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1982年,苏州大学图书馆从常熟市文物商店购得《怀古堂诗选》手钞本一册;分二卷,为清初遗民画家杨补所著。《诗选》前有钱谦益、金俊明所撰序文各一篇,徐枋撰《杨隐君传》《隐君杨日补先生六十寿序》各一篇,陈继儒、董其昌、钱谦益题《杨无补先生象赞》四首,《诗选》后附杨补所撰《游黄山记》一文。钞本序文首页下题“己未冬昆山王德森写并校”,并钤有“铎斋”“许玉成印”“昆山王德森藏”三枚朱印。卷末钤有“昆山  相似文献   

2.
《诗家鼎脔》、《宋诗拾遗》、《宋艺圃集》、《宋十五家诗选》及《圣宋高僧诗选》等五部宋诗总集或选优,或存诗,各有特点,各具气象,有着文学与文献的双重价值,亦颇多局限与不足。前四部宋诗总集分别为宋、元、明、清四朝人所编,反映了不同时代编者的艺术追求,后者则为两宋释子的诗选,于宋代佛教文学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唐宋诗醇》是由乾隆皇帝授意、梁诗正等人编定的一部唐宋六大家诗选。此书贯彻了乾隆以忠孝论诗的诗学观念,在清代诗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民国。之所以如此,与其较强的实用性有很大关系。《唐宋诗醇》在科举考试中充当着诗题“考试大纲”的角色,日益成为书院教育中必备的“通行教材”。上至翰林、下至普通学诗者,通常将其作为应付科举考试和研习诗学的重要参考,其经典性地位是其他诗选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自成书时起,《唐宋诗醇》就开始了经典化之旅,这是由官方追求命题的合法性和大众追求应考的实用性等因素共同促成的。  相似文献   

4.
清代嘉道年间著名才女汪端所编纂《明三十家诗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女性作家编纂的男性诗歌总集,诗选中所蕴含的评诗标准,体现了汪端独有的诗学思想。研究诗选的编选动机对于把握清人对明代诗坛的看法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汪端《明三十家诗选》中所蕴含的清真为旨、知人论世、以诗存人诗学思想展开研究,深入论述汪端乃至清代文人对明代诗坛的看法,进一步完善清人编选明诗的体系框架,并将其投射于清代女性文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5.
老舍与新诗     
诗人臧克家在《老舍新诗选·序》中说:“如果向读者介绍:老舍是小说家。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多余的话。说老舍是戏剧家。‘还用你说’,读者和观众必如是说。说老舍是诗人,而且是新诗人,不但广大群众,即使文艺圈子里的人,也会有点茫然,甚至愕然了吧。但,老舍确乎无愧于新诗人这顶桂冠,这并非我加给他的,有他大量的新诗创作作证。” 收在《老舍新诗选》(1983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四十八首诗(包括长诗《剑北篇》在内)。老舍作诗的历史从中学时代就开始了,那时他练习写的是旧体诗词。当时他对古典诗词表现出浓烈的兴趣。《十八家诗抄》、《陆放翁诗集》等常使他爱不释手,以至诚如其言,在“其他课上别人演题或记单字的时节,我总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由中国文人编选的韩国古代汉诗选集,明代文人吴明济编选的《朝鲜诗选》则是其中的第一部。《朝鲜诗选》收录了统一新罗至朝鲜宣祖时期的各体汉诗340首,体裁多样,内涵丰富。由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同属于汉文化圈,文学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朝鲜诗选》编选于明抗倭援朝的特定时期,是明朝与朝鲜时期文人通力合作的产物。因此,《朝鲜诗选》体现了中、韩古代诗歌及文化的交流与关联,同时为韩国古代汉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它的刊印也促进了韩国古代汉诗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从而使这部诗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朝鲜诗选》在明与朝鲜共同抗倭的历史情境中编成,是明将领和随员与朝鲜士民通力合作的产物,是一部形塑明未以来中国人对朝鲜诗歌印象的诗选,在中韩文化、文学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令存《朝鲜诗选》主要有蓝芳威、吴明济编《朝鲜诗选》两种,两者同中有异,过去研究指出两种诗选多异文,尤其认为蓝芳威《朝鲜诗选》非善本,本文不以确定文本真伪为文献学的终极关怀,将《朝鲜诗选》置于壬辰之乱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情境中,确定其作为记忆的文本的文献文化属性,以之为基点,讨论沉潜其下的朝鲜汉文学传统以及与中国文化文学传统的关系,讨论蓝芳威、吴明济等编者在文献文本中的作为,以文化研究的视角进一步认知《朝鲜诗选》的文献文本.  相似文献   

8.
《江楼夕望招客》是白居易在唐穆宗长庆三年(八二三)任杭州刺史时写的一首诗.大概因为诗里有点“闲情逸致”的色调,所以一些“唐诗”选本没有选入它.有的“白居易诗选”也没有选到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下册.(1978年版)编入了此诗,我觉得编者在取舍问题上,是颇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9.
林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的《给他》一诗,曾获1981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作奖.现任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副会长等职,出版了《给他》、《诗心不了情》、《林子短诗选》等诗集,被誉为"中国的白朗宁夫人".最近出版的《林子世纪诗选》收移居香港前后诗作60余首,不仅继续是爱的歌者,更反映香港社会及国内改革状况,抒发个人情愫,诗风纯正,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的《唐诗选》上,选进了两首李涉的诗。其中一首是很富有抒情意味的《润州听暮角》:“江城吹角水茫茫,回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而“海门”,诗选上却注为:“今江苏省海  相似文献   

