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女性书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境遇,因而理想写作空间的诉求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女性写作空间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以开放的姿态吸纳有利因素,但弊病仍然存在。就当代中国女性写作而言,只有将其置入多元文化中来考察,在创作者、文化批评者以及大众媒介的多方共同努力下,理想空间的建构才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社会背景下,大众媒介之于武术文化不仅是一种传播方式,更是新的武术文化形态的构形力量。媒介武术是这一过程的集中反映。准确、全面地认识武术文化在大众媒介中的传播需要充分理解其中的媒介逻辑;媒介逻辑是一种裹挟着商业利益的制造神话的非理性逻辑;武术文化符号进入大众媒介转变为影像消费符号,其更多的是遵循媒介的逻辑而非原有武术文化本身的逻辑。理解媒介的这种符号生产特性,把握好武术文化和媒介两种逻辑,才能更好地利用大众媒介传播武术文化并认清其对武术文化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场域理论和媒介决定论出发,研究古代社会权力场中的传媒与文学的关系,可见前现代传媒时代的文学传播媒介及其革命变迁对文学解放和逐渐走向自主化道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的嬗变——论文学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与文学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传媒直接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联系到一起,使文学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深入考察文学在媒介影响下引发的变化,通过文学外部和内部的充分对话,才能准确把握电子媒介语境下文学的整体风貌与未来走向。进而根据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从媒介创新、图文互动和审美文化等方面向文学灌输新鲜血液,凸显新时期文学特有的文体特征和时代魅力。  相似文献   

5.
文学边缘化近年来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图像时代和物质欲望膨胀的时代,文学将何去何从呢?从大众媒介的影响和文学观念的变迁来看,研究结果认为:大众传媒对文学而言就如同双刃剑,文学市场的边缘化之争背后隐含的是不同文学观念的较量;对比文学中心化与边缘化地位的不同景象,可知意识形态让文学"中心化",而文学边缘化昭示的正是文学的正常化;在不同时期,边缘化与被边缘化体现了大众不同的文学追求,当前文学尽管被边缘化,但是文学的各种元素仍然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那正是文学的常态,人类还需要文学,文学依然长存。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介在地域文化的交流和整合活动中,构建了新的地域文化交流观,将不同区域的文化关系放在文化意义和文化功能的互动框架中加以认识和阐释。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既是文化新变的推动机制,同时其自身也成为文化新变的组成部分。媒介文化作为大众媒介传播活动的文化成果,以特有的文化力量建构地域文化新的生长因素。东北地区在地域文化的发展中,应积极发掘大众传媒区域间互动传播的文化潜力,在媒介文化的推助下,构建东北地区地域文化交流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欧美文学译介与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全球化使欧美文学研究走向动态化。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即时接触欧美文学新作,并且跟踪欧美文学研究的动向。全球化将欧美文学研究引入文化大视野,带动了比较文学的发展。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全球化的视角将我们从僵化的决定论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引导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全球化对于欧美文学经典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全球化世界中,任何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和审美观念都被置于了比较的文化语境下;全球化语境下,欧美文学经典遭遇了网络文学和读图时代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另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前者的优势在于拥有体制性的确认和多年的学科底蕴,劣势在于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对日新月异的文学、文化现象反应迟钝,与社会现实、大众实际的文化活动、文艺实践等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后者的优势在于紧跟社会、时代的文学、文化节奏,对崭新的文学、文化文本具有超强的敏感,善于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劣势是过于偏爱的西方理论,自我理论创新不足,解构有余而不足以建构的文艺学新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以文字为媒介的传统文学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文学呈现出一种图像化的态势,而这种图像化不仅表征为外部的图像文本,还表征为内部的文本图像。图像时代文学的接受范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从精英阅读到大众阅读,从审美距离到距离消蚀,从凝神感悟到消遣体验,从主动阅读到被动看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大众媒介权力的滥用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媒介是受媒介权力主体控制的。从正面讲,它既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的延伸,实现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凝合剂,也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它既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是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从负面讲,由于大众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大众媒介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放弃文化理想和艺术创造的社会责任,制造和传播毫无审美价值的庸俗文化。这是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相背离的。"对控制的控制"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确定大众媒介权力的合理限度,依靠社会力量对大众媒介权力的主体行为进行控制,实现大众传媒的良性秩序。