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尼尔笔下的女性人物大都对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及幸福的生活抱有美的渴望 ,然而她们的命运却都注定具有悲剧色彩 ,面对悲剧她们失望、痛苦、迷茫、挣扎 ,最终甚至以扭曲的心态结束生命。研究、探讨这些女性悲剧人物的命运 ,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奥尼尔的悲剧美学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2.
奥尼尔善于从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斗争探讨现代人在失去精神信仰后的惶惑不安以及必然失败的悲剧命运,同时通过肯定人物在追求失败过程中表现出的尊严与力量,赋予这些失败的人物以悲剧美感.《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奇异的插曲》和《悲悼》是奥尼尔四部著名的心理悲剧,表现出奥尼尔对人物心理世界的深邃透视和人物心理冲突产生的巨大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3.
《日出》塑造了一系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悲剧女性形象。曹禺以对中国女性的同情和理解,用深沉哀婉的笔调描绘了在"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背景中,陈白露、翠喜和小东西等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她们复杂的矛盾心理及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这些女性人物的悲剧增添了作品控诉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和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都突出地展示了女性的欲望。在这两部戏剧作品中,作者均透过男性视角,通过象征这一表现手法描写女性人物,揭示其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美国悲剧作家奥尼尔的创作深受其母亲的影响。同母亲复杂的情感纠葛使其对女性的认识等同于母性:衡量好女人的标准就是她能否像母亲一样给男人以抚慰。难解的“母亲情结”使奥尼尔在婚姻中寻找着母亲,在戏剧中塑造着母亲。在《榆树下的欲望》和《悲悼》中两位母亲身上都可以找到其生母的影子,而其对女性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抵触发展到理解和同情,并对她们的悲剧赋予了积极意义;剧中的母子关系反映了奥尼尔与众不同的母亲—儿子—妓女的三角母子关系的创作模式,再现了作家痛苦的内心世界,对母亲无望的追寻。  相似文献   

6.
在曹禺剧作中,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悲剧形象。命运与苦难构成她们悲剧的背景。她们因遭受的命运、苦难以及采取的反抗方式的殊异而显示出不同的悲剧美。在她们的生命悲剧冲突中存在着不同的主导因素,她们的命运反抗呈现着不同的精神特征。作为三种不同的悲剧类型,她们又有着不同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曹禺剧作中,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悲剧形象。命运与苦难构成她们悲剧的背景。她们因遭受的命运、苦难以及采取的反抗方式的殊异而显示出不同的悲剧美。在她们的生命悲剧冲突中存在着不同的主导因素,她们的命运反抗呈现着不同的精神特征。作为三种不同的悲剧类型,她们又有着不同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一部整体的家族悲剧,在这个悲剧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是最为打动人心的,也最为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对人性摧残。本文将贾府的太太、奶奶们分为四个类型,通过她们悲剧性的命运来分析《红楼梦》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灵与肉的分离、绝望的反抗、文化的隐喻三个层次,把康妮和菊豆两个悲剧女性形象置于具体的文化背景下,对她们的命运进行探讨,认为她们的悲剧是文化酿造的苦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外文学史上,苔丝和尤三姐是两个非常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家庭环境,男权社会以及她们自身的性格特征都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然而,造成她们两人悲剧的成因和她们个人对待悲剧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从这点出发,对苔丝与尤三姐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标志着尤金•奥尼尔后期创作的一个高峰。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看, 它在美国剧坛上都是一个杰作。它反映了人类普遍关心的家庭命运问题, 表现了为寻找生活的意义而挣扎的主题。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细致的人物心理刻划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奥尼尔由此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神话:家庭人物相互的爱导致相互的恨。奥尼尔承认他从斯特林堡那里借鉴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恨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扩展为家庭关系, 认为一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的未来命运都是由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的。通过这部作品, 奥尼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 也展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共同弱点的理解和同情。  相似文献   

12.
爱碧和蘩漪是一对苦难的异国姐妹,虽遭受了情感和命运的嘲弄,却依然以火一般的激情追求着生命和爱情,对传统的习俗表现出了极大的蔑视和反抗。她们个性的张扬和激情的进发,体现着奥尼尔和曹禺不畏天命和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她们在情欲和激情方面表现出的冲动性、盲目性及其悲剧的结局,反映出了两位剧作家对人、人的存在及其命运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与《红楼梦》中尤三姐情感历程的比较分析,试图探讨张爱玲和曹雪芹对女性命运描述的异同。作品中,他们都揭示了女性在生存问题上对男性的依附性,都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不同的是张爱玲从对女性主体的关照出发,着眼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面对情感的坎坷,悲伤过后她们仍能坦然处之;而曹雪芹把造成女性命运的悲剧归因于封建制度,她们一旦失身,留给她们的只能是人格被彻底毁灭的绝望。  相似文献   

14.
鱼玄机是晚唐一位才貌出众而命运又十分悲惨的女诗人,是女性文学史上一位典型的悲剧人物。鱼玄机的悲剧具有双重性,本文试从其婚姻悲剧、人格悲剧来分析其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5.
丁玲和萧红作为同时代女性作家的代表 ,都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并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 ,对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男权社会进行了声讨和控诉。但她们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丁玲关注的是知识女性的命运 ,侧重表现她们鲜明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叛逆性 ;萧红则更关注农村下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侧重表现她们的卑弱、顺从和麻木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性别批评入手,通过对尤金·奥尼尔晚期的两部经典剧作<漫漫长日入夜行>和<月照不幸人>中女性人物的分析,说明在表现女性时,奥尼尔能够勾画出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下的不同反应,形象地再现女性的压抑、挫折以及她们破碎的痛苦心理,反映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的苦难处境.  相似文献   

17.
试论尤金·奥尼尔剧作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剖析奥尼尔悲剧的悲剧性,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剧作家从人本体即人类自身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生存困境的角度探索和描绘了人类悲剧命运的内在根源;其二,分析了奥尼尔在展示人类悲剧命运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批判意识;其三,列举了奥尼尔善于采用多种非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对悲剧性效果的强化,充分体现了剧作家的悲剧创作所达到的美学高度。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183;奥尼尔的一生遭遇坎坷,这些不幸磨练成他观照世界与生命的独特方式。几乎从一开始,奥尼尔就认定生活是一出悲剧,这种悲剧观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一部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里(以下简称《旅程》),奥尼尔的悲剧观更是充分地投射其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分析,挖掘出影响奥尼尔创作的思想根源:深沉的宿命感、深刻的孤独感和深重的罪恶感,以期能更好地诠释奥尼尔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9.
现代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运用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精当的语言描绘"老纽约"贵族女性的生活,从独特的视角探讨上流社会女性的命运和地位.文章在仔细研读作品的基础上,分析华顿小说创作的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家通过对这些贵族女性的遭遇以及她们在社会环境中的错置的深刻摹写,揭示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从属位置,以及她们反抗的声音和日益增强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0.
尤金.奥尼尔的在《悲悼》中成功塑造了莱维尼娅这位悲剧女性形象。本文借助于尼采的悲剧理论,从莱维尼娅身上所体现出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来阐明她悲剧产生的过程,从而分析这一悲剧人物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