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是新时期的重要特征,高校师德建设要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来进行,打上时代的烙印.当前高校的扩招、教师工作量核算量化、教师"蜡烛"奉献精神在传承中失落等等,都给今天的师德建设带来了困惑.完善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措施,需要从调整考核体系、注重职业伦理教育、弘扬"蜡烛"的奉献精神和结合时代的特征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从高校工会的视角,探讨社会转型期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及人文关怀对高校师德建设的作用,以人文关怀为主线,以主题建家活动为载体,着力建好主人之家、发展之家、健康之家和爱心之家,使教师们在这“四个家”中增强“八感”: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成就感、愉悦感、幸福感、安全感、温暖感,从而促进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内容的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师德先进性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高等院校的大学教师来说,师德的要求应该突出它的"先进性",这应该是高校师德的道德评价标准。在此从道德建设的原则、从大学生的现状、从道德的主体精神这三个视角探寻高校师德的"先进性",以推进高校教师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全国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道德素质。目前高校师德建设效果较好,但在保障机制、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资源与教育形式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精神财富的井冈山精神,能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理论武装、思想依据、榜样示范。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角度出发来探索井冈山精神促进高校师德建设的策略,能够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教师职业精神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美国大学教师职业精神的特点,阐述了教师职业精神对大学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试图引发对国内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思考,结合当前国内高校师德建设新形势的要求和特点,对我国大学教育中的师德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师德建设中应当重视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师德建设工作实践的思考中,把师德建设目标确定为提倡"师德的完善",强调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探讨师德建设文化层面的意义;而师德建设的制度性设计层面的思考,要考虑强化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更高的层次上肯定教师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7.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要在进一步高扬党性立场和国家意志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师德养成规律,积极反映新时代要求和教师的内在诉求,体现建设理念和策略创新。认同、关怀和参与是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策略优化的三个向度。高校要通过强化师德认同教育,全面关怀教师发展,支持教师参与师德建设,打造和谐的师德建设环境,让师德教育更加走心走实,进一步彰显师德建设的主体性、生活性和情境性,全面服务教师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的内涵与高校师德要求之间具有内生外化的关系。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校师德的要求是铸就“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大学精神的重塑与高校师德建设的强化两者相辅相成、互生共长,大学精神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精神源泉,高校师德建设又能促进大学精神的凝聚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结合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社会转型、教师自身和高校内部三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建立高校师德规范、完善奖惩制度、提高教师准入资格、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等方面提出要加强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建立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对孟二冬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内涵的认识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指出孟二冬是新时期高校教师的楷模和杰出代表,孟二冬精神是教育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并结合当前高等学校师德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在高等学校大力弘扬孟二冬精神,以孟二冬精神为载体加强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最后指出新时期的高校师德建设必须以孟二冬精神增强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孟二冬精神塑造高校教师的进取精神、以孟二冬精神提升高校教师的诚信品质、以孟二冬精神提升高校教师的品味和境界。  相似文献   

11.
幸福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目的论、幸福快乐论和幸福德性论出发,寻找社会发展"GNH"关怀的理论依据,这对矫正"GDP"崇拜,抵制消费主义快乐观,坚持"中道"德性原则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结合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社会转型、教师自身和高校内部三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建立高校师德规范、完善奖惩制度、提高教师准入资格、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等方面提出要加强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建立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立足于现实,从全球视野来省思和认识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意义,自觉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教育和引导教师,继承优秀师德传统,弘扬现代教育伦理精神.师德之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师德评价需要用美好的道德理想来引领道德现实,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教师德性水平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是落实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提出"四有"好教师要求及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执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现实任务.根据新时代高等学校师德建设要求,如何构建教师发展指向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发挥师德培育在教师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师德建设的内涵要求,建立教师发展指向的高校师德践行主体自觉形成机制、责任主体作用机制,应成为各高等学校师德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教师的"高标准道德"经不住哲学拷问,"底线规范道德"无法引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到达卓越状态,如何摆脱教师道德平庸化甚或是教师道德失范等问题,必须追寻教师的德性来源。教师德性之质即爱的德性,包括尊重、宽容、关怀、良心等基本德性。教师德性之行即德性教学,教学是德性实践,德性内生于教学实践之中,并在德性交往中使师生共同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师德教育:化师道为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德建设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话题。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打通师道与德性之间的壁垒。师德教育旨在凝道成德,化师道为德性。师道如何化为德性,实践是其根本途径;关注教师的精神性需要是其基本途径;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展开群体式的道德对话、进行理性的克己自反是其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管理、师德建设、学生德育等方面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构建和谐高校,离不开道德的导向性、调节性、激励性和辩护性等价值功能.因此,必须增强高校管理中的道德性,实践以德治校的校园和谐理念;必须强化师德意识,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必须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健康活泼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8.
仅囿于职业道德维度考察师德,易导致师德的“片面化”“碎片化”“平庸化”和“形式化”,无益于高尚教师人格的养成,故需跳出职业道德的逼仄考察维度还原师德之真容。师德是社会或共同体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期待,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与教书育人职业紧密相关的个体德性—德行或群体性精神风尚的总和。它超越了一般职业道德,是一种先于职业道德而存在的特殊的角色道德。角色道德视域下师德逻辑地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角色美德两个维度。教师职业道德与角色道德的统一性决定了师德建设既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要加强教师角色美德培养。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发生的,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武力政治开始的,用暴力形式维护的政治统治的同时,也用暴力维护原始的神秘信仰。在缺乏暴力保障的小邦周,只能通过"礼乐"进行精神统治,试图打造一种人的美好精神生活和社会控制有机结合的德性政治。由于"自私"的人性最终使得美好的德性土崩瓦解,进而形成了意识形态的精神控制和制度化的政治精神生活。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精神控制的有效武器,科举教育制度以及它所催生的宗法社会直接剥夺了人生存发展的意义,使人成了为"意识形态"的附属品,导致了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从人性概念出发,对德性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德性是向善的人性,是人性的核心表现;从法律与道德对德性生成的作用出发,分别探究了法律的刚性作用对德性生成的双重表现;从道德的特殊性及道德对德性生成的基础性建构作用角度论述了道德教育才是人们反观自身、协调社会、造福人类的有效手段,德性的生成与弘扬将是解决现代社会经济社会问题以及人类自身精神困境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