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在现实公共政策实践中,存在着常态式的政策终结和非常态式的政策终结两种情况。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对非常态式的政策终结进行分析,有助于探究非常态式政策终结的原因和克服非常态式政策终结的对策。在我国公共政策终结的实践中,应当注重与公共政策各个环节协同配合,进行科学的政策论证,推进公共政策终结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主客体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目标是公共政策方案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制定政策方案、执行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方案的依据和标准。对于公共政策目标形成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公共政策的规制和引领,政策目标的形成过程首先要分析政策主体的需要和政策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明确政策共同体中的利益相关者如何进行博弈。通过协调政策子系统之间的低碳政策信仰、构建政策主体之间及政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低碳对话机制、引导低碳舆论融合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政策过程作为一种分析中国特定背景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一,公共政策是在什么样的政治环境和体制下被制定和实施的。其二,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影响的重要变量有哪些,这些变量(如官方决策者、社会群体、大众媒体等)中哪些变量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其三,对公共政策制定起决定性作用的群体、组织或个人,他们的政策偏好在政策选择中所依据的标准和条件是什么。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转型期的中国政策过程模式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服务行政理念的发展,政府应重视公民对公共政策周期的全过程参与。基于政策过程模型,从议程建立到政策制定、执行、调整,再到政策终结,公民应参与公共政策的全过程,使政府和公民间形成良性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与公民实时沟通渠道不畅通、官员公开信息不及时、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等主要障碍。为此,应从完善双方沟通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民参与能力等方面着手,促进公民的全程参与。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制定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资源实行权威性分配的手段.公共政策中的利益主体大致可以分为政策制定者、政策实施者和政策对象,公共政策在三类利益主体的博弈中制定、执行和评估.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引出了制定公共政策的博弈原则.  相似文献   

6.
行政执行"中梗阻"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中间环节、中间执行者由于自身的原因或者基于个体利益的考虑,消极、被动或者低效的执行政策,从而导致公共政策执行不畅,难以实现国家政策目标。在分析行政执行"中梗阻"成因的基础上,从公共政策、行政执行者和制度等三个维度提出治理路径:公共政策科学化、明确公共政策目标,加强公共政策执行沟通;提升行政者的素质和能力、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完善公务员竞争上岗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的制定既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又是决定一项公共政策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并达到政策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保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有效参与,无疑是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虽然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规范。  相似文献   

8.
政策的制定过程是公共政策的起点,是关系到一项公共政策是否科学、能否顺利实施并发挥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现代国家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除了政府部门起着主导作用外,公民角色在其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如何克服当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是推动我国公共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推进公共政策评估事业的若干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政策评估对于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当前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着诸多困难 ,必须从思想、组织和制度等方面进行提高和完善 ,以此推动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民主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效地保证了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面临许多限制性困境,对公民如何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公民参与的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确保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知情权、加强制度建设等,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把它写进了宪法,从而得到了国家根本大法的保障.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文章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依法行政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约翰逊政府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考察,可以发现一方面美国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正逐渐从禁运战略物资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经济遏制的目的也逐渐从阻碍苏联集团国家战争潜力的增长向影响苏联集团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推行“中国差别”政策,继续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政策使美国与西方盟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战略性的私有化,撒切尔政府的私有化政策具有三个特点:私有化是撒切尔政府的一贯政策;撒切尔政府采取了多达22种不同的私有化方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私有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理论支持。通过这种战略的私有化,撤切尔政府成功地以货币主义代替凯恩斯主义,扭转了国家过分干预经济的趋势,恢复了市场和竞争机制,实现了撒切尔政府私有化的最终目标,即重塑英国。  相似文献   

14.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由于听证制度本身不是一种本土的制度资源,以至于使公众对听证制度产生了诸多它不能负载的价值幻想,所以有必要对行政听证制度加以辨析,并提出行政听证制度的新分类以解人们的疑惑。  相似文献   

15.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是课程改革政策执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采取组织与宣传、协调与支持以及评估和督导等措施,有效地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一部最新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它集中反映了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新成果。研究立法背景是理解该法的基础,在其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中融入的"有限、透明、诚信、效能、法制统一、服务、秩序"等的法治政府的真谛值得凸现和倡导。同时,不应忽视该法实施和贯彻中将会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实施效果与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制定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国际上最早出现的环境基本法,它在环境保护理念、制度和程序构建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规定,至今仍能体现立法者的前瞻性.该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实施历程,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政府综合决策等方面,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后人研究环境基本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18.
加强人文基础课的教学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大学文化品质的关键。实行目标层级管理和系统综合管理能更有效发挥人文基础课的文化承载功能。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界定、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指那些在企业从事经营或经营过程管理的人中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对企业发展起较大促进作用的人,包括董事人才、高层经理人才、经营或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时代英雄,肩负重大社会使命,这样的一个群体,必然具有十分鲜明的素质特征,对其开发也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政策是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中一项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公共政策,但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该政策作用的环境、对象及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政策兑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政策的激励作用严重减弱。调整的思路是:提高奖励金最低标准、建立一次性发放制度并由财政统一发放,或者逐步取消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