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也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为适应时代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外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本文试从知识社会视角,探讨在终身学习背景下,外语教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多元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乡村卓越教师培养的政策议题在国家教育政策设计、教师政策学术话语和乡村教育实践中都备受关注。在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和教育领域,城镇化的总体发展趋势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遇。乡村振兴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卓越乡村教师角色责任更加多元。在此背景下,乡村教师应成为立足乡村的专业自主发展者,通过自身主动发展来谋求发展动力;乡村教师要成为乡村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尤其关注留守儿童发展的独特性;乡村教师需成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助力者,争做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新乡贤。但现实中,乡村教师是嵌入在各种管理制度和组织文化约束之下的结构性存在,其思考逻辑和行为逻辑通常只能在“结构—个体”连续谱系之下做出即时性选择。结构性约束下的乡村教师在被规定发展范围之后,无法倾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他们被嵌入教育体制机制科层体系,难以摆脱社会身份认同危机;在满足诸多组织要求和制度规约的前提下,他们很难觅得自身足够的发展空间。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是一项串联“职前—职后”的系统工程,可以通过乡村实践,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精神;激发内部需求,提升乡村教师自我发展动力;供给专业支持,促进乡村教师的知识创生。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系统化的较为稳定的认识。现代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念有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且是知识的探究者 ;以学生为中心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优势发展领域的独立个体 ;课程是学习者经验重组或改造的过程 ;教学是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学生家长和社区是学校教师有力的教育伙伴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大多是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这种制度设计的基点是"管理"而不是"成长",忽略了流动机制主体——教师自身的发展。因此,应该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结合教师意愿、转变教育观念和设计个性方案等方面来构建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流动机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长为引领教育发展的行家,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自主学习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引进外语教育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模式也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教师的角色也因此发生变化.本文在分析影响教师角色定位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探讨了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中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正做教师,要用自身的师德风范引领学生的成长;做校长,要用自身的行动引领教师的成长。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已成为新课程目标的一部分,可怎么完成这一目标?教育只能用情感塑造情感,用态度影响态度,没有教师的幸福感,又哪来学生的幸福感?校长首先要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愉快工作和生活的家园,才能使学校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和生活的校园,教师是幸福的,学生才是快乐的。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就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幸福的生活和成长,这是每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与此相适应 ,教师应该首先具备创新能力。创新型教师应具有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应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 ,应重视学生个性特点 ,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应熟练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教师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知、监控、调节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研究能力以及彰显教师主体性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新任教师专业成长初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生活史是关于教师个体教育生活的历史,具有生成性、广泛性、体验性和缄默性。教师反思能力的形成与教师个人生活史联系紧密,其生活中的学习经历、"重要他人"、关键事件以及实践经验等都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影响新任教师反思能力的形成。为了提升新任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新任教师应高度关注个人生活史,关注日常生活世界,以批判的视角审视生活史,走出"熟知陷阱";"回望关键,抓住关键,注重关键事件中的核心要素;重视他人引导,向同事请教,吸取优秀教师特别是教学名师的成长经验;勤于学习,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提升反思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更应关心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学经验的自我反思、同伴交流和理论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教育必须矫正漠视生命的异化现象,回归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发挥化育生命的育人功能。教育要实现化育生命的价值和育人功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生命意识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生命的体验,是教师对教育事实的反映,是教师对生命的意向性活动,是教师对教育与生命关系的感知与体悟。增强生命意识有助于教师成长为具有自主性和较高生命境界的卓越教师,有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觉知生命、关怀生命、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教师生命意识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拓宽了对教师及其教育实践的认识,同时也确立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实践起点。教师的生命意识结构包括“教师自我”“我思”和“我思对象”。教育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活动,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克服教育的异化,回归教育原点,需要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教育叙事是融入教师自身体验而唤醒生命意识的一种方法。教师的反思性写作是增强教师生命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并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理性人,每一位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世界中会与他者打交道,其生命活动就是实施教育的过程,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绽放生命的光彩以及寻找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的教与学相辅相成,其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存在着知识结构缺陷、教学方法比较呆板、忽视学生求知需求、教学效果欠佳等缺陷。形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认识、培训、评价不到位。解决其问题的路径应从唤起教师的职业精神、增加教师的知识存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等方面入手,以达到教学相长、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与道德发展角度看,教师专业模型至少有四种,即学者专业型、养育者专业型、临床医生专业型和道德代理人专业型。每种专业型都有独特的认知目的与道德目的:学者专业型要求造就富有丰盈精神世界的学科专家型教师;养育者专业型重视学科与师生间的关联,强调构建关怀型师生关系;临床医生专业型以“适应性专长”培养为纽带,重点培养教师的情境性判断与探究能力,倡导创建民主的课堂生活共同体;道德代理人专业型关注教师的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自我”的塑造。美国教师专业型划分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教育实践要善于兼容教师发展中的认知目的与道德目的,重点培养教师的优势专业品质,关注职前教师的专业型匹配,持续激励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以此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品质的迅速形成。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质量的把握是对大学教师师德与师能的综合考量。从把握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视角提出了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追求的境界,分析了大学教师站好讲台应必备的条件和衡量的标准,结合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中彰显师德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名师的内涵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名师方有名校。名师是有名气和声望、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学大师。名师具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学基本功和鲜明的教学个性。高校要从战略高度培养名师 ,把“名师工程”与“人才工程”、“精品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 ,把名师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保持名师队伍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提高教学质量 ,加快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地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日益壮大。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分析提出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师能。师德是教育之魂,师能是发展之本,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优秀的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已经步入"协统者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培训机构的人员不仅要拥有科技运用能力和协调统筹能力,还应努力帮助高校教师重新认识自身的职业发展要求,积极关注学生群体和个体差异性,从容应对教学与研究发展的新趋势。哈佛大学戴瑞克·伯克教学中心正是"协统者时代"美国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典型代表。该中心采取集中化的培训模式,一方面帮助高校教师理解"超职业"要求,提升教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引导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新变化,适应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最后还支持教师主动应对教学、学习乃至科学研究的新态势。其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正在探索的教师培训工作具有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步入信息化时代,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依托的智慧教育给教育变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也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在需要教师信息素养及技能、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培训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等方面。面对"实然之困",展开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之思",并从国家、社会以及教师自身等角度出发,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职前开始的观念基本确立,但职前教师教育仍在传统的技术型教师培养模式下运行,因此,构建可行的"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就"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促进教师群体由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介理论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和社会互动学的核心理论,也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我国英语专业教师普遍具有课堂中介意识,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中介作用的频度却明显不高。教师中介行为和中介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英语专业教师应通过积极开展反思教学、与学生签订“学习合约”、实施策略训练、设计多元灵活的小组学习任务等途径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