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播视野下文学批评的跨媒体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媒体走向大众化时代的环境中,构建跨媒体传播的多元话语的文学与文学批评成为必然。文学批评走向大众传媒,也就更加接近于大众,媒介的功能使批评的功能得以拓展;走向大众传媒的文学批评,使作品与受众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回馈机制,构建起批评的介入平台;走向大众传媒的文学批评,应冲破单纯的学理型、研究型或精英层的束缚,开拓广阔的话语渠道;走向大众传媒的文学批评应具有强烈的精神建构特点,尤其是在媒体批评为市场所左右时,文学批评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则引领着大众审美走向,充当着精神守望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公益慈善参与社会养老是一条重要途径,应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认为应该从慈善本义、历史和现实角度、多元养老主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充分认识公益慈善参与社会养老的重要作用;结合泉州公益慈善养老情况,认为应鼓励发展合作型、社会服务型和互助型等公益慈善养老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媒介权力现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媒介权力也被认为存在滥用与异化现象和引导不力、权力弱化等问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大众传播媒介权力。在此基础上对媒介权力资源分配与我国现行的媒介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我国大众传媒的发展现状,提出应当通过有效利用政策效应,对大众传媒实施经济调控,引导媒介权力行使者进行有效的自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全民理性利用媒介的水平等手段来对我国的媒介权力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规范,以保证大众传媒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雅、俗文学概念的争论是当前学界一个见仁见智的热点问题.对通俗文学作出一劳永逸的定义是不切实际的,可以结合文学史的流变从雅、俗分裂、融合的过程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形成原因,即雅、俗的起源与功能;美学风格;文化权力和意识形态;大众传媒的冲击;文化批评的转向.梳理这些流变成因有利于为通俗文学理论的建立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推进通俗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大众传媒在文学中的地位已经从传播途径、工具中介,走向功能主体。将辽宁儿童文学作为研究样本,放置在大众传媒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梳理其发展现状和水平,预示其未来发展走向,旨在探讨大众传媒对其艺术表现的外部与内部的影响。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强权话语,它对辽宁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既有制约与限制,同时也有解放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有关研究的史料、学风、方法等问题 ,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领域目前面对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会议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就方法之于学科的问题 ,与会者认为 :一 ,应反对过分强调方法或唯方法论 ;二 ,方法 (方法论的借鉴和运用 )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众所公认的 ;三 ,应力使文学研究的方法回归、渗透于文学本身 ;四 ,在文学研究中 ,应视方法为一种工具 ,方法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五 ,应关注方法与研究者眼光的关系问题 ;六 ,史料、学风、方法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媒介权力与司法监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媒介因其传播的工具性资本而拥有一种软权力得以与其他社会权力相抗衡。我国的大众传媒作为党政喉舌和舆论工具,带有更大的权力效力,从而能够对司法进行有效监督。媒介利用掌握的传播"话语权",并通过"议程设置"、"把关人"等运行机制,对权力对象的活动实行监控。媒介权力如同一把双刃剑,其合理的监督有助于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及透明度;而监控不当与超载越权则会影响司法公正。我们应该保证司法和媒介在体制上的独立,以实现媒介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上有许多文学的消息,可是没有文学本身。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生活的一种形式,而且是多数人熟悉的形式。这个时代文学生活的另一重大方面是娱乐、娱乐的文学,包括从侦探、武侠、言情、科幻到新的玄幻、穿越等种类。但娱乐文学与我们真实的人生经验联系不多,或者说基本没有联系。娱乐文学的另一特点是大众拥有巨大的话语权,但各个专门的领域内大众所占有的权重需要重新考虑。文学不仅仅是娱乐,还应该更为深入地理解人的复杂性,解释其他学科无法揭示的各种微妙的、纠结的人生波澜,发挥出改善人生经验的巨大潜能。文学的特殊聚焦点是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文学必须深入到这个层面,不仅关注社会历史,同时还关注人生。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媒介化社会中,人们都期望大众传媒在道德上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不可否认,这种道德期望是正当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首先,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告知与社会监督;其次,传媒庸俗化、琐屑化的实质是媚俗,社会公众的庸俗化、琐屑化的需求心理和文化品位与大众传媒的庸俗化、琐屑化等恶俗取向有着密切的关联;再次,传媒伦理研究中相关基础理论的缺失和薄弱也与当前大众传媒的道德失范有一定的关联,因为这种缺失与薄弱直接导致了行动指导的无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文学研究中所面对的"语码危机"、"图像霸权"、"文学边缘化"、"文学终结"等现象几乎都与媒介有一定的关系。在整体场域中重新审视文学所遭遇的存在之痛,在文学"通变"的参照系中寻找救赎之途。文字与图像正常的关系应是哈贝马斯的交往与对话,以此形成新的文化,文字与图像各有优势,应该成为支撑文化的双翼。文学要能在"通"中求"变","变"而不失其"通":一方面创作主体可以通过文学性的坚守或与其他媒介相交通,或满足某些公众或公众的某个阶段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文学阅读主体而言,可以把文学阅读方式向其他媒介扩张,把原本属于文学文本的"阅读"概念,扩展到阅读一切符号(包括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