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穗 《金陵瞭望》2008,(24):23-23
今年以来.高淳县地税局牢固树立“经济决定税源、管理增加税收”的治税思想.围绕税收管理工作.突出重点.抓住要点,强化税源管理.完善和落实了一系列举措.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效能,促进组织收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为税源发展提供有力基础、使税源结构更加合理、为税源增长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三个方面入手 ,运用了经济结构发展的理论 ,结合南京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税源结构发展的经济数据对比分析 ,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说明三种税源结构形态的发展和利弊。南京属于以第二产业占主导的税源结构 ,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实现收益型税源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各项税收收入都有明显增长,但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也越来越强,税收“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加强和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减少和避免税收流失,成为各级税务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源监控工作要求,从广西地税工作实际出发,将年缴纳地税收入30万元以上的企业列为重点税源监控对象,安排综合素质较高的税收管理员实施扁平化式管理。从实践来看,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增幅明显高于同期全区地税收入增幅,重点税源监控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地方小税种(注:本文所称地方小税种,是指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烟叶税等税种)而言,2007年以来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与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相得益彰。本文从地方小税种的特性和管理实践出发,结合重点税源监控工作这一平台,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地方小税种管理现状进行剖析,并对今后如何加强重点税源企业地方小税种的管理工作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迈皋桥街道     
《金陵瞭望》2009,(1):49-49
2008年,迈皋桥街道紧扣“围绕税源抓经济、围绕经济抓发展”的经济工作主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8亿元,工业总产值61亿元,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工作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重点税源企业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占整个税收收入比重较大、达到一定生产经营和纳税规模的企业。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也是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资料表明,许多地方的重点税源户占其全部纳税户的比重不到10%,但其税收收入却占全地区税收收入的70%以上。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变化重点税源企业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占整个税收收入比重较大、达到一定生产经营和纳税规模的企业。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也是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资料表明,许多地方的重点税源户占其全部纳税户的比重不到10%,但其税收收入却占全地区税收收入的70%以上。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变化和结构特征综合反映了该地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不仅能反映出当地税收发展状况和征管水平,而且能折射出其经济发展的程度和走向,因此,强化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与管理,对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旗地是清朝的一种特殊土地形态,是满清王公贵族的重要经济来源,主要分布在今河北、东北地区。辛亥革命后,为了开辟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历届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对河北旗地进行整理丈放。本文结合相关档案和文献资料,就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旗地的管理作了详细考述,并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据世界旅游有关组织分析预测,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旅游目的国家。面对全球聚焦的庞大旅游经济流量,广东如何对全省各市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性开发利用,承接国际旅游红利溢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当前较为迫切的课题。本文采集了2011—2020年旅游经济收入的19个影响指标构建了广东省旅游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交通、信息、旅游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经济支持等因素与旅游经济效益正相关的相关结论,并据结论提出了促进广东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必将对我国经济、税源、税收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分析这些影响,并有针对性的对我国税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是我国顺利"入世",减少经济冲击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将产权制度变迁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利用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产权制度变迁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发现,资本投入是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产权制度民营化改革通过改善激励机制和资源配置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是推动广东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广东经济未来要保持持续增长,应减少对资本投入的依赖性,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具有更好激励机制的民营科技产业.推动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