11.
《唐宋诗举要》是近代学者高步瀛先生的一部著名选本,历来影响很大。过去有人认为该书是王士祯《古诗选》和《唐人万首绝句选》及姚鼐《今体诗抄》三种选本的再选本,因此“难以逃出王士祯和姚鼐两人的范围”。本文通过具体比较,揭示彼此在选录实践和理论标准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亦展现其善于借鉴而又不囿于门户,勇于突破、较为客观的选录特色。  相似文献   

12.
赵蔚芝、刘聿鑫编著的《赵执信诗集笺注》(以下简称《笺注》)于2002年12月由黄河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由《前言》、《饴山诗集总目》、《附录》构成,分上、下两册,凡1600千字,2031页。《笺注》对赵执信全部诗歌进行了注释和简析,其分量约为《赵执信诗选》的五倍。该书对《诗选》旧注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是继赵蔚芝先生的《赵执信诗选》、《赵执信全集》出版后的又一部集大成力作。  相似文献   

13.
《绵州巴歌》是一首地方色彩比较浓厚的古代歌谣,《乐苑》、《骈字类编》、《古诗源》、《古谣谚》、《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等书均载入;《五灯会元》卷十九有五祖“操蜀音唱《绵州巴歌》”,明人杨慎全文引用此歌谣写的《送余学官归罗江》一诗也收入《明诗综》、《明诗别裁》,但均无注释。近人选注此诗的,仅见余冠英先生的《乐府诗选》和《汉魏六朝诗选》。这两个选本影响较大,己翻印多次,并出了修订版。可是两书中对这首诗的注释一直未加修改。我认为余先生对这首诗的解释尚可商榷。今不揣浅陋,试作新解,  相似文献   

14.
马君武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翻译家,又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一卷《马君武诗稿》,在辛亥革命之后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广西民族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马君武诗选》一书,所收内容,以《马君武诗稿》为主,又补充了马君武在抗战前后的一些诗作,共一百二十多首,附译诗四组,大体上反映了马君武诗歌创作的全貌。应该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读者是会欢迎的。  相似文献   

15.
黄景仁是清代著名诗人,“毗陵七子”之一.李圣华先生的《黄景仁诗选》以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两当轩集》为底本,参以其他刻本与选本,选黄景仁诗348首.经校勘整理,发现《黄景仁诗选》存在诸多文字误植及注释错误,这主要源于作者不够“知人论世”,未区分形近、意近字,不明平仄,不辨韵脚,不识对仗,不解诗意,错认僻典为熟典,典故出处失注.  相似文献   

16.
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6卷4号上,发表有鲁迅的一首新诗《他》(署名唐俟)。这实在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首珍宝般的佳作,可惜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几乎所有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中都没有提到它,也没有提到鲁迅在同一时期所发表的其他五首新诗,包括另一首难得的佳作《他们的花园》;在臧克家同志编选的《中国新诗选》中,这首诗及鲁迅的其他新诗亦均未能入选。这都是不妥当的。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初期,是新  相似文献   

17.
《诗苑英华》是一部集诗史、诗选、诗注和诗评的大型学术专著 ,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我国自两汉至晚清上下两千余年 3 95 1首诗歌精品 ,也不仅仅是两百余万字的学术研究成果 ,而是一个当代学者的人生追求和生命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著作者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 ,更体现了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一、《西洲曲》考证在我国古代文苑中,《西洲曲》是一首极为优美动人的情歌。陈胤倩称它是“言情之绝唱”(《古诗选》)。古今不少评论家认为,《西洲曲》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然而,由于史料的医缺,《西洲曲》的篇题、作者、写作年代和产生地域,却都有待进一步考证。最早著录《西洲曲》的是家人郭茂情的《乐府诗集》。郭街清把它归人“杂曲歌辞”。唐代温庭筠的拟作《西洲曲》,又称《西洲调》。可见,“曲”在这里是“乐调”的意思,《西洲曲》是乐府曲调名。它和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三洲歌》、《长干曲》、《襄阳乐…  相似文献   

19.
我院中文系副教授祝注先同志根据彭勃元编的《溪州古诗选录》、向洲河编辑的《桑植诗选》、祝光强等编辑的《容美土司史料汇编》、自新明等编纂的《川东南民族资料汇编·土家族文人作品第一集》以及他本人从有关县志或作品中选取的5000余首土家族历代文人的诗作,经过筛选、加以注释的《历代土家族文人诗选》已于1991年11月由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从明人诗文总集、别集、词选、诗选、词话、诗话、笔记中辑得《全明词》漏收词作,除去部分与王兆鹏、胡晓燕文《〈全明词〉漏收1000首补目》重叠外,另外补《全明词》失收明词人67位,失收词作1050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