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来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元代维吾尔族文学家贯云石,就是文学史上用汉族语言进行创作的杰出代表。 贯云石(1286~1324),本名小云石海涯,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名云石,自号酸斋。贯云石的诗、词、文均有传世之作,而散曲成就最高。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三十九岁便与世长辞;宛如一颗流星,带着自己奇异的光辉,划过元代中叶文坛上空,迅即殒落。然而它的光芒却辉跃着当代和后代的文坛。  相似文献   

2.
贯云石虽为少数民族作家,但他对汉文化非常热爱也十分熟稔,其散曲中就有不少易学思想,如对阴与阳、乾与坤、龟与占卜、三阳交泰等的认识与表达。通过对贯云石散曲中的易学思想的解剖,让我们洞见了一位少数民族文学家难得的经学素养,更为我们多侧面多角度深入地理解贯云石的散曲艺术魅力提供了一座津梁。  相似文献   

3.
贯云石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弃官诡名,隐居江南。他的曲作多为抒写恋情与隐逸情志。贯曲语言直率警拔,通俗质朴,体现了北方民族的语言风格和民族性格。贯云石最早探讨散曲渊源,首开散曲风格论,并将我国古代文论以形象比喻来论述作家风格的传统引入了曲论。除散曲之外,贯云石亦善词、诗等,乃至精于书法,擅长唱曲。广泛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位散曲奇才  相似文献   

4.
黄云石新考     
贯云石是中国文学史上很有成就和影响的维吾尔族文学家。他生活在民族隔阂、阶级矛盾都极深的元代,却抛弃了种族的偏见,虽然出身于勋贵家庭,却“不为燕酣绮靡是尚,而与布衣韦带角其技”(引贯云石好友邓文原语),自觉地去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他不但是一个有成就的散曲家,也是一个有影响的诗人,并被史学家陈垣先生称为“浊世佳公子”,正因为如此,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切与重视。陈垣先生可称是近代第一位对贯云石给予足够的关注的学者。三十年代,他写出了《元西域人华化考》,比较全面地评价了贯云石。此后,任讷先生、隋树森先生都曾致力于贯云石散曲的收集、整理工作;任先生辑有《酸甜乐府》(见《散曲丛刊》),隋先生  相似文献   

5.
贯云石是元代散曲成就最高的少数民族作家,晚期豪放派的主要代表,被誉为当行之冠,一时之捷才。其散曲豪放俊逸、率真洒脱,又不乏清新典雅、婉转含蓄之风。贯云石的散曲创作不仅在西域少数民族作家中大有声望,与中原作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述贯云石、薛昂夫散曲成就的基础上,比较二人曲风的异同及在当时曲坛的地位和影响,认为二人堪称元代少数民族散曲作家群星中最璀璨的双子星座。还分析了贯云石两篇曲评序文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提出延、至治曲坛出现豪放派与清丽派双峰并峙共同把元散曲推向空前繁荣发展的观点,而不是像某些评家所论的由前期的豪放转向了后期的清丽和元散曲自大德后渐趋衰落。本文还论述了二人特别是贯云石对当时曲坛的影响,指出由于民族关系的改变而造成文学创作的巨变,不仅在元散曲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贯云石两篇序论内容的蠡测郝延霖贯云石写过两篇序论,一是为杨朝英编选的我国第一部散曲选集《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所作的序①,人们称之为《阳春白雪序》;另一是为张可久《小山乐府》所作的序②,今人称之为《今乐府序》。这两篇序都很短,前者202个字,后者166个...  相似文献   

8.
贯云石评述     
贯云石(公元1286—1324),原名小云石海涯,字浮岑,号酸斋,又号成斋,芦花道人等,以酸斋最著名于世。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说:“小云石海涯,自号酸斋。时有徐甜斋,失其名(今按:徐甜斋名徐再思,字德可,嘉兴人,好食甘饴,故号甜斋——作者注),并以乐府擅称,世谓酸甜乐府。”贯云石的祖父名阿里海涯,为平宋功臣,曾官加光禄大夫,湖广行省左丞相,死后封楚国公,至正七年(公元1347)追爵江陵王。《元史·阿里海牙传》说:“阿里海牙,畏吾儿人也。”元欧阳玄《圭斋文集》  相似文献   

