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为目前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目前很多,但是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却种类不一,证候混乱不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循证学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中医在高血压辨证分型证候和标准多样。临床医生、中医科研工作者梳理高血压辨证分型的标准和方法需要进一步严谨和专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医现状的分析,认为中医对于疾病的认知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学文化水平的需要,提出了中医理论的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动力.针对中医的发展趋势,将中医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中西医整合阶段、中西医结合阶段、中医现代化阶段和现代化中医阶段(新医学).并提出了中医完整的诊疗体系--病下辨证理论及证候研究的层次论和阶段论.  相似文献   

3.
降低杠杆率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升企业经营水平是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经济新动力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重庆市经济增长指标和TFP增长率同重庆上市企业整体杠杆率水平,研究杠杆率和宏观经济指标与技术进步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对重庆部分具备代表性企业的杠杆率水平同企业经营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综合得出降低杠杆率对经济宏观和企业微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就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的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探索。 1根据学科特点。强调辨证分析 中医重临床,西医重基础。近年来,尽管西医在男科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于许多男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依然不清。在男科疾病诊疗过程中,辨证论治依然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核心。因此,在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的授课中,应突出中医辨证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着重把握慢性前列腺炎不同证型的特点。同一疾病,证型不同,治法迥异。要让同病异治、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思想精髓深入学生脑海。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医学和中医学探求病因的方法分别作了分析,指出中医病因学"辨证求因"的现代价值.认为如果将中医的宏观病因学与西医微观病因学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会对医学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中风与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二者常并发出现。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生髓,聚髓为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风患者因患肢制动、营养不良、性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紊乱原因导致骨质疏松;实验研究表明表明脑髓、脊髓、骨髓之间息息相关。故二者同根同源,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临床上异病同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成为国学中的显学,既是明清集成性研究的自然延伸,更是现当代反思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它与现代文论的同中之异具有参照和补正的可贵价值;从宏观上认识传统文学观念中人文精神与实践性理论特征的当代意义,以及继续作微观研究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针灸治疗原则在不断演变。1957版《针灸学》引用《灵枢》治则原文而释为八纲分症治法,并强调针灸不同于中医,要突出针灸特色;二版至六版《针灸学》及一、二版《针灸治疗学》,针灸治疗原则从以中医病因病机解释《灵枢》治则,到提出补法、泻法与平补平泻法,至提出“补虚与泻实”“清热与温寒”“治标与治本”“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局部与整体”,体现针灸治疗原则逐步向“中医化”靠拢的趋势;七版《针灸学》及三版《针灸治疗学》,针灸治疗原则又试图逐渐摆脱“中医阴影”的笼罩,以求突出针灸特色。分析不同时期针灸教材中针灸治疗原则的演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针灸学界对针灸治疗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中医儿科学近50多年来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证医学的发展现状和成就,认为中医儿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今后若干年的发展趋势,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中医儿科学基础方面,加强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四诊客观化、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药物剂型改革及药效学等研究;在临证方面,发挥中医药优势,深入对病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营养性疾病、新生儿疾病等的研究,提高疗效,积累资料,酝酿学科现代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过去20余年中,循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兴的范式获得了长足发展。在西方,虽然循证社会工作同时指向宏观与微观层面,但专业社群的关注点更多集中于临床社会工作,并且有关宏观循证实践的讨论大多是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分析技术层面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具有回应宏观实践重要性、体现专业价值与伦理要求和破除科学化与专业化过程中的类型固化等方面的显著意义,并以西方的社区发展这一宏观社会工作领域为例,从科学方法和社会理论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一方面,本文从循证方法角度梳理了已往研究所聚焦的宏观问题具体化、保真度、评估及证据可及性等方面的特点、挑战与应对策略,阐明了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在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指明了社区发展领域的循证实践在推进社区发展等方面都与社会理论紧密关联,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需用社会理论的视角来澄清结构层面的相关议题,从而为科学方法的运用奠定方向性基础。上述双重视角使循证社会工作宏观实践兼具公正与科学之特质。  相似文献   

11.
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外科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外科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 ,认为当前首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 ,以全新的概念 ,逐步创建中西医结合外科教材。结合西医外科教学优势注重人才的发现 ,改进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加快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西药结合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医学评价主要是疗效。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 ,除了在基础理论方面 ,大量的是在临床治疗中 ,体现在中西药结合临床应用发挥中西药之长方面。在中西医各自理论的指导下选用中西药 ,即以中医药理论为主导 ,中西药合用 ,在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 ,根据中医的理论或西医的理论 ,选用中西药治疗。中西药结合作用于人体内 ,实际上是中西医结合内在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皆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环节发挥效应 ,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前高等中医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当前高等中医教育在师资培养、中医基础学科建设、西医基础课程建设、学术氛围营造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看法。认为要加快中医教学的改革,关键是要加强中医教师临床素质的培养;中医基础学科的发展要处理好学科与课程的关系、长远与当前的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学科的分化应当是自然而然的,而不能依赖行政行为。要加强西医基础课程教学,以提高中医人才的科学素养。要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张扬学术个性的环境,重视中医流派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论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与社会、文化无关的纯自然科学,医学与社会、文化相关。医学发展到今天,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交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但现在还只局限于从理论的层面上进行研究。作者从医学发展的新的实际出发,在对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作进一步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医科大学的实际提出对两者的融通和共建。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的整合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理论心理学的复兴所蕴含的一种可能性就是,首先在具体的研究领域甚至具体问题上进行整合研究,以此作为总体性整合的准备.整合包含两个向度,教学知识体系的整合与研究领域的整合,因为教学的现实需求,教学知识体系的整合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质.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整合研究中获得的"折衷主义的元理论态度"对于教学知识体系的整合研究是可行的.对于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而言,教学知识体系的整合、研究领域的整合以及应用取向的发展三者似乎可以一体进行.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革命使整个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医学的理论及其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理论及思维方法相吻合。发展中医学的战略原则是 :坚持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 ,立足中医学的主体地位 ,大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 (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 ) ,弥补中医学微观、量化及准确性等方面的不足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中医学的创新发展。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是中医理论的归宿和落脚点。将现代科技指标纳入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学创新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中医护理理论的形成与特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护理学的历史十分久远 ,它起源于个别零星病案的诊疗体会 ,经历了许多朝代 ,汇积了历史上各个医家的临床护理经验 ,直至形成了当今比较系统的辨证施护理论。中医护理具有整体性、客观性、实用性的特点 ,对现代护理理论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经济社会矛盾冲突的增多以及现代国家构建面临的挑战,使得政治整合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当代中国政治整合的研究已有一定规模,有必要对此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这种研究既有综合性的,又有具体/专门性的,不过主要集中于政府整合的研究。作为拓展性的探讨,还应关注日益成为政治整合生力军的社会力量的崛起,以及在方法上更多尝试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和事件过程分析等来进行政治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厘清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开展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前提,是获得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科学结论的保障。目前,学界对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逐渐增多,但对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内涵、基础、原则等基本问题仍然认识模糊。从本质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对高等教育的研究,是相对于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其他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对高等教育同一问题运用两门以上学科方法进行的研究。从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研究者一定要有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基础、高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高等教育学之外两门以上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进行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必须遵循外观与内省相结合、现象与规律相结合、方法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