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某印刷公司任总经理的范总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如今30来岁的他无论按什么标准都可谓少壮派,身体精神都属于上升阶段。然而有一天,他打电话告诉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这两天我总觉得没精神,会不会有什么病……”医生朋友询问他:“除此之外,身体还有明显不舒服吗?”“没有,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2.
人在散步时腿脚用力较大,而上半身肢体活动相对少和弱。为使人在散步时身体各部机能均衡地得到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我根据多年健身的体会,创编了这套“百岁健身步行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任政 《百姓生活》2014,(1):72-72
赵之心是北京市全民健身专家讲师团成员,他也是运动养生专家和健康大步走创始人。在谈到如何通过快步走来调节身体健康时,赵之心指出,健走其实就是“走路”,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步行锻炼方式。健走虽然适用于各类人群,但如果方法不当,不但收不到相应的锻炼效果,甚至会对身体产生损伤。所以在进行健走锻炼时,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场域中,教师通过各种常规与要求对学生身体姿势、言谈举止等进行身体规训,使学生驯服,并且对于反抗的学生通过身体塑造来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我们有必要通过在课堂场域中分析教师对学生的身体规训,来进一步认识当前学生身体的课堂生活遭遇。  相似文献   

5.
席勒深入论述了秀美的基础、本质和特征。他认为,人的形体美是秀美的基础,秀美与人的精神密切相关;交感运动是秀美的最佳表现方式,秀美的本质是一种体现人类精神的自由的美;秀美的特征是轻巧、柔和、生气勃勃,女性的性格更具秀美的潜质和表现性。席勒强调,秀美是通过人的身体的自由运动来展示人类的道德、精神,这是十分宝贵的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美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席勒深入论述了秀美的基础、本质和特征。他认为,人的形体美是秀美的基础,秀美与人的精神密切相关;交感运动是秀美的最佳表现方式,秀美的本质是一种体现人类精神的自由的美;秀美的特征是轻巧、柔和、生气勃勃,女性的性格更具秀美的潜质和表现性。席勒强调,秀美是通过人的身体的自由运动来展示人类的道德、精神,这是十分宝贵的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美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991年9月,两名德国登山游客西蒙夫妇来到意大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探险,在深谷的冰雪中发现了一具冻僵的尸体,这就是著名的冰人奥兹,奥兹是发现处的地名。冰人奥兹生活在距今5300年前,在他死后冰雪掩埋了他,由于迅速冻结,他的身体得以保存下来。从冰人奥兹被发现之日起,学者们就开始对他进行研究,并不断发现惊人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9,(5):55-55
今年71岁的张德科老人是新疆阿勒泰市公路总段退休工人,他隔不几天就会用220伏电流来为自己做“健身运动”,当地人都称他为“奇人”、“电人”。他的身体不仅是导体,而且还能控制电流。电流通过他的身体后能将一条活鱼在两分钟内烤熟。张德科老人经常通过自己身上的电流给亲戚朋友治疗风湿、关节炎、腰疼等疾病,疗效十分明显。他的身体通过220伏电流后,5个手指就是电针”了,用来电疗。  相似文献   

9.
吕保军 《新少年》2013,(Z1):42-43
有个五岁的小男孩儿,爸爸每天早出晚归打工挣钱,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两个人。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小男孩儿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他就用小手牵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步;当妈妈身体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爬上桌子去倒热水,然后一汤匙一汤匙地喂给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儿,总是偎在妈妈身边陪伴着她。  相似文献   

