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代北京、上海城乡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力楔入与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差异决定了近代北京、上海城乡关系的分异.从城乡人口流动的角度看,上海以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较北京具备了更强的农村人口吸纳能力,但全国农村的普遍衰败却又使两城市的人口膨胀远远超越了城市的承受能力.从城乡经济的角度看,在上海与农村通过功能分工而实现经济良性互动并建立较为紧密联系之时,北京与周围农村之间却因为缺乏必要的经济关联而处于松散的联系状态.但是,在同属畸形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近代上海依靠内地广大农村的衰败促进了城市的畸形繁荣,而北京却陷入城市与农村双重停滞、衰败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由于资本主义入侵、战乱、灾荒等原因,产生了大量流民.流民入城对近代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一方面,使近代城市人口规模迅速上升,为城市的工商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劳动力,改变了城市的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使失业人口剧增,城市市民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人居环境恶化,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人口职业结构出现畸形,城市功能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其人口来源主要是城市周边的农民.通过对城市吸引力、农村战乱、农村天灾对于汉口人口增长影响力进行了量化考察与关联度上的实证研究后发现:汉口城市对其周边农民的吸引力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凸显出来;战乱与天灾对汉口人口增长的影响具有时间性与地域性的限制;战乱与天灾相较,前者对汉口人口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后者的影响相对较小;城市吸引力、农村战乱与天灾对于汉口人口增长的影响,多数时间内是相互交织共同产生作用的.不过,城市吸引力、农村战乱对于汉口人口增长的影响力更为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4.
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农业文明时代,城市虽然比较发达,但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却极少。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一部分城市则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本文根据经济中心形成理论,具体分析了上海、天津、武汉、重庆等近代兴起的城市,之所以会优先发展成大城市,并成为经济中心的一些共同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近代城市工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密切关联的。徐州金融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徐州近代工商业的繁荣,对徐州城市社会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近代传统金融业,如钱庄、典当等行业长期存在,并在1930年代以前在徐州金融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发挥着调节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的重要作用。而新式银行业发展在徐州是缓慢的,直到1930年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对金融业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强。近代徐州工业不发达,使徐州金融业无法找到较强的工业资本作为坚定的基础,而只能较多地与城市商业资本结合起来,因而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和冒险性。  相似文献   

6.
古代成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曾是四川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进入近代以后,成都城市发展相比于沿海沿江城市明显缓慢下来,成为近代中国比较典型的发展滞后型城市.近代成都城市发展滞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交通地理条件的制约、新型经济因素微弱以及多年战乱的摧残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在推动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对自身社会形象,从外表到内涵而生活方式,进行"适应性"塑造,以融入与农村生活有别的城市生活.适应-改变-适应,是"农转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宋代绍兴城市经济发展显著,尤其是南宋时期,表现出工商业形态多样、经济结构完整和市场体系成熟等特点,在江南城市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与宋代绍兴城市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相适应的,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必然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社会结构,形成了与市民阶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而且对城市管理的提升、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城郊都市化、农村城镇化趋势的出现,均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后 ,上海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随着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海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及谋生手段也发生了随波逐流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从原始时期的小数量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据统计,全球总人口数已经突破了60亿的大关,而其中中国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在世界人口排行榜里,荣登首榜。如今的地球已经人满为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十分重视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执行效果很好,农村远不如城市。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经济手段在解决人口问题上作用越来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生育问题上的观念上发生了转变,很多人只愿意生育一个孩子,还有许多人宁愿不要孩子,也就是所谓的"丁克家族"。而我国也慢慢地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结构渐渐成为一个重大问题,正在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所以,我们必须加快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制的步伐。本文将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机制的由来、我国人口在新时期发展的特征、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在新时期面临的问题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衡量一国商业规模大小的标准有二,即商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和商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员的比重.通过国际比较,表明我国商业发展空间很大,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行业,也是市场变化的"晴雨表",认为中国商业的发展应走"合作竞争"的道路,发展存量商业资源,努力提高我国商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做大商业"蛋糕",为就业岗位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中西方经济的发展中均出现过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但是在那之后却出现了中西方经济发展截然不同的道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在中西方经济比较时,凡涉及到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把手工业与商业统称为工商业,实际上仅仅在谈论商业,手工业多是一笔带过。笔者认为,除了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同导致“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差别外,中国古代抑的是手工业和商业,而西方抑的是商业。这种对手工业的不同对待,笔者认为也是导致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秦统一中国以前 ,采用了商鞅制定的抑工商政策 ,在国家干预下 ,有限度地发展商品经济。此举虽有以强权政治粗暴干涉社会经济发展之弊 ,但在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 ,却既可基本保证社会对商品的需求 ,又可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秦国的统一大业。秦统一中国以后 ,一些在客观上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并没有真正落实 ,而因战争等的需要 ,抑工商政策再趋升级。秦皇朝倒行逆施的行为 ,极大地摧残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加之其它因素 ,终使其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4.
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对移动商务相关文献的回顾与论述的基础上,对移动商务这一新兴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已有文献提出了移动商务价值链层次模型,并分析了移动商务价值链中各个层次参与者所提供的功能,及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应用该模型分析了中国移动商务产业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同一基础上起步的芜湖和无锡 ,近代城市人口增长很快。归于以对外贸易为特征的商业发展模式 ,芜湖人口集中于商业、服务业 ,人口城市化出现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特征 ;无锡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形成人口主要分布于工业和手工业格局 ,人口城市化呈现较多的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的农本工商末思想与政府政策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多年来,在如何处理农业与工商业关系的问题上,人们的主导思想和政府的政策经历了从农本工商末、农末俱利,到重本轻末、禁末,再到三者皆本、并重的二次重大转变.农本工商末、农末俱利的思想与政策产生于战国以前.轻末、禁末的思想春秋末即已萌芽,其政策战国初业已产生,并曾在魏、齐、秦等国付诸实践.三者皆本、并重的思想北宋时即已产生,甲午战争后方最终成为国人和政府政策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独立评论》是民国时期非常有影响的政论性刊物,曾积极参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方案的讨论和设计,它提出在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带动农业、以都市救济乡村、发展工商业、节制农村人口等独到见解,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对中国乡村命运的关注,丰富和深化了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理论,也为当代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由于对律师性质认识上的偏差,我国对律师事务所实行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成立即可开业的管理方式,排除了工商行政机关对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律师事务所作为中介组织、企业组织或者合伙组织应办理工商登记,从统一和规范法律服务市场角度讲也应办理工商登记。完善律师事务所的工商登记制度,加强对律师事务所的工商监督管理,有利于律师事务所的公司制改革,有利于律师事业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的迫近,中国的流通业面临新的挑战,文章从所有制结构、组织类型、信息网络化方面浅谈中国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并从法律体系、体制改革、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化等方面对中国流通业的发展任务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西汉盐铁会议围绕工商业实行官营还是民营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贤良文学们对工商官营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国家实行工商官营破坏了贵义贱利教条,违背了农本工商末观念,且经济绩效低下,带来了各种不良后果。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工商官营政策,积极倡导实行工商民营。贤良文学们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仍不失其历史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