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第二个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典案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通过对古代儒家义利观的吸收借鉴,从“原则”“标准”“党员个人利益”等方面,论述了正确处理党员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极大提升了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透彻性与说服力。《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 ,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 ,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江汉大学李腊生教授策划并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 2 0 0 4年 4月版 )从特定角度对这一重要问题作了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而两次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巨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正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文化的极其抽象性和复杂性 ,文化问题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沈壮海博士的《先进文化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3年版 )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部力作。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 ,对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确立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体性的研究 ,基本揭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的思想来源、实践依据、时代特征、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内在结构、理论贡献与现实意义 ,并就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中的相关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见解 ,在开拓先进文化的新资源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文件为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独立完备的学科体系在中国正式创立,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但如果从学科的知识论、活动论和组织论视角综合分析,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则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历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呈现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协同创新、学科知识体系分化丰富、学科共同体融合完善、学科依托单位规范性加强、学科社会服务职能逐步凸显等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学位点于2006年1月获得批准设立。本硕士点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实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结合本校特色和优势,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目前已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精神文明论、先进文化论、文化国力论、文化产业论、和谐文化论和以人为本论,这一理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它在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传统文化转型、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起直接的统领作用,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密切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联系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社会当代实践和文化建设的客现需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它们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建设关乎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和重大的理论发展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颠覆以及持久的和平演变策略仍在继续,动摇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的安全备受挑战;另一方面,执政党自身的理论建设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影响到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影响到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在于救了中国,而马克思主义能否进一步发展中国,则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亟须解决的理论命题,也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0.
重庆邮电学院法学院代金平教授主编,曾维伦、钟离离副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纲》一书,于 2004年 9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全面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很多有益探索。该书是集体作品,各位作者既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上述两大理论基本上是分两门课程进行讲述的,最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他们合为一处,编成统编教材作为一门课程。这首先使这门课面临着理顺两种理论体系关系的问题,为避免造成思想和理论表述上的混乱,至少在对具体问题的阐述上应该力求更加严谨、明确且前后一致;如果更进一步要求,则应努力追寻贯穿于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脉络,以期形成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相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在西方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致力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是令人饶有兴趣的问题。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内容中,有很多观点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相契合,这就是中国人能够接受并容纳,进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很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寻求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源泉。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在于符合时代要求、加强理论创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进程中的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致力于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分析解决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问题 ,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角转换 ,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时俱进 ,不断达到新水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 ,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如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论、社会冲突论、社会发展论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与中国社会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周向军、高奇在《理论学刊》2012年第5期撰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第一软实力”的观点,认为这是关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内涵、属性和功能决定了它们在新时期以来国家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的最重要位置,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具有最根本的思想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最强劲的理想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作为产生于欧洲的理论成果,传入中国竟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这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西方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也就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未来社会有着美好构想的科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化,二者真的能够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对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文章就试图做这个工作,以期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作为产生于欧洲的理论成果,传入中国竞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这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西方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也就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未来社会有着美好构想的科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化,二者真的能够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对于二者的关系问题。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文章就试图做这个工作,以期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基本结束了吗?这一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论。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西方方法论诠释学为"基本结束论"提供了理论支撑;但作为对西方方法论诠释学的颠覆,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生存论诠释学倡导理解的应用性和意义的流动性原则,强调理解的真正本质在于文本的一般性与理解者特殊的诠释学处境的结合,在于文本创生性意义的开启,从而为人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自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並取得了理论上的胜利,被规定为我们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文化在质态上起了飞跃。而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及时修正理论本身某些不合时宜的结论;还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文化有机结合,使两种不同质态的思想文化,在学理上对立统一。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逻辑和更高形态,使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 (一) 依据文化整体性原则,民族文化在接受外来文化时,不能不采取使外来因素与自己的传统相结合的途径,如果撇开自己的文化传统,机械地照搬外来文化,其结果没有不失败的。汤因比在《世界与西方》一书中论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接触的情况,“一个放出来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