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汉末年是汉魏文风嬗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文人的创作多呈现出新的倾向,这种新倾向的代表人物就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蔡邕。蔡邕文学创作的新变与其重情求真的个性有很大关系,具体来说:首先,由于蔡邕个性中有重情的一面,所以其碑文和辞赋的情感描写较多,抒情色彩较强;其次,在求真的个性的影响下,蔡邕在创作方式上追求缘事而发;最后,重情求真的个性促使了蔡邕发愤抒情文学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唐前碑志文学发展史上,庾信是继蔡邕之后的一位重要的碑志创作大家.庾信继承了蔡邕的碑文观,认为碑文的职能以记功颂德为主,且重视碑文称功颂德的等级性.在碑志文创作上庾信虽然仍守"蔡氏矩矱",但也体现出了新变.他将浓郁的悲情引入碑志文创作,并成功地在碑志文中运用了"鹤"、"松"等意象,为悲情的生发营造适合的氛围.庾信的碑志文创作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位骈体宗匠高超的骈文技巧,又善于将骈体与散体有机结合起来,使碑志文的文学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3.
碑文在东汉十分兴盛,其中蔡邕的碑文文学成就最高。蔡邕碑文叙颂结合,以歌颂形容为主,并巧妙地引用经书和典故,言简意赅。蔡邕开碑文中进行议论的先河,同时,蔡邕碑文风格多样,不乏诙谐幽默。  相似文献   

4.
易君左是现当代文坛上很有影响的一位散文家。其游记创作成就尤为突出。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经历,建国以来的文学史中很少提及。本文全面分析了易君左游记在内容和创作风格上的特点及其美学上的特征,指出了他的创作在文化传承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对20世纪以来贵州文学史、仡佬族文学史进行梳理,探讨仡佬族作家文学崛起所彰显的意义,尤其要探讨王华和肖勤作为仡佬族第一代女性作家,在世纪之交以如此高的起点脱颖而出的背景和原因及其对贵州文坛甚至是当代文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五四"浙东乡土作家群的创作以群体推出的态势造成强势效应,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特别表现在其对"五四文学"的提升与超越、在乡土群体中的独特品位及对于丰富"浙江文学"的意义等方面.本文拟就其创作意义及其文学史价值略作申论.  相似文献   

7.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虽然他没有文献学方面的系统论著,但从收藏文献、补续汉志、校订五经、解说月令、考释典制以及整理琴曲、碑文创作等诸方面仍能梳理出他在文献学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慎对诗、文、词、散曲、杂剧及赋、弹词等文学创作都有涉猎,创作十分丰富。历代对其创作尤其是对其诗、散曲、词的评价较高。截至2018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一般都对杨慎及其创作有介绍书写,评价或高或低,但也有个别《文学史》对杨慎只字不提。杨慎的文学史书写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学史中呈起伏不平状态,这样的起伏不平主要有其身份、大礼议事件、作品书写内容及对其研究不够等原因。杨慎文学史书写篇幅偏少、评价偏低,这与其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不相称。  相似文献   

9.
在 2 0世纪 2 0年代的文坛上 ,成仿吾以文学批评著称。然而他所创作的 4篇小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 ,不仅反映出成仿吾在小说创作上的探索历程 ,而且初步显示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抗战文坛对史诗创作的热切呼唤与引导,是一个有重要文学史意义的现象,它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诗追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它又从苏联文坛借鉴了一套成熟规范的史诗创作方法,强化了史诗这一独特文体描写战争、解放等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的功能,确立了史诗创作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格调。由于受战争形势的制约,抗战时期对史诗创作的引导,有着弱化史诗创作的人类悲剧意识和批判意识的缺陷。虽然七月派曾努力加强史诗创作的文化批判意识,但从以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这种努力遭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1.
文质理论在先秦时期从孔子开始萌芽,由孟子、荀子继承,到两汉由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推动,在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以"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表明了其文质历史发展观,以"文附质"与"质待文"体现了其对文质关系的深刻把握,以"衔华而佩实"、"藻耀而高翔"阐释了其心目中的完美作品。  相似文献   

