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森林灾害对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灾害制约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增长,已成为当前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成败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紧密联系我国林业的发展情况,利用全国1952—2001年森林灾害、林业经济增长的数据,分析了森林灾害对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式,从理论上探讨了森林灾害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河流对文明的深刻影响首先反映在科学技术方面。黄河与黄土密切相关,它们共同培育了黄河流域的农业,农业的发达又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天文、数学、地理、建筑、冶金、陶瓷等科学技术的发展。黄河是一个含沙量高、灾害频仍的河流,对黄河的治理有力地促进了数学、力学、地理学、建筑技术、金属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黄河流域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又为科学技术的创新、积累和推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黄河流域的传统科学技术是在长期的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水平,产生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后,历代王朝却出现了不断向长江流域倾斜的趋势。从隋炀帝开运河,经过唐宋两个朝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彻底从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到了明清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长江以南地区的钱粮赋税。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战略地位演变与高质量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明了黄河流域的战略地位变化;从资源环境、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社会民生等方面,解析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生态脆弱、产业体系倚能倚重、创新发展动力弱、民生发展不足等问题和短板。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包括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三区七群"基本框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科技创新、补齐民生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该文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型,测度了2005—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及相对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向好趋势,但发展增速趋缓,当前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过渡或初级协调的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上游省区协调发展水平偏低,中下游省区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黄河流域总体上由经济滞后逐渐演变为环境滞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而生态治理越来越走向法治化轨道必将成为今后重要的治理方式,同时生态法治化也是推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并阐释国家对西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的规范文本及其释义,透视国家对黄河流域发展的理念转变,进而指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发展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体现生态法治体系化发展的理念,缺乏地方立法对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环境政策没有与其他政策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再从健全黄河流域生态法治规范体系出发,实现法律与环境政策之间协同保障生态环境,达致环境政策一体化实施的目的,进一步完善法律规范与环境政策协同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化保障进路。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下的失业后再就业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不仅关系到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解决好我市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既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带动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牢固树立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灾害经济学是以人类社会的灾害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特殊的、新型的经济学科。它属于正在形成与发展的学科。该文根据一般灾害经济的研究成果 ,主要探讨了森林灾害经济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 ,包括 :森林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森林灾害经济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和森林灾害经济研究所遵从的基本原理等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水灾多发期。水灾主要集中在5、6、7、8月和长江、黄河流域。水灾的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和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救灾工作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实物救助、调粟赈民、减免租调、借贷及兴修水利等一系救助措施,对于减轻灾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及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汉时期黄河曾多次泛滥,给人民生活带来灾难。黄河成灾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影响,亦有社会的因素。西汉政府多次组织治理黄河,从而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为后代治理黄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河南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大省,是中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南北地区是中国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起源地。可以说,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至今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黄河在历史上曾经给河南带来了不少的利益,但到后来,尤其是近代以来,黄河灾害严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交织,给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该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甘肃森林资源流失剧烈,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省内外各界人士对此十分关注,对森林生态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森林生态效益的缺失有着内在的联系,甘肃的森林生态问题与黄河、长江中下游历年水灾也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并重的解决策略。这些思想提高了人们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的认识,遏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促进了植树造林、水土保持、防风治沙等各项林业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在战乱动荡的年代,诸侯藩镇割据或外敌入侵时,曾发生十三次"以水代兵"人工决黄河的事件.出于战略目的,并因其决堤的位置、方式及后续治理工作的不同,导致人工决堤比自然决口产生更大的危害.十三次"以水代兵"均给当地及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致使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系统遭受巨大破坏,许多城市改迁、湮废."以水代兵"人工决堤更对区域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如地形地貌的人工重塑,改变了原来的自然水系;黄水的长期泛滥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区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这些问题至今仍影响着黄河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黄河流域分布着7个省会城市,它们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和城市群建设的核心。文章运用城市竞争力模型,比较分析了黄河流域7个省会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同时,依据城市竞争力的分项指标,对比分析了7个城市20项竞争力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构想,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1855年黄河改道流经山东到21世纪初为研究的主要时间断限,以地处黄河下游地区的山东空间为研究的对象。在这样一个时空范围内,以山东黄河为主线,以黄河给山东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为内容,从历史的整体性进行研究,为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是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也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如农民生态农业观念淡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农业缺乏技术支撑和社会支持等。为此,应发挥农民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选择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把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无公害农业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1900—1949)苏北淮河流域内多次遭受洪涝灾害和旱灾的侵袭,水灾发生的频率高且破坏力大。水灾频繁的原因不仅与季风气候、黄河夺淮等自然条件有关,同时也与近代以来人为决堤、治水不力等因素有关,这其中1931年的大水灾影响最为深远。旱灾的发生频率要低于洪涝灾害,且多发生在夏、秋两季节,尤其是1929年旱灾最具代表性。水灾和旱灾给近代苏北淮河流域带了巨大影响,使得流域内的经济失序,生产生活遭受打击,水旱灾害发生的同时也易带来各种次生灾害,同时水旱也破坏了苏北淮河流域内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稳定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京哈--京广铁路线、沿海经济带、乌鲁木齐至广州的铁路线和黄河、长江、珠江以及京包--包兰铁路线正好形成"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实行"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不仅有利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度的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区域内外部的合作等措施来促进三纵四横型的经济增长布局的尽快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必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市场机制成熟、经济基础雄厚,推行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条件已经成熟。作为一种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环境经济手段,通过完善相关的排污许可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及初始指标分配制度,培育统一的市场,加强政府监管,必将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