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异化”——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代表人物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指出“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主张异化和翻译,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同时对比描述中国译者中存在的异化翻译主张,从而揭示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于中国译界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属于一种特殊的政论文体,其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为指导,基于2004年至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双语平行语料库,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加强"一词的英译进行统计研究,探讨其在翻译"加强"一词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国内译界误读了韦努蒂有关归化、异化的理论,忽视了他的解构主义立场、提倡异化翻译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异化翻译的具体探作策略;有意贬低了归化翻译的作用。通过揭示这些误读,可以让读者意识到国内的归化、异化理论与韦努蒂的理论的差异。从而正确地看待国内的归化、异化之争。  相似文献   

4.
国内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的学理层面理解仍存在着诸多误区。因此,学界,尤其是翻译界,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层次解析。本文从文化角度和中国当下翻译语境出发,详细分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策略,进而对其提出的归化策略在中国当下翻译实践中的地位给予较为客观地定位。  相似文献   

5.
异化翻译是一种尊重差异的翻译策略,而非主张一成不变地复制原作。文章就汉一英翻译中的“异化”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作为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两者各有短长,也都有存在的必要。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6.
韦努蒂的"异化"和"归化"理论是处理文化信息的主要翻译策略,"异化"有益于彰显源语言文化特色,但容易引起文化冲突。商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不同情况下,应针对性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避免造成文化冲突,同时兼顾到商标所蕴含的源文化特色和目标消费者的兴趣,从而达到推广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文化转向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异化”论为理论依据,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评析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从韦努蒂提出的翻译法中,可以对应地引出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常规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翻译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翻译。尽管两者各有各的存在价值,但归化扭曲了被翻译文本的文化身份,而异化对于保存文化中的“异质因素”尤为重要,且利于彰显多元文化,从而确立翻译中的文化认同。在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今天,异化翻译已成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意象的归化英译看翻译与权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汉语文化意象在归化英译中的丢失与歪曲着手,结合翻译与文化交流的关系以及韦努蒂(Venuti)、阿萨德(Asad)等人关于翻译与权力的关系的论述,分析指出相对于英语文化的归化是对强势文化的妥协;汉英文化的交流并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翻译的本质是服务于权力。并倡导异化翻译,尽可能保留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语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梁实秋《结婚典礼》的原文和时昭瀛先生的译文对比,运用韦努蒂和奈达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翻译了理论,探讨了译者为解决文化差异问题采用的翻译策略。无论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译者角色都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韦努蒂引领解构主义思潮,将翻译学焦点转向异化归化之争,转向翻译中的政治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背景,转向素来默默无闻的译者群体,转向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纷争,给当今的中国译界带来了巨大启示。解析近十年国内学者对韦氏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分别从理论的贡献、争议、缺陷、比照等方面进行梳理,将对探讨韦氏理论的中国之路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施莱尔马赫对当代西方译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施莱尔马赫与功能学派赖斯、解构学派韦努蒂和阐释学派斯坦纳的关系分析,发现施莱尔马赫的理论对当代西方译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施莱尔马赫对当代西方译论的影响是多维的、动态的;施莱尔马赫的影响绝非出于偶然,而是翻译理论家对新的理论框架的追求在施莱尔马赫思想中找到结合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从解构主义视角来看,《京华烟云》是一种独特的英文创作,其内容尽含创造性翻译,对中国近现代社会30多年间部分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解构。从本雅明的“纯语言”思想和韦努蒂的异化策略来阐释这部作品的英文传译内容。  相似文献   

14.
作为“正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副文本”分析对译作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翻译家鲁迅不仅留给国人大量的译文文本,而且还留有丰富的关于翻译的书信,以及围绕这些译作所写的序跋。文章试图以鲁迅翻译的译作中的序、跋、附记、目录、插图等副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副文本作为鲁迅译文文本补充和扩展的平台、鲁迅在译文中显身的平台以及鲁迅与读者交流的平台,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对中国文学翻译所做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巴斯内特的翻译思想经历了文学翻译、文化翻译到翻译的文化研究的嬗变。她在文化转向前的文化翻译观集中体现在文化功能对等论,而在此倡导的归化翻译策略还未上升到政治层面的高度。后殖民语境下,针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巴斯内特给予了有力的回应,并推崇杂糅理论、第三空间理论以及巴西的吃人理论作为解殖的翻译策略。对巴斯内特各个翻译思想发展时期的归化策略研究对当今重新思考翻译策略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探讨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问题。通过论证发现,目的论不宜被直接"拿来"运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方法。文章认为:首先,目的论可以用于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但不可以用作儿童文学的TQA标准;其次,目的论必须与文本类型相结合才能用来指导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