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及其与网络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对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六市1884名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文章对青少年网络社会生活介入程度、网络行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网络的认知及其与网络行为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探讨.研究发现,目前青少年的网络社会生活介入程度总体适度;网络行为取向主要集中在工具性行为与情感性行为;性别、文化程度与地域因素对工具性网络行为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情感性网络行为的影响;青少年的网络认知与网络行为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视觉文化的影响和网络传播的推动下,网络表情符号作为网络世界独具特色的视觉文化现象之一,是考察青少年网络文化的重要文本和视点.青少年作为全球化影像最主要的消费族群,创造并倡导了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并迅速成为他们创造和构建新的生活方式、文化态度、价值观念的新途径.他们通过网络表情符号重新构建属于他们的身份与认同,并以此进行诠释与解读.网络表情符号在青少年族群中的流行和传播,深刻反映出文化变迁、社会区分和社会整合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锡海 《东方论坛》2005,(6):100-108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土壤.网络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冲突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根源,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表现为: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强化青少年的犯罪心理、降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能力,因而使传统的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新型的青少年犯罪大量出现.所以,必须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提出的挑战,多方面优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才能扼制青少年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网络这个现代社会“第四媒体”的文化特质,阐述了其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根据网络文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倡导青少年在有利的网络文化引导下完成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网络化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青少年思想的作用将是持久的、深刻的、巨大的,我们对此还未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网络化的发展使媒体教育的重心由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转移;网络文化的多元化使青少年价值取向的选择发生困难;网络中西方文化的冲击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宏扬构成了威胁.面对网络化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进行创新,积极挺进网络阵地,构筑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来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网络视域下的文化丰富多彩而又内容庞杂,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期,缺乏对多元文化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导致道德失范.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构建现代德育观,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网络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是一种建立在数字技术之上的文化,一种将世界进行抽象编码而又重新构造的文化。网络文化对儿童和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对青少年来说,最具影响力的是网络歌曲、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网络文学等几种亚形态。网络文化对儿童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但它也不是完全正向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在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的信息来源和良好的发展成才机遇的同时,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也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挑战。其中,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构成和特点,对青少年成长和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青少年网络语言道德建设就成为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对电脑游戏的消费一直被描述成位于正统的主流文化之外的青少年亚文化形式之一,从大众传媒文化的消费理论出发,简单梳理大众传媒文化的消费者主动性与被动性,由此来探讨作为网络传媒消费的被动消费者--网络传媒游戏的青少年受众消费成瘾的原因和实质.指出教育可以考虑涉足网络娱乐领域,自觉地引导青少年受众从对传媒工业及网络知识的普及学习中完成从消极受众到主动消费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网络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文化的消极因素对高校主文化的消解及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产生的负面影响,迫切要求高校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领域思想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有两方面的含义:网络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的网络形态.网络文化存在着一元与多元的悖论,这是任何事物都具备的二律背反现象.在多元文化羽翼的掩护下,网络文化的一元化也在凸显.而以美国为典型的发达国家正滋生着"网络霸权帝国"的根芽.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美国文化的内核思想极大的促成了这种一元扩张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青少年越来越多的活跃在网络空间,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普遍的现实,这给红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机遇主要表现在数字技术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的传播工具、多样的传播形式、丰富的沉浸式体验。挑战表现在:人人发声对青少年的复杂影响、算法信息对青少年的过度迎合、网络活动对青少年的精神侵蚀。提升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效果,要有针对性地化解数字化生存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面对人人发声的复杂影响,壮大红色文化传播主体;二是面对算法信息的过度迎合,加强红色文化主动推送;三是面对网络活动的精神侵蚀,注重红色文化融入虚拟生活。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出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它以其开放性、实时交互性和受众主导等独特优势迅速地发展起来,作用于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网络文化缤纷复杂的内容和异域风格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成挑战,是新世纪中国网络文化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取向的重要方面。网络文化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双刃剑”,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认真分析网络文化的特点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将网络这个新技术用于普及健康的文化,是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略论青少年网络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网络素质培养是当今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健康的身体与生理素质是网络素质培养的基本条件,文化科学素质是网络素质培养的基础,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网络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健康的政治思想素质是网络素质的保障.青少年网络素质培养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网络成瘾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削弱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弱化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及角色社会化失调.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需要进行疏导,加强自律,建立监督机制,社区、学校、家庭要齐抓共管,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以佛山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佛山青少年网络文化利用现状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佛山青少年利用网络文化的需求特点,提出青少年网络文化利用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对于青少年成长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和作用,对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明网络环境,需要完善学校引领机制、营造家庭监护机制、建立产业自律机制、构筑道德教化机制、强化法律约束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机制。全社会应自觉地参与到建设文明网络环境的活动中来,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构筑文明网络环境的保障机制,才能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为切入点,对中西方学者的经典社会化理论进行评价,重新阐释了个体社会化概念,分析了传统社会化环境的现实缺失,并从文化、个性发展、社会结构三个维度论述了网络虚拟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冲击与挑战,提出青少年传统社会化模式开始解构,虚拟社会化模式开始突现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山东、河南和重庆等地抽样调查所得1898份问卷的统计分析,从网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两方面对青少年视野中的网络风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网络风险存在认知偏差.青少年认为,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网络风险发生在其身上的可能性更小;网络风险即便发生,对青少年本人产生的后果也不如对其他人严重.不仅如此,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还存在地域差异.在网络风险发生可能性方面,河南青少年感知到的风险最大,重庆次之,山东最小.而在网络风险发生后果严重程度方面,河南青少年和重庆青少年感知到的风险没有显著区别.当感知到的网络风险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时,山东青少年感知到的风险要显著小于河南与重庆青少年;而当感知到的网络风险发生在青少年本人身上时,山东青少年和河南、重庆青少年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