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转移可实现资源共享、知识增值,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有利于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动态观点,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转移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Matlab数据仿真分析可以得出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转移的几个关键变量: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知识转移意愿、企业的学习意愿;企业的吸收能力;双方沟通能力及收益分配比例,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转移成功进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知识及知识流动的产业集群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成为产业集群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综合考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中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的研究动态,不难发现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研究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为此,发展中国家应努力构建将"外部知识流"与"企业吸收能力"以及"地方知识系统"联系起来的独特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传统企业理论在静态均衡分析框架未能对企业成长呈现出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异质性做出合理而全面地解释.为解开企业成长的悖论,基于动态演化的角度,透过知识资本的独特视角构建出演化博弈模型,并从企业成长的动因、方式和系统演化路径等方面透析其微观机理,从而得到结论:知识资本不仅影响了企业在不稳定临界点的策略,而且决定了失稳后企业族群演化的路径,企业可以依靠知识资本逐渐突破限制其发展的临界点,以正的加速度不断扩张.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检索2000年-2017年图书情报领域高被引研究性文献,以关键词为分析单元,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为方法,Sci MAT为知识图谱绘制工具,识别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化路径。研究揭示了国际图书情报领域五个研究方向上的七条知识演化路径:信息技术与技术接受模型、企业、行为、计量等研究方向的演化路径是国际图书情报领域重要的知识脉络,将持续成为研究热点;医学信息学演化路径是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热度低,演化动力下降,演化过程于最后一个时期终止;群体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主题在不同时期出现并很快消亡。  相似文献   

5.
产品协同服务创新中由机会主义行为引发的知识风险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供应链产品服务协同创新的演进模型,分析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供应链知识风险的有效规避对策.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快速有效的实现企业知识的有序流动,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研究知识流动的相关理论,扩展现有知识转化模型,建立知识流动率公式,从而构建企业内部知识流动动态模型,为企业更好的识别、分类以及表示企业潜在的知识流动形式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矿安全监察监管演化博弈有效稳定性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中国煤矿安全监察监管过程中复杂动态博弈且多方参与的问题,通过分析煤矿安全监察监管系统的演化博弈关系,构建国家监察机构、地方监管机构和煤矿企业3个种群所组成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计算机仿真手段与动态演化思想相结合,对上述演化博弈模型进行求解与均衡点稳定性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煤矿安全监察监管的演化博弈过程出现反复波动、震荡发展的趋势,表明博弈过程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进而对此问题进行博弈的有效稳定性控制情景研究,提出动态惩罚-激励控制情景,并对此控制情景下的演化博弈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与理论证明,结果发现在动态惩罚-激励控制情景下系统演化博弈过程的波动性得到有效控制,即博弈过程存在演化稳定策略,且在此稳定策略均衡状态下煤矿企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嵌入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嵌入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一个悖论:弱联结有利于吸收创新所需的新颖知识,强联结有利于吸收创新所需的复杂隐性知识。从演化的角度解释了这个悖论,并分析了网络嵌入和创新强度协同演化的障碍是嵌入造成的企业核心能力刚性,企业需要具备网络能力和吸收能力两种动态能力要素,才能克服刚性约束。同时还说明了网络能力和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为企业成功“导入”知识管理 ,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热点话题。在分析了企业知识创新的新特点和实施知识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流程 ,以及知识管理与其他业务流程管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企业价值链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企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的新形势,中国企业如何寻求更佳的资源配置模式,动态地重构价值链,从而在全球分工下获得持续的生存权,通过分析国家竞争力演化轨迹,确定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复合定位,进而结合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围绕创新优势和效率优势,构建了在全球价值链条件下中国企业价值链重构的战略框架模型,该模型包括3个子系统:产业竞争系统、基于学习创新机制的价值链重构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步从依赖于物质资源的低效运行转变到依赖于知识创新资源的高效运行发展轨道.其中,服务系统建设是面向国家创新的知识信息服务的主体.在创新价值链和知识信息服务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基础上,基于创新价值链的知识信息服务系统重构,我国各创新主体的知识来源及获取途径、知识信息服务业务及需深化的内容,应注重创新主体的知识信息需求分析、系统重构模型、系统的组织实施、政策和法律保障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协同不仅有助于国家创新系统内的知识流动,也是提升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两层皮"的问题仍然存在,二者还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偏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创新战略竞争力。国际上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不同创新主体通过基于价值增值的知识流动联系在一起,在流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基于知识中介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及发展趋势是对隐性知识的交流与转移,不能被竞争者轻意复制的独特技能,建立知识驱动,开放的及更加交互的创新系统。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可借鉴的有效解决方法是:开发专利协作模式;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合模式;建立产学研网络型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基本力量和战略高地。我国大学尚存在诸多不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因素,主要表现在:刚性的组织目标导致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疏离,大学组织的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纵向“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削弱了大学组织的学术活力;破坏性的评价系统遏制了大学组织成员的创造潜力;“单位制”的传统孕育了狭隘性的组织氛围,难以形成知识创新的合力。大学知识创新的特性决定了对其组织创新的要求,大学组织创新的重点为促进知识开发,其效率标准是知识生产与创新的效率,因而行政权力的弱化、学术机制作用加强、管理的柔性化将是大学组织创新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竞争压力、信息时代机遇、知识经济挑战等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新的生存发展难题和管理创新议题。针对传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遵循以人为本、全面系统、目标导向、权责对等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管理理念创新为前提、以管理机制创新为基础、以管理方式创新为重点、以管理技术创新为载体、以管理文化创新为保障的企业管理创新路径体系,由此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有助于区域经济内的知识流动,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苏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苏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对于苏北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述审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指导审计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掌握知识与信息的意识,提高运用知识和信息的水平;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由“人本”向“能本”转化的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力和潜能;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建立以信息网络为重点的信息技术基础,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扩散和应用提供良好的载体,促进知识与信息的收集、处理、输出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及发展状况,在定义知识价值链和分析集群创新的知识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知识管理与集群创新的机理关系,通过知识管理构建集群学习型组织,提高集群组织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从而最终提高中小企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知识流动对于知识创新有重要作用。从引文网络视角对知识流动相关概念进行剖析,可以总结出知识流动的类型、要素、动因;利用引文网络(P-P网络)及其对引文属性映射而形成的期刊互引网络(J-J网络)和作者互引网络(A-A网络),可以描述显性知识流动和隐性知识流动过程,并建立多层面知识流动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揭示知识流动的过程和复杂机制,包括选择机制、互惠机制及演化机制以及上述机制在不同的网络中所反映出来的特征,对丰富知识流动理论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团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团队的科研成果大幅度增加,必然需要充分的信息分享以及知识更新。良好的信息共享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促进团队更加主动地共享自身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避免信息搜索与交易中的不必要浪费。在分析信息共享机制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科研工作,提出了6种信息共享机制的方案,促进高校科研组织内信息共享行为,有助于高校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知识扩散是影响人才聚集效应产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科技型人才聚集和隐性知识扩散的基础上,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隐性知识扩散的以下特征:扩散系统非线性动力特征、扩散机制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知识扩散与知识创新的两难困境和扩散的偏好特征等。为促进隐性知识的有效扩散和增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