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穀梁传》、《春秋公羊传》是对《春秋》的解说,包括对《春秋》所记载的史实的补充和评论,所以《春秋穀梁传》、《春秋公羊传》是历史著作。《春秋穀梁传》、《春秋公羊传》以各自自己的思想阐发孔子关于《春秋》的微言大义,所以《春秋穀梁传》、《春秋公羊传》又是政治著作。  相似文献   

2.
《春秋穀梁传》所记载之葵丘之会天子禁令是现存最早的也是最可信的关于葵丘之会天子禁令之记载,《孟子》所载之葵丘之会天子禁令是在《春秋穀梁传》关于葵丘之会天子禁令之记载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添枝加叶的发挥。孟子在穀梁子之后,孟子学习过《春秋穀梁传》。   相似文献   

3.
《春秋穀梁传》的农业经济思想的本质是在维护君权前提之下的具有某些民本主义色彩的富民、裕民的农业经济思想。《春秋穀梁传》的农业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以政治和道德干预农业经济,特别是干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以政治和道德干预水资源的使用。《春秋穀梁传》在粮食储备问题上具有深深的危机感。一个国家要储备九年以上的粮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春秋穀梁传》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视,是把农业生产当作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来对待的。特别强调不使百姓财尽,要使百姓小有余钱。制民之产的富民、裕民思想是《春秋穀梁传》重要的农业经济思想。士民、商民、农民、工民通过交换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社会,和谐发展,各得其所。《春秋穀梁传》提出应该实行税什一的税收制度,减轻赋敛,以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穀梁传》。因此,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的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于今本《春秋穀梁传》,但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穀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穀梁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5.
《春秋穀梁传》的救助思想包括救灾思想、救荒思想、救国思想、救民思想四个方面。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社会的健康和稳定。这是《穀梁传》的大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范宁为东晋著名经学家,其所撰《春秋穀梁传集解》为现存《穀梁传》最早的注本, 与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并称,是中国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汇集众家之说,并陈三传得失,书中体现出的“择善而从”、“据理通经”的治学态度,更是开启唐宋学者舍传求经,自由研讨的风气。此外范宁对《尚书》和礼学也有相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汉宣帝增立《春秋穀梁传》的博士有一定的感情因素;将《春秋穀梁传》的政治思想作为基本的统治思想,使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强调血缘正统,其他皇室子孙无权觊觎皇位;在政府组织上,从上至下培植一大批为汉宣帝自己可用之人,却促成了经学知识分子精英阶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戾太子反对汉武帝及其用法大臣依据《公羊传》而实施的征伐四夷的开边政策与用法严苛的血腥政治。从“私问《穀梁》而善之”入手,可知戾太子反对汉武“多欲”政治的思想前提是《穀梁传》的“民本”意识与“亲亲之道”。同时,他还继承了《穀梁传》维护礼制的思想,能够长期恪守为臣之道。对戾太子思想与人品的某种认同,成为汉武帝迟迟不废太子的原因。在戾太子思想及其悲剧结局的作用下,内心经受激烈振荡的汉武帝最终完成了政治上的“守文”转向。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湘西题材散文研究述评云冬1932—1938年间,沈从文在创作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长河》等的同时,还一鼓作气创作了《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等五部散文长卷。这五部散文长卷若从体裁上分,自然可分成记传式(或...  相似文献   

10.
《画梦录》是现代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其语言精致优美,富于诗意,状物、绘景、写人、述事富于个性特征,对现代散文创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振华  孙勇 《人生与伴侣》2023,(26):61-64+2
<正>周振华先生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散文创作以及理论研究上都有丰厚建树,同时,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曾为《中国作家》《收获》《小说选刊》《十月》《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题写作品标题、题字或扁牌,为贾平凹、王安忆、徐贵祥、张子颖等近50多位著名作家题写《带灯》《大声喧哗》《晨语》《试飞英雄》等作品篇名。周振华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归属艺术范畴,他把书法创作心得《“九挂马车”论》融入到散文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12.
《周易》取象思维方式对《庄子》寓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受《周易》的影响,在散文中采用取象思维方式创作了大量寓言。这些寓言意在婉曲地表达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某种启示,并具有不确定性、歧义性和跨越时空的特点。所取之“象”较《周易》更加鲜活而独具艺术魅力,其取象艺术对后世的语言和文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左传》的日本传播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江户时期,《左传》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汉宋之争中滋养着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龟井昭阳对“周孔之教”推崇备至,其《左传缵考》把《左传》尊为孔门遗典,而对《公羊传》《穀梁传》《孟子》《荀子》却采取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昭阳批判性继承杜预注,善于引用与《左传》同时期的古文、古注,并博采众说加以考辨,同时注重贯通《左传》全书、探寻总结行文规律进行注释,不仅追求详尽,而且还着意于精细的考辨阐释和“文例”“义例”等的分析,突破了徂徕学派“以识古文辞为先”的局限,把形成于宽政年间的考据学进一步发扬光大。以南冥、昭阳为代表的龟井派是江户时期反对朱子学最强劲的一支力量,昭阳在继承乾嘉学派谨严考据之风的同时,又注重义理之辨,表现出了鲜明的阐释学观点及一定的经世致用思想,代表了江户《左传》学的日渐成熟与日本汉学的基本成型,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文化对《左传》的研究、继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散文拈花录     
一般期刊的“编后”,多为内容提要或某些事务性说明;而《散文》月刊各期“编后”,却别出机杼,令人耳目为之一新。《散文》“编后”慧眼独具,言简意赅,切中肯綮每篇针对散文创作与欣赏中的一个问题,深入下去,生发开来:直可当作“散文创作论”或“散文艺术论”来读。且行文隽永,意蕴绵长,不少篇什本身即是一篇清丽的散文。现征得“编后”作者、《散文》月刊执行主编贾宝泉先生同意,精选七篇编发于后,以飨读者。总题及分题均为作者所加。  相似文献   

16.
《春秋榖梁传注疏》作为十三经注疏之一,是《春秋榖梁传》在吸取前人注疏成果基础上所形成的详细的补注补疏,是《春 秋榖梁传》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通过详细考辨历代所刻《春秋榖梁传》注疏本的版本及其流传状况,勾勒历代《春秋榖梁传 注疏》的发展状况,了解版本目录的重要性,为春秋经学的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野草》是独语体的散文,是鲁迅孤独的个体存在凝练升华出的鲁迅哲学,显示鲁迅深刻、奇异的内心世界。鲁迅创作《野草》几乎与翻译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同步,他创作《野草》时可能受了厨川白村文艺观及弗洛伊德梦理论的影响,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直觉、情绪,借鉴其理论来创作。压抑苦闷的生活激发了鲁迅的创作灵感,并在作品创作的意象中无意识地流露出鲁迅内心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张恨水散文创作情况的全面统计及分类分析,指出其散文创作应如小说创作一样,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从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创作等方面,总结了张恨水散文创作的成就,尤其以艺术散文《山窗小品》为代表,阐释了其冲淡闲适、注重趣味而又言之有物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的说法在学术界具有深远影响。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知道,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语体"散文或象征主义散文诗的源头,尽管称高长虹为"散文诗集的开先河者"与事实不符,却完全可以称他为开创者之一。通过比较《朝花夕拾》和《土仪》的写作、发表、结集出版情况可以知道,如果《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闲话风"的创作潮流的说法属实,那么开创现代散文"闲话风"创作潮流的系列文章应该是高长虹的《土仪》而不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