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绵农一号”(原代号8201—69),系绵阳农业专科学校小麦科研组从“绵阳11号/Alondra‘s’”杂交组合中经六年五代选择培育而成。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绵阳市品种审查小组审定,于1991年10月22日正式定为“绵农一号”,并报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了审定证书。1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性迟播早熟种。芽鞘淡绿色,幼苗半直立,叶型微散,叶色深绿,长宽适中,叶苗健壮。分蘖力中等,大蘖多,上林率高,穗层整齐。穗长方形,穗长10~13厘米,白壳长芒,小穗排列适中。籽粒椭园形、红皮、半角质,千粒重48~65克,每穗结实36~48  相似文献   

2.
经试验示范证明,绵农1号小麦新品种,产量水平较绵阳11号高10%左右,抗白粉病,叶锈病性显著优于绵阳11号。为发挥大穗优势,获得亩产400~500公斤产量水平,其产量结构宜控制在亩有效穗20万左右,穗粒数40~45粒,千粒重50~55克。在保证一定群体的基础上,提高穗重,协调穗,粒,重三者间的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绵农3号(8619—52)是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小麦组用(75—21—4/76—19)F_4作母本与(绵阳11号/Aiondras)F_3代分离系作父本杂交,经五代培育选择育成的早播早熟小麦新品种。经绵阳、广元两市区试及生产试验,大面积示范栽培,于1993年4月通过省级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4.
绵农4号(8619—10)是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小麦组用(75—21—4/76—19)F_4作母本与(绵阳11号/Alondras)F_3代分离系父本杂变,经五代培育选择育成的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经四川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于1993年4月通过省级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5.
绵农2号(原代号8619—32)系绵阳农专小麦组从[(75—21一4/76—19)F_4∥(绵阳11号/Alondra ‘s’)F_3]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1992年3月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绵农2号”。该品种属弱春性大穗多粒中播早熟种。苗期生长繁茂,叶色淡绿。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粒色浅红,千粒重42克左右,每穗结实48~60粒。株高90厘米左右。成熟较早,叶功能期长,落黄熟色好,易人工脱粒。容重平均760克/升,净麦出粉率平均65%(精粉),湿面  相似文献   

6.
绵阳15号由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在1979年从绵阳11号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是我国南方麦区栽培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之一。1987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品种春性,早熟。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穗长10cm 左右,每穗有结实小穗18—20个,中部小穗一般结实4—5粒。籽粒白色、半角质,千粒重45—50克,蛋白质含量15.07%  相似文献   

7.
绵阳19号由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在1979年从绵阳11号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省内外试种、示范表现良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85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品种春性,早熟。穗长方形,顶芒,白壳,穗长10—12cm。每穗有结实小穗20个左右,不实小穗1—2个,结实40—45粒。麦粒红皮,长卵形,大而饱满,腹沟浅,冠毛多,千粒5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15.05%。芽鞘为白、紫两种颜色,幼苗近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强,上林成穗率中等,上部叶片功能期长,株高85—90cm,茎杆粗壮,抗倒伏力较强。高抗条锈。适应性广。一般亩产4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生产和遗传育种等方面分析了四川小麦多小穗育种的理论依据,并就多小穗品种绵农2号的选育方法进行了讨论。这些方法有:(1)多组合小群体确定目标组合;(2)在目标组合中确定重点目标组合;(3)在重点目标组合中确定重点株系;(4)进行阶梯式杂交。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5月 8日 ,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成果鉴定专家组 ,分别对我校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绵农 4号和绵农 5号进行了成果鉴定。绵农 4号通过品种推广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 ,绵农 4号丰产稳产 ,品质优良 ,在推广中通过建立优系选择圃不断地对原品种进行改进 ,既保持了原品种的基本特性 ,又进一步提高了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和商品性 ,有效延长了原成果的使用寿命 ,使其自 1993年审定后至今仍然保持省内主推品种的优势 ,同时在省外8个省市区推广也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绵农 5号通过品种技术成果鉴定。经过田间考察和审阅研究材料后 ,专…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生态育种的概念,并就生态育种在绵农2号及其姊妹品种选育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①四川气候生态条件有利于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能选育出小穗、粒数多的品种生态型;②同组合的亲本、低代和中高代材料在不同土壤生态条件下,可选育出适应范围广的品种及其品种类群;③在易发病条件下才可能选育出高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7.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传统中国社会为一身份社会、伦理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从当代法律解释学这一视域出发,结合传统中国社会之特质,传统中国具备不同于西法意义的“礼法”文化当属自然。传统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一多相融”本体论哲学决定了传统中国法文化是“礼法”同体法文化。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人》在曹禺的创作中具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它隐含了作家以后创作的基本走向,曹禺此后的创作都可以在《北京人》中找到前兆性的趋势。它既是作家创作危机的一种表现,同时又是对其审美转向的一种预言。作家一方面在作品中高扬着反传统的旗帜,另一方面又对体现着传统美德的愫方赞美有加;一方面向往着北京人那种"敢爱敢恨"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被"为着自己受苦,留给别人一点快乐"的人生哲学深深地吸引。作家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悖论之中。这一悖论是由作家灵魂深处的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所决定的,它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作家在以寓言的方式宣告了传统的士大夫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败命运的同时,也在优美地向过去的"反传统"事业告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