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高校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素质拓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具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社团内部管理不顺,社团建设连续性不够;指导力量不足,社团建设深度鲜有提高;社团硬件保障不足;社团建设目的不明确,对学生素质提高作用不充分等问题。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社团管理;优化社团发展环境;抓好骨干队伍的培养;扶持和培养优秀社团、典型社团,严格把关,实现社团档次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李雪梅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9):94-96,103
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景象,也存在凝聚力不够、社团之间发展不平衡、经费不足、场地不够等问题。只有通过对社团的物质支持,不断加强社团的自身建设,实现社团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社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使之真正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生社团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缺乏专业指导,活动品位待提高;活动所受限制较多,物质条件匮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团内部秩序较混乱;社团管理体制不健全;继承与发展不够,社团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等等。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高校党团组织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要形成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良性管理机制;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优化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重视社团管理的骨干队伍建设;改善社团结构,分类引导;搭建平台,建立活动机制,创建品牌活动等。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重要途径,但在社团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严重缺失的现象,政治化色彩较浓,官僚化趋向严重.其原因有社团上一级领导的认识不明确,社团学生干部的认识不明确,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变指挥为指导,加强学生社团领导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社团管理机制等方式实现社团管理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社团多发源、发展于各基层院系,是新时期凝聚学生、引领学生、服务学生的有效形式和平台,但也存在着发展水平不平衡、管理不规范、活动不稳定、经费无保障等问题。为加强基层院系学生社团建设,作者提出了试行社团学分管理制度,成立社团工作委员会,推动指导教师志愿者计划和行动,加强经费的筹集与管理,推动社团活动进社区计划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结合当前大学生社团发展的特点,论述了学生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社团的基本现状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社团、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开创品牌社团活动等新举措,以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学生社团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乃璞  刘建 《南都学坛》2000,20(2):63-64
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 ,往往忽视学生社团在学生成才和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还存在认识不清、管理不力、措施不当、经费不足等问题。对此 ,要加强对学生社团领导 ,引导学生摆正专业学习与社团活动的关系 ,保证学生社团活动健康持久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围绕高校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问题,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高校社团存在社团管理薄弱、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等不足,提出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加强领导决策能力;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社团建设的合作互补与良性竞争等对策。研究结果对学生社团如何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速度与规模、活动范围、管理框架中都显示出其新的特点。当下高校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认知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社团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其社团组织管理、社团活动经费、社团资源配置等依旧存在方面问题,制约着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作用。经过对现状的探析发现,创新社团运行模式、优化配置创业导师团队、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社团创业基地是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四大对策,能使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舞台上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出路与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在发展与结构、管理与制度、经费与场地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了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关键在于要做到高度重视、正确导向,把握好学生社团的航向;深化实践、寓教于乐,实现好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营造出学生社团的特色;规范管理、抓好骨干,推动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建立机制、不断创新,促使学生社团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党组织的作用,研究了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队伍进行继续教育、严格管理、发挥作用相结合的教育、管理、培养模式。认为大学生党组织在建立党员责任区方面应发挥以下功能:整体谋划功能;力量组织功能;关系协调功能;物质保障功能;管理支持功能;舆论导向功能;考核评价功能和党员带动积极分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社团运作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团活动的开展以社员的参与为务件,同时社员对本社团的了解也以积极参与为基础.社团活动经费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活动的规模和质量.社团要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举办更有影响力的活动,在其内部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当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大学生的非正式组织有其存在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大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相互影响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各种非正式组织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情况,才能在工作中善于利用其积极作用,限制和克服其消极作用,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对于活跃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特点,如一定的流动性、很深的情感性、很强的自觉性、快捷的信息传播性等;努力发掘培养提高综合能力的重大方面,如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与社会的联系、自立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努力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社团的积极因素与潜在功能,情感教育与适时适当的批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团队精神养成的意义、缺失原因的分析,探索大学生团队精神养成的途径与方法,并提出把高校学生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停顿型组织”学生管理模式向“变动型”学生管理模式转变,以实现学生团体运行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其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大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情况,才能在工作中善于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组织构建是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一个新视角,有别于传统的社团管理思路。高校要结合实际把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到社团管理中来,重视成员的学习和成长,在社团的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和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提高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共青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再认识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高校团工在新条件下的重要载体,团组织须充分重新认识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思想、科学、文化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广泛参与、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同时,对其数量类型、管理、活动、互补、指导等发展欠缺问题,也应有清醒的意识与足够的重视;才能在管理上确立正确引导、自主活动、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如下基本工作思路:完善机制、提高活动质量与社团领导者的素质、协调与第一课堂的关系、以评促进的严格考核。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自治组织之法治化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规范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主流学生自治组织以及学生公寓和学生公寓园区管理组织、BBS管理团队等其它类型学生自治组织的运作,强化学生参与学校民主决策以及加强对高校学生自治组织的救济等举措,可实现高校学生自治组织的法治化。这不仅意味着要将科学的管理理念应用于各种学生自治组织之人、事、制度,更意味着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外在和内在的刚性、规范和自觉,以及学生权利和权力救济途径的构建和完善。这样完整的逻辑体系就真正具有了法治规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