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省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虽然湖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高,但是它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工薪收入的增长速度,成为湖南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然而受经济转型和城乡二元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分配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要提高湖南居民财产性收入,应当采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收入,它是城乡居民家庭总收入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增长呈现财产性改入比重偏低且增速缓慢,来源虽趋多样化但收益风险性偏高的特征。可通过增加居民的劳动收入以提高居民财产积累程度和增强居民的投资理财能力使其财产得以保值增值等途径促进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试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还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空间,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防止财产性收入比重增加引起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一环。为此政府和市场要互补长短,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4.
李沅 《金陵瞭望》2006,(11):22-23
今年一季度,南京居民家庭从股息红利、房屋出租等投资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为人均76.53元,同比增长113%,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率为4.5%,大大超过长三角16城市平均增长35.6%,占居民家庭收入的比重为2.4%的水平。进入2005年,南京人财产性收入等“外快”收入增长速度领跑长三角,折射南京人投资理财意识开始觉醒。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在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波动幅度大、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结构中占比很低、在不同收入群体中财产性收入增长不均衡,以及财产性收入增长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等.对此,应确立以下几点基本认识: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增长态势;财产性收入将成为我国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居民普遍获得财产性收入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等.确立这些基本认识对于促进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持续增长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资本市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已是大势所趋。随着财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财产分布格局的变化,居民财产性收入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稳健的资本市场使金融资产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坚实平台。因此,务须通过完善资本市场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创业板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稳健地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优化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使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高效率配置,从而带来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浅析土地流转的"反租倒包"机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迅猛发展,工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特色优势进一步显现。尤其是农村经济实现了高速平稳增长,浙江农村居民年总收入从1985年的719.97元上升到1999年的4792.98元,增长了6.7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来自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近几年来的比重下降到1/5左右,而其增长速度仅有8.69%,明显低于13.47%的总收入增长速度。这些现象足以表明浙江农民收入已经从以农收入为主逐渐转向以非农收入为主的阶段。 另外,根据渐江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实证调查来看,在考虑到家庭用工工资这一因素后,农户耕地经营绩效无论是从总体还是从分类来分析,大多数年份都为负效率经营。因此,浙江省许多地  相似文献   

8.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资本产出比率较高,有碍于发展模式的转换。为此,鼓励群众更多地拥有财产性收入,是东北振兴中群众致富的优化途径。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东北地区群众财产性收入现状和形成机制,得到财产性收入的经济贡献较高和紧密依赖于经济增长与金融业规模提升的实证结论。东北地区应从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鼓励投资、完善产权交易制度和完善财产制度创造宽松财富积累环境等政策措施入手,激发群众创业和投资热情,提高群众财富意识和资产有效利用理念,提升群众获取财富能力,最终在振兴东北中实现城乡居民较快致富的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途径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具有重要创新性的内容.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拓宽投资渠道、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乡、不同收入群体两个角度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分析发现,城乡间、不同收入群体间财产性收入差距较大,而金融支持是大面积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途径.目前,制约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金融因素既有资本市场发育、投资保护机制以及金融监管等宏观因素,又有金融机构及人员经营理念、素质及产品创新等微观因素.因此,政府及金融系统应在宏观和微观上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释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0多年在全国22个省中排名第一的原因,根据1997—2006年的统计数据,选取具有可比性的江苏省和广东省,对三省相关指标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总量比较突出,增长速度快中有稳,结构比较合理,在传统指标项稳定增长的同时,新的增长点实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基数比较大且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经营净收入存在下降趋势,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但增长不稳定,转移净收入占比同样较高但增长空间有限。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要建立惠及低收入人口的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就业帮扶和人力资本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兜底保障水平,改善欠发达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增收环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有了大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制约着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是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环节,而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又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要帮助农村居民增加总收入...  相似文献   

14.
历史地看,居民受教育程度、劳动素质和技能的整体提高,以及劳动收入占比偏低的现实,使增加居民收入具有可能。从合法视角考察,居民收入初始差距源自劳动差异形成的劳动收入,决定性差距源自劳动积累节余资本化形成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这表明,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劳动素质和技能以及理财能力,才能可持续性地增加收入。从主观能动性角度思考,为可持续性地增加收入,居民应努力争取就业、积极自主创业、积极投资理财。  相似文献   

15.
基于拓展的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运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31个省份1997—2008年的面板数据,按照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实证分析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各自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改变,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日益显著,与家庭经营性收入一并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双动力,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虽然有限,但却具有乘数效应;不同地区的收入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地区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存在问题及增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对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初次分配、创新金融体系、保障低收入者利益等增加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京农村居民消费对推动南京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南京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为了推动南京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提出了稳步提高南京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等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控制收入分配差距、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目标。根据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数据,在对收入分配极化测度和估算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收入流动性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5-2008年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指数不断扩大,但是,由于这一过程中低收入群体所占收入比例下降,中、高收入群体所占收入比例上升,收入分配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然而,不断扩大的两极分化指数仍表明,政府不仅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还需防范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1-2011年陕西省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并未与经济增长同步,而且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通过对导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非农收入、城镇化水平、城乡人均资本拥有量以及城乡人力资本差异等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陕西应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并对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