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学者认为翻译目的是决定翻译的最终因素,他们注重的是翻译的功能。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文章分别阐述了目的论三原则在科学翻译中的应用,从译文功能角度解释了科学文本中不同翻译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决定方法--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以"译文目的论"为基础,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总原则,从翻译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原则两个方面突破了以原文为中心的等值理论,给翻译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它使我们不再片面要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是从更加宏观的层面-译文在译入语文化情境中的交际目的来确定翻译原则和对译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皆有目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应由不同的翻译目的和交际功能决定。本文针对由译文目的不明确引起的翻译错误,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对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进行尝试性研究,旨在目的论指导下找到比较理想的翻译策略、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景点介绍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商标名是产品的第一"门面".商标名的翻译是一项目的性非常明确的行为活动,目的论对其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目的论三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在商标名翻译中均有可操作性,但连贯性原则从属于目的性原则,忠实性原则从属于连贯性原则.译者应始终以读者为中心,灵活运用翻译原则,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创作出最能实现商标名翻译预期目的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经历了3个时期的发展后,最终由诺德提出了"功能+忠诚"的"忠诚原则",其研究重点在于翻译者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忠诚。忠诚原则既纠正了激进功能主义的倾向,也进一步完善了"目的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束缚,对传统的"忠实"标准进行了修正,扩大了可译性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翻译策略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最高准则。这对翻译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在以翻译目的为总则的基础上,提出译语文化的目标读者是确定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翻译活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能动性作用。本文试从目的论角度论证译文读者实际上参与了整个翻译过程,是译者背后的共谋。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提出文化翻译的概念,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目的论强调了译者、文本功能及功能转移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翻译目的论——松开译者脚下之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目的论是西方翻译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当代翻译界引起巨大反响。本文分析了目的论提出的理论渊源,描述了目的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详细介绍了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文章指出,目的论的提出,在翻译理论研究、译者翻译策略选择、译员培训及如何评价译文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目的论介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在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忠实规则和忠诚规则中 ,目的规则是首要的规则。评价译文质量的标准是合适翻译 (adequacy) ,等值只是合适翻译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译文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功能 ,努力协调翻译的文化功能和译入语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翻译理论大多把"信"作为翻译的首要原则,强调译文要在最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文学翻译更是如此。而翻译目的论则认为"信"并不是评价一部译文优劣的最高标准。本文讨论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信"和目的论的"忠诚"之间的关系,并用翻译目的论的观点对《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文学翻译中的"信"是相对的,目的论也可以用于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1.
从目的论看女性化妆品说明书的汉译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化妆品说明书除了具有一般科技文体的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特点.从文本类型来说,它属于传达信息性质的感染性语篇,传递信息,感染消费者购买产品是其最终目的.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放在翻译的首要位置,并认为目的决定过程,这就对女性化妆品说明书的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在目的论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实例对女性化妆品说明书的汉译进行了分析,认为女性化妆品说明书应以目的论为指导原则进行翻译并提出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译文目的论为基础,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主要原则.针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翻译教学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束缚,不断发展、敢于创新这一形势,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原则为我们的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遵循的功能主义的翻译标准.根据功能翻译理论,本文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通过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三个法则是: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依据目的论的基本原则重释了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并基于严复所处时代对翻译的特殊需要,从目的论视角解析了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为启发民智、保种自强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即在内容上对原文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和改造,叙述人称用第三人称进行译叙,文体上采用古雅文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关注原语的目的是否能通过译文传递给目标语受众。它的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三大原则对口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评定原语讲话人的意思和目的是否为目标语听众有效感知的重要标准。文章以第十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大会上的口译为例,研究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在其中的应用与体现。研究表明,目的论的主要观点能够科学合理地阐释外事口译,而译员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口译方法,能够为目的语听众呈现出满意的译文,从而充分地实现口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翻译目的论的"目的准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在翻译过程中受众是译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翻译目的论打破了传统等值观的限制,能有效指导译者实现译文功能的最终目标,为综合多种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服务,产生易被读者接受的译文,最终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6.
广告翻译面临的不单是语言转化问题,还涉及到各国诸多的文化差异问题。从语言角度讲,译者应首先注重广告英语的特点,再从目的论角度出发达成广告译文文本与原广告文本的功能对等。广告翻译成功与否在于能否实现广告的交际目的。目的论原则在广告中的灵活运用,有助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增强广告的功效。本文先从广告译文语言上的特点着手,然后从中西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以目的论为原则研究广告语言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7.
翻译目的论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的理论模式,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简述了目的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它对传统翻译理论"文本中心论"的驳斥性, 对文本意识的弱化,以及对"对等"的描述和界定.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翻译研究只重视原文与译文是否对等,直译意译孰是孰非等问题,忽视了译文读者及其阅读接受这一维。而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则将目光转向翻译活动中译者的能动介入、译入语文化和接受者对翻译行为的影响上,翻译目的论肯定了译文读者的作用并强调了译文读者的重要性,给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该理论对研究晚清翻译小说,研究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选材、思想内容、语体风格和文本形式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在广告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在迎合广大消费者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应当视译文目的而定,即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广告的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探讨其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太适合应用型文本的翻译,因为他们都强调"忠实"、"对等",译文的好坏以原文为标准。广告翻译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语言交换活动。在广告翻译中应以目的论为指导,不拘泥于语言形式,而要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征、文化习惯和读者期待,以达到广告预期的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