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间卷(EPQ)和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5名大学生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94.83%心理障碍者的情绪模式属于不稳定型;88.42%心理非常健康者的情绪模式属于稳定型。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程度决定着其心理健康程度,情绪不稳定型人群是易于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人群;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谈高等学校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高等学校以及家庭,也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以及许多学者越来越普遍的关注。作者着重从高等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等学校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学校如何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三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与学校的合力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中国大学生和家庭的关系十分紧密,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家庭可以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保证;另一方面,不成熟的家庭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消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为此,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正性合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与其孤独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其孤独感之间的关系,采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IAII)和Russell的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对274名大学生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无网络成瘾大学生中,19.23%的人出现了严重孤独;在轻度网络成瘾大学生中,29.03%的人出现了严重孤独;在中度网络成瘾大学生中,70%的人出现了严重孤独.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其孤独感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r=0.46,P<0.01).特质孤独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孤独心理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它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交际技能缺乏有关,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应对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孤独感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行为是当今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较好地反映个体的人格特质, 并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作出预测。以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为例,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撰写博客日志或积极参与网络互动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博客传递的情绪指数有较为明显的事件及时间效应。基于此,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困境, 提出了网络语境下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重塑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 构建网络社区的隐性心理支持体系, 重视网络社会行为的挖掘与应用, 发挥网络社区的“自助—助人—互助”功能。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德育必须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努力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同时,应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维护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从构建适切的心理认知、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4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因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的休学、退学人数约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0%左右。大学生心理疾病已成为突出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针对高师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出发,高师院校可以从四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抓住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即领导重视;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干预网络系统;三是以心理咨询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四是激活各种教育载体,营造心理健康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差是造成其心理不健康的根本原因。为此,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心理原因是自律、自控能力差,希望通过上网摆脱孤寂或压抑情绪,逃避学习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大学新生的教育与管理开始,关爱学生、以生为本,丰富班级和宿舍活动,加强网络建设,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与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当的情绪反应有助于人的适应与发展。正值青年期的大学生 ,情绪发展除具有青年期的一般表现外 ,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并指出其调节的方法 ,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大学生自我表露和孤独状况并与普通大学生的资料进行比较;考察来访者对咨询员的自我表露与其他目标人的表露之差异。结果发现:求询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相比显著地低;求询大学生对咨询员的表露比其他目标人的表露显著地高;求询大学生的孤独感明显地高于普通大学生;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析流动人口的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厦门市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7所中学共计986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比本地家庭更高,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则显著更低;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本地生源,其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5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更高。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是矛盾性、成功性、情感表达和娱乐性。  相似文献   

15.
唐代杰出诗人李贺的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死亡氛围,诗人以浓烈的色彩、奇异的想象对死亡世界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并追寻死亡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体味着死亡的孤独,又对死亡怀有梦想,这缘于他独特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的学业困扰、人际关系困扰、恋爱困扰、情绪困扰呈上升趋势,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文章试从分析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社会根源、家庭教育方式、大学生自身发展等原因入手,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实效性、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抱怨情绪作为弥漫在大学生中的一种消极情绪和精神状态,其产生主要是由于"90后"大学生独特的成长压力、人际交往及恋爱中的情感困惑、大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的异化、现实社会失范现象的心理冲击而导致的,有效疏导大学生抱怨情绪可以从引导大学生合理地宣泄抱怨情绪、建立大学生心理援救长效机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作用、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和生活等实际困难、利用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这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女性的声音浮出历史地表,女性主体意识不断上升,但部分思想敏锐、举动卓异的知识女性,依然孤独焦虑。很多文本中,男性处于中心位置,女性不可能完全成为言说主体发出自己的声音。陈染以其得天独厚的女性经验和陈染式的智慧,深入到女性内心,让女性成为言说主体,塑造了黛二等一系列具有孤独、虚无、自恋、敏感等性格的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延边大学在校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发现,朝鲜族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负性情绪与主观支持、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朝鲜族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在负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汉族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在负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校的大部分朝鲜族大学生是延边本地人,而汉族大学生大部分是外地人,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具备情绪调节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该加强对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教育,并且及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