9.
元代贯云石的散曲被公认为是"天马脱羁"类作品。这种风格的内涵众说不一。其实,贯氏散曲的独到之处,是其风格既呈现多样性而又突出豪放一格,具体表现即是能熔歧方异端为一炉,俗而雅,庄而谐,柔而壮,在一首作品中往往两极兼具而又突出其一,体现出艺术辩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庐山瀑布谣     
<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居然化作十万丈,王虹倒挂清冷渊。此诗写于元至正四年(1344)八月十六日夜。作者在序中已交代了创作缘起,他梦与友人贯云石同游庐山,深有感怀,赋诗赞美,贯云石写了《彭即诃》,作者写了《庐山瀑布谣》。登高揽胜,形诸诗咏,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根据艺术创作的“约化”要求,独选了雄丽壮观的瀑布作为  相似文献   

11.
儒家经学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是儒家学说中最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学术中居于重要地位.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宋学形成前后,释智圆、释契嵩站在佛教立场上,对儒家经学给予了探索.他们不拘泥于古圣贤章句的束缚,以"微言大义"的举动和读经致用的态度,走出了宋代经学发展的第一步,昭示了宋代经学复兴的时代特色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经学政治法典化,帝王圣人化,经学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皇帝组织大臣、儒生们通过白虎观会议辩论古今文经学的异同,调和古今文经学的矛盾,求同存异,统一经学思想。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圣人和五经谶纬化,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浓重的谶纬神学色彩。  相似文献   

13.
汉代经学昌盛,汉赋在经学的渗透和影响下,赋家用典亦渐成风尚。蔡邕为东汉经史大家,其辞赋作品大量隶事用典,又多骈词偶句,展现出既典雅骈俪又渊懿灵光的独特风格。他是汉末崭新赋风的有力拓展者和代表赋家。  相似文献   

14.
接受与融合是民族融合时期文坛的主题之一。贯云石就是一位在散曲创作上享有很高声誉的维吾尔族作家。他的散曲以俊逸质朴、豪迈爽健的风格在散曲作家中独具特色;他的思想修养、人生经历与创作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作家接受汉文化传统的熏陶与浸润,并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加以融会,从而真实地反映了民族融合时期汉文化对他族文化的亲和力。这对我们准确理解元代文学多元繁复的色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贯云石为元代散曲创作成就突出的少数民族作家,在延佑、至治的曲坛上是领时代风骚的“曲状元”。其散曲艺术风格呈现出以豪放直率为本色而又多格并存的风貌,语言以通俗自然为本色而又不乏雅炼精整之风韵。其作品兼收各民族文化之长,既有北方文学的阳刚之美,又有南方文学的阴柔之美,代表性地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北京话(1750~1950)"管"类副词主要包括"管"、"管必"、"管保"、"管定"、"管情"、"管取"等六个。其中,"管"为"管"类副词的根词,是近代"管"类副词语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管"由"管束、控制"的动词义慢慢虚化而来,相对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的"管",语法功能发生了些许变化,随着副词双音化的发展,"管定"、"管情"、"管取"、"管必"等副词相继出现。但真正与"管"产生竞争关系的是明代产生的"管保",并最终取代了"管",成为"管"类副词语法功能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17.
由于学界对于礼学的概念存在分歧,礼学文献的分类难以取得一致意见。在总结前人的礼学文献分类法的基础上,可以将古代礼学文献按照其所在古籍类型分为十类:周礼类、仪礼类、礼记类、礼典与三礼总义及通礼杂礼类、其他经书之礼学文献、史部礼类文献、子部礼学文献、集部礼学文献、方外(佛教、道教)礼学文献、出土礼学文献与地方志族谱少数民族相关的礼类文献。相比以前的分类,此种分类基本囊括了所有的古代礼学文献,打破了以前礼学专属经学的惯性思维,体现出礼学文献资料遍布经史子集而存在的特点,同时这种分类法有助于当前礼学文献的全面整理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汉代今古文之争 ,是经学内部之争 ,它们对文学的影响可以分疏 ,但更应统观 ;作为一种与时变化的学术 ,经学与儒家思想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既有相同的一面 ,也有不同的一面 ,因此在通观中更应有分疏 ;汉代经学虽然强调文学的政教功能 ,但汉代文学并没有沦为经学的附庸。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今文经学朴素进化观和西方进化学说是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由此中国近代思想家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也有所不同 ,“多源”是近代中国进化论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