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走向哲学视野的儿童研究:儿童世界的本质与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时期是形成成人心理及人格特征的关键期.儿童世界的本质具有人的本质属性,通过人的诸关系表现出来.儿童世界的特点是教育最根本的依据: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新奇的世界,教育的使命在于推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儿童的世界是一个直接的纯粹世界,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儿童世界是一个万能的世界,教育的使命在于张扬儿童的创造激情.在人与神(即终极关怀)的关系中,儿童世界是一个流动的世界,教育的使命在于引导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
教育本质新探——兼论人的本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本质是建构人的主体素质,丰富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教育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延展。劳动实践是人存在的根据;使用和制造工具的主体特征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区别于他物的最后根据。“人是工具”,科学技术是人类活动的工具性的集中体现,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开启人的主体(工具)潜能,培养人的主体生产力素质,以达到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领域,笔者用教育世界来指称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场域,运用复杂性理论研究了教育世界的本质,得出了关于教育世界本质的四个观点,并从对教育实践的创造性和针对性把握角度,探究了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关于教育世界本质探讨所得出的结论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和相应对策,从而使得本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兼具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让教育回归本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育,在于近现代教育——科学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人文教育的缺失。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的人,而当今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过分注重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严重分裂。时代呼唤人文精神,呼唤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并重。因此,今天高等教育的任务更为明确和负有使命感:将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对教育的敬畏:教育发展所必需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片面认识使我们对教育的尊重和敬畏感淡薄。造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一是我们过于注重政治功利和经济功利的教育目标;一是我们还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特色的政策和制度。轻视教育本质规定和客观规律的消极影响是全方位、基础性的,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使教育偏离了培养高尚的人、道德的人、理智的人、智慧的人和发展及创造社会文明的教育方向。因此,尊重教育,敬畏教育,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是教育发展以至民族文化振兴的理性前提。  相似文献   

6.
在单一功能或单极范畴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思路指导下,“不求同心,但求同路”的本质研究路向一直影响着结论的科学生成。实际上,单一功能或单极范畴只是本质的表现之一,它们无法取代本质成为“本质”。如果我们要得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科学结论,必须找到新的认识方法和思维路径。因此,将功能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引向核心范...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应超越“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教育研究站在本质主义立场,运用还原主义思维方式和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致力于理论世界的建构,以绝对的先验原则、客观的真理和至善的道德王国等理想否定现实生活世界的合理性,忽视了教育中的情感、终极关怀、人性等重要内容,导致教育研究与生活世界产生了根本的割裂和对立。着眼于生活世界的教育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的世界,展示的是直观的、非课题性的天人合一的世界,遵循的是生成性思维,在对教育的“生命叙事”中构架起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揭示生活的全部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的普遍性本质是人的类特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与对象世界建立无限广泛的依存、感知和实践关系的特性。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来自于主体的本质根据、价值根据和目的根据。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们实现和占有其普遍性本质的惟一方式。只有通过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人们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人的对世界的依存关系,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摆脱狭隘功利性的束缚而趋近无限的对象世界,整个世界才能通过人的实践的"重构"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使我国的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建人文精神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新课程改革关心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情感、意志的发展,使教育开始走出漠视人的价值的悖谬。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建实际上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质量是事物主客观规定性的量度表达,反映事物的存在特性及其与主体需要的匹配符合关系,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处于不断的生成过程中。教育质量是对培养人的服务规定性的量度表达,是教育投入产出的效率以及达到顾客满意的有效程度的反映,是通过价值分析所实现的对教育服务规定特性的科学把握,具有功能性、经济性和文明性特征。教育质量追求教育服务的功能性实现,教育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其经济性的不断超越,文明性则大大提升着教育质量功能性和经济性的人本价值,体现着教育的育人本质。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既有既定性本质,又有应然性本质。教师教育的改革应是以其应然性本质引领既定性本质的建构,促使教师教育活动更具有合理性的过程。当代教师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流程、指导、洗脑和专业建构活动,更应是一种学习、过程、服务、嫁接和文化创生活动。这一新本质的形成,客观上要求改革者应以教师培训变革为其生长点,积极奉行"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师教育改革战略,力促建成新的教师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杜威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延续,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和经验中学习。他认为教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这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与生活世界相对的科学世界。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充斥着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之争。这主要体现为教育与生活世界呈现出交互性,产生对科学世界的拒斥;科学世界逻辑与概念被驱逐在生活世界之外,产生二元分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不仅深刻地说明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根本原理,而且还说明了作为主体的人本身与“人的存在世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的独特时空观,为寻找人的存在状态的演变规律提供了物质性、社会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使命由解释世界转变为改变世界,这一革命性变革为我们理解和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实践唯物主义,囿于实践本体论的思维,固守着实践诠释的立场,复归了解释世界的旧辙;历史唯物主义,以其历史性思维透视着人及其实践和世界,以其历史批判的思维特质演历着改变世界的理论使命.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与本性归结为历史唯物主义,方可使其改变世界的使命得以昭示和实现.  相似文献   

15.
科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基础性、全面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科学能力、科学观和科学品质。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 ,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这是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从自由本质的主体定位和领域定位的视角对自由观中的核心问题即自由的本质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具有特色的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为标志的自由本质观。这种自由的本质在内在逻辑上展开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结合、对世界的改造重于对必然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效果重于对世界的改造三个层面,具体到毛泽东所生活的时代,其主要内容就是他所强调的民族独立、国家自主和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世界3的实在性和客观性是科学技术学建立的基础,世界3的自主性是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建立的基础,世界3与世界1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科学技术本质的基础,世界1的演化状态是科学技术分类的基础,世界2的中介作用是确立科学技术认识论的基础以及世界3形成的价值库是科技价值形成的基础等方面论述了波普尔世界3理论为科学技术学等学科奠定了哲学基础,确立了科学技术学的哲学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考察了现代教育教学关系这样一个涉及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原点性问题,动态地剖析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自由为本”三个命题的内在肌理和逻辑层面,以此把握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价值本质,设定教育教学关系中双重主客体机制,从目的性角度认识和把握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构建创造性人才培育的终极趋向。依据动态的逻辑演进,又进一步推论出“以新型教育教学关系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本质的研究,要受到政治、经济与历史文化等社会条件的制约,这使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本质研究体现着不同的研究旨趣与研究立场,形成不同的研究结论。以此思路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本质研究立场,体现了三种研究立场:建国初期的意识形态研究立场、改革开放20年的固本清源立场与新世纪以来的学科化立场。对这三种教育本质研究立场的分析,为进一步理解教育本质内涵提供了研究前提,这也是更全面、更规范地开展教育本质研究需要关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分析了所谓人的素质的本质,提出了素质的4个层次:为使社会得以正常运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有的基本素质;为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而应有的职业素质;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而需要的人文素质;在世界观层次上的认知素质。并对如何具有上述素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