10.
沈湘 《社区》2008,(5):31-31
在纽约学习的三个月时间里,为了节省开支,我没有住酒店,而是祖住在公寓楼里。在我祖住的公寓楼的对门,住着一位叫西蒙的孤单老人,他的老伴早已去世,儿女又在外地工作,出于对他的同情,我总会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郑珍诗歌的诗史品格已被论者注意,但多强调其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以诗纪史之功能,而忽略了其反映时代精神以及诗人的忧时之心等方面,而恰恰是后两者构成诗史品格的实质,因此有必要对其诗史品格进行重新梳理。通过梳理我们发现,郑珍的诗不仅以诗纪史,而且还对时代风貌进行了全方面的绘制,即对道光咸丰时期社会风气的转变、文化的没落等各方面都有所表现。此外,郑珍在诗中以一种琐细的方式将自己的人生历程呈现出来,反映乱世之中一个普通读书人的遭遇、挣扎与思索,将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紧紧关联,使个人史成为整个社会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与山西平阳府有密切联系,康熙元年(1662)冬,顾炎武至平阳府,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病逝 于平阳府曲沃县,期间二出二进平阳府,对平阳府各县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进行了详实记载、考证和纠谬,为我们留下了研究明 代平阳府的重要资料,体现了顾炎武致力于纠正晚明空疏虚浮学风,立志开经世致用实学之路的精神,也体现了顾炎武考史鉴 今的学术理念。而从顾炎武在平阳府的诗歌创作中可以体会到先生的亡国之痛和一心复国、不仕贰朝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3.
范仲淹在创通经义、革新政令与书院讲学三个方面,奠定了宋学的学术精神。特别是他推动的庆历兴学与书院教育,使他成为宋学的开创者、奠基人。范仲淹对书院教育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他与睢阳书院的学缘关系及在睢阳书院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从童心说到性灵说, 文人主体性规定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贽的 “才胆识” 三要素说重视写作 主体的独立识见与批判能力, 而袁中道以李贽三要素说为基础, 把袁宏道万历二十五年的唯趣说和万历二十 七年以后重学问的倾向加以整合, 归纳出了性灵主体的 “识才学胆趣” 五要素, 形成了以 “尚趣” 和 “重 学” 为特色的新论述。 “尚趣” 是袁宏道漫游吴越时从自然山水中获致的生命体验, “重学” 是其任职北京 时从宋人别集和禅学实践中生成的诗学经验。 把尚趣与重学的倾向统一起来, 赋予性灵主体以崭新意义, 这 是公安派对性灵诗学的重要拓展, 也展现了此期诗学演进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15.
宋代宗室词人赵长卿有词339首,在《全宋词》当中数量位居第5。词学专家许伯卿先生认为赵长卿词没有谈论的价值,学者夏玲女士在总体上也忽视赵长卿词的寄托。其实赵长卿词特别是咏物词有谈论的价值,不但有寄托,而且寄托着一种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沉的沧桑感慨,并且两者是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南渡宗室词人赵长卿在南宋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倾向于主战派。赵长卿词寄托的写法是受“东坡词”影响,而寄托最突出的,是他的咏梅词,其中《探春令·赏梅十首》达到高峰,咏物拟人混为一体,寄托了历尽艰辛而不屈不挠的国家精神和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施坚雅于 1949 年末至 1950 年初在成都郊外高店子进行的田野调查, 对他日后关于中国市场体 系的思考有重要影响。 北伐后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性发展, 即从燕京社会学侧重村庄本 身的做法转向华西社会学以乡村为社区的区位分析取向。 近年出版的施坚雅田野笔记显示, 他来中国时本来 想要研究的是社会人格塑造, 这是那个时代人类学领域相当重要的问题。 但等到他在成都的田野调查不得不 结束之前, 其研究主题已转移到市场体系。 在此转变过程中, 蒋旨昂等华西社会学系老师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 华西学人对市场体系与政治社会体系的关联认识, 与施坚雅在 1960 年代关于中国市场体系论著中的观 念颇相契合。 就此说施坚雅的理论至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华西社会学人的影响, 或不为过。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的创作中,精神向肉体的复仇书写大致可分为三种方式:一是精神向肉体的告别;二是精神用自己的高度亢奋来磨砺肉体,让肉体得不到它想要的休憩;三是故意拼命地做,从速消磨这肉体。在肉身疾病的肆虐中更加激起生命意志的张扬,显然与尼采精神相似;在从速消磨这一肉体的意念中积极而坚定地从事着艺术的创造与赏鉴,无疑受到叔本华的影响;而“精神之我”在弃绝肉体这一苦集之场之后的大欢喜,则是佛家死亡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致良知”教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其讲学的立言宗旨,又是王门诸子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思想纲领。20世纪以来,关于“致良知”教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哲理诠释与精神信仰两种不同诠释路径。反观20世纪以来阳明“致良知”教的两种研究取径,都不可回避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成德成人。成德成人的德性教养既是儒学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更是阳明“致良知”教的本旨意涵,其意义就在转化个体生命情感、精神意志的过程中显现出人人本有且知是知非的良知。在成德成人的基础上,哲理诠释的路径蕴涵着精神信仰的价值追求,而精神信仰的路径又表现出哲理诠释的普遍性面相。这既关涉如何体贴阳明哲学的真精神,也向当代儒学研究提出了应当如何诠释儒学传统价值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做人和写作的风格都十分鲜明,其人生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和传奇性,但是也具有两面性和矛盾性。作为男人的海 明威,同情父亲,讨厌母亲,为了彰显阳刚气质,他热爱打猎和激烈运动,也参加过战争,但母亲的影响却始终无法摆脱;作为作 家的海明威,是美国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创造了记者文风和冰山理论,并于1954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 奖,但他不断超越自己的创作历程却是痛苦的;作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海明威,他注重从印第安人与非洲黑人的原始文化中吸取 养料,有着无畏的硬汉精神,但却最终选择了自杀。  相似文献   

20.
朱子学在后世传衍中逐渐显出异化为记诵口耳之学的一面,元代吴澄传承晚宋以来勉斋学派的批判创新精神,对朱子思想加以修正,彰显了潜伏已久的朱陆合流之思潮。以《中庸》诠释为例,草庐批评《中庸章句》过于精详而流于分裂,对全书章句作出了新的划分,突出尊德性对道问学的优先性,重新诠释“本心”概念,显示出宋元时期朱子学者经典诠释的创新能力,表明元代“朱陆合流”实为朱子学内部自我更新调适所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