12.
苏轼作为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但他的文学作品文体形式多样,而且他的批评文体也呈现出多样的形态.他的批评文体主要体现为论诗诗、序、题跋、书、尺牍、祭文、记等形式.苏轼的批评文体明显呈现出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的传统特色,其批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批评文体的文学化与多样性、语言的美文化和风格的抒情化.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粤岭东诗坛曾活跃着一个诗歌社团"壶社",其诗文之多、人数之众,神交地域之广,实乃前所罕见。壶社主人蔡瀛壶,"开岭东百年风气文字神交之先"。他以文字相感召,与当世之士接。其文章道德与并世人物相辉映,时人尊为岭东骚坛之一代风流。本文以其《壶史》①为研究对象,对蔡瀛壶其人,与其诗史及其壶社诗人群之神交活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考察探究。  相似文献   

14.
李健吾与他的随笔体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吾是我国现代可数的富于才情的批评家之一,他将文学批评当作心灵表述的活动,如同创作一样,用自己灵性的体悟去分析和理解作品,再用富有感染力的隐喻性语言将对作家风格的独道印象描述出来,同时他又坚持对批评本体的思考。他对批评客体施以人性的关怀,以达到与作家之间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5.
从余光中中西融通的语言观出发,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通过对其译作的描述性研究,更为全面地探讨其“西而化之”、“善性西化”的翻译思想和特色,以展示其文学翻译活动的潜在动机。通过余光中的语言观反思其翻译思想和实践,既有助于提高对语言西化的认识,也有利于理解其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16.
建安文风经历了借鉴并改创《诗经》、《楚辞》及两汉以来乐府歌辞的阶段后,逐步向文人雅化方面发展。繁钦是这一转变期的代表人物,他早年流寓荆州时期的诗赋风格苍凉沉郁,与当时“梗概而多气”的文风契合,并初步体现出文人化的创作趋向;归入邺下后,其创作风格渐趋成熟,体现出繁丽、俳趣、绮艳、内敛的特色,既与建安文风的主体风貌一致,又对其多样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郝经是元初重要的文学家,他不仅文学创作丰富,而且有系统的文学主张。他的文学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用"的文论观点,强调文学创作要以实用为主。二是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顺"的概念,主张文学创作要顺应事物本身的道理和形式而不主张"作文"。三是在作家的修养中提出了"内游"说,郝经的"内游"是从创作的本体上解决文学创作中文与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沈约是齐梁之际的著名诗人和文坛领袖 ,其文学活动包括诗歌创作、提励文学新人、参与文学集团与倡导以“三易说”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思想四个方面。他所提倡的“四声” ,引起了声律说的广泛流行 ;求真向俗的文学思想更在当时起到了革除晋宋诗歌生涩僵硬的弊端的作用 ;而这种文学思想却又导致了后代诗人对沈约的批评与冷落。  相似文献   

19.
"超现实"是20世纪文学批评常用的术语,人们往往将本来在艺术风格上差异极大的作家作品都以"超现实"冠之,这就给"超现实"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其实,布勒东的"超现实"指的是不受理性控制的,表现个体生命绝对真实的欲望、冲动、潜意识等非理性倾向;卡夫卡的"超现实"指的是作品中怪诞的世界以及变形的手法,它既有反逻辑的特点,又不失理性追求;艾特玛托夫的"超现实"指的是作品所描述的高于现实的理想世界,它既符合逻辑,又富于理性。  相似文献   

20.
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是通过美国后现代黑人女性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得以实现的。这些作品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在寻求黑人文化及黑人女性传统的同时寻找黑人女性的身份和地位,在弘扬生命意义的同时批判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心灵的撞击和浸染。文学作品中彰显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引起中国学者广泛的关注,并通过接受其文学特征的影响,展开对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这对当代中国学界主流话语和文学批评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