上的第三种选择.非营利组织也存在着失灵,利益的驱动、道德的失控、监管的缺失、官员的腐败侵染其组织诚信,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组织,诚信问题是关系其组织前途发展的核心问题.为此,从道德、自律和他律以及社会信任入手,多角度地分析非营利组织诚信问题的成因,深入认识和理解非营利组织,走出对非营利组织诚信治理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行政改革逐步深入,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对今后非营利组织在社医治理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办非营利社区服务组织以街道或社区为服务范围,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随着社区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推进,民办非营利社区服务组织不断增多,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政府要从如下方面履行职能:一是在培育、扶持新型社区服务组织上"给力";二是探索与民办非营利社区服务组织相适应的注册和备案制度;三是制定促进民办非营利社区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法律;四是加强监督和管理;五是鼓励社会力量、社区单位和居民向非营利社会服务组织捐赠。同时,要从如下方面强化民办非营利社区服务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一是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核心,不断提高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二是培养和引进专门人才;三是完善组织治理结构,规范服务行为,提升社会公信力;四是增强资金募集和资源动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业协会是一种具有社会性、中介性、非营利性、自治性特征的社会团体。它具有平衡协调功能和公私混合特点,符合社会本位宗旨和自由与秩序统一的理念,因而应该归入经济法的主体的范畴。经济法可以从组织机构、章程、运作权限和监管制度等方面对它加以较好地规制。  相似文献   

12.
非营利组织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现实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发展。需要寻求有效途径,积极构建和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是非营利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校具有“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科技创新,应用知识、服务社会”三大功能,这些功能具有显著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和志愿者参与性特征。中国高校无论是在组织目标、组织管理(包括学术性管理、行政性管理和校董会),还是在经济管理诸方面都充分显示了其组织性、民间自治性和非营利性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从高等学校的设立条件、任务、职能、办学自主权和经费分担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我国高校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组织性和民间自治性。由此得出结论,中国高等学校是非营利组织。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组织在美、日、韩农业领域中的作用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营利组织在美、日、韩三国农业领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分析美、日、韩三国农业领域中非营利组织的产生、职能以及作用,对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具有重要启示。提高政府社会福利支出、提供有利于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律环境、健全管理体系和自律机制、强化政府支持等措施有助于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为了化解这些矛盾,实现中国在稳定和谐中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使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减轻政府的压力,提高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度。目前,中国现行的非营利组织法律制度在审批上过于严苛而又监管缺位,同时缺乏足够的税收激励制度和人力资源保障制度,这样的法律制度缺陷成为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瓶颈。针对这些问题,要削弱控管制度加强监管制度,增加财政激励保障人力资源,以此为目标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制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频发的各种公共危机事件超出了单个的行政区域,具有一定的“跨界”特性,某一行政区域政府的单独治理已经出现了明显弊端,因此,公共危机的跨界合作治理成为世界各国危机治理研究的焦点。云时代各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有效合作,为解决公共危机的跨界合作治理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地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志愿服务意识薄弱,缺乏社会公信力;沟通协调机制的不完善和政府的不信任也导致合作的局限性。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治理中应进一步完善合作法规、改变政府职能、扩大合作领域、加强资源整合并加强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广泛兴起的介乎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具有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特性,在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应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组织的预防、整合、沟通、协调和济贫救困功能,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非营利组织被称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场“全球结社革命”。非营利组织具有自我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的双重功能,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人道主义、民主自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对社会和他人具有强烈的道德启迪或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项目化运作中社会公益组织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运用了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将X区内6家社会公益组织及其同一业务主管和业务指导的政府部门视为个案,通过访谈和分析,发现项目化运作中的社会公益组织和政府之间存在着两种互动关系,即线性互动关系和并行互动关系.线性互动关系下的社会公益组织往往处于非项目驱动型组织向项目驱动型组织转型的过渡中.并行互动关系下的社会公益组织已经成为了项目驱动型社会公益组织.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培育和支持社会公益组织积极转型成为项目驱动型社会公益组织,是发展的趋势,也与我国“十二五纲要”中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规划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福利原则为基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德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核心,强调国家是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最后责任人,而不能让自由的市场力量去承担这个任务。国家调控、医疗保障资金筹集和支出的市场化运行、非营利机构和私人绩效提供者构成了具有德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尽管不同领域存在着特殊性,但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架构在所有医疗服务领域内是普遍存在的,并在德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