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是女权运动的文化成果 ,经典的西方女权主义是以社会性别论为其理论起点的 ,颠覆与解构男性中心主义是其主要的内容和目标。而中国的女性文学理论及其创作是对西方女权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它是多元的 ,开放的 ,是女性与人性、个人与社会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2.
自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我们更进一步将两性之间关系的价值追求定位为"两性和谐",就此达到了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理想追求--既注重具有性别个性的权利尊严,每个人又不分性别地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追求两性平等是通往两性和谐的必由之路,而追求两性平等的人类历程因种种原因,历史客观地表现为妇女争取权利、要求解放的历程.本文以女权主义为分析视角,并以通说的四大主要流派(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和后现代女权主义)为划分界限,以他们淡化还是强化男女差异的方法之辨析,来讨论女权主义方法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 2 0世纪 60年代在西方诞生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范式。由于缺乏相应的女权运动背景 ,直到 80年代我国才开始输入这种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回顾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我国的 2 0年历程 ,主要表现为两大阶段 :横向移植时期 ,着重于对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介绍与研究 ;垂直改造时期 ,着重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女权主义翻译与研究的背景以及女权主义翻译者的主张,指出加强对女权主义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对译介学和翻译研究发展的重要性。从西方女权主义翻译及创造性叛逆的实践入手,分析了女权主义翻译在文学领域的发展趋向和女权主义对于中国文学翻译的影响。女权主义有意识的叛逆翻译观是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西方女性对女权意识挑战的产物,表现出的女权意识的觉醒,必然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英女性文学及其女权主义文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把中国的女性文学和已有定论的英国女权主义文学(及其女性文学)作划阶段对比、比较,提出三个观点:1.女权主义文学应按照女权主义的发展历史划分为政治女权主义文学和文化女权主义文学;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政治女权主义文学,新时期以来又产生了文化女权主义文学;3.“女性主义”是个语焉不详的名称,不足以说明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妇女与写作──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研究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1、作为女权主义文学理论逻辑起点的"女性传统",它是否存在,女权主义不同理论派别对其又如何评说;2、妇女与写作的关系,特别是当妇女进行写作时必须承受的文化与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加拿大女权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加拿大女权主义社会学多元文化的趋势,并讨论了女权主义社会学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起源入手,分析了传统的女权主义存在的各种不足,指出后现代女权主义是女权主义同后现代主义的结合,它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多元性、给予每个独立个体充分的发展空间;揭示了后现代女权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困境,表现为后现代女权主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自觉地遵循男性规则以及人们对于女性天生低劣于男性思维的预设准则;阐述了后现代女权主义与解构,指出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在探析后现代女权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之上,指明其在我国的当代价值,对于解决我国妇女解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妇女的生存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女权主义对法律的解析经历了从性别化工具到性别化实践的过程。自由女权主义和激进女权主义虽然通常被视为两个截然对立的学派,但它们都将法律看作压迫或解放女性的工具。两者的工具主义的、两分式的分析方法遭到许多质疑,结果平等女权主义、综合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以及后现代女权主义者等后来的女权主义流派更倾向于将法律看作性别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女权主义是西方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女权主义的出现与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密切相关,女权主义的实质就是追求男女平等,但女权主义在追求男女平等的理论与实践中又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女性主义的性别分析在概念基础、批判意识、政治目标三个方面具有对等性,这种对等性为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可能融合奠定了基础。阶级立场与性别立场中包含的多元政治内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诸多理论组合的不同意义,而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政治立场要求在可分辩的政治差异中保持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融合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以“新女性主义”视角聚焦韩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意识是文化语境的产物,是90年代得到进一步传播的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以“性别身份社会构成论”为基础专门研究电视和女性的关系,从“新女性主义”视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韩剧的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是如何对女性加以特殊定位的,以及这种定位与文本创作的互动作用,从而揭示“韩流汹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作为20世纪下半叶兴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的发展时逢科学技术进程的历史转折点,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性别视角对现代科学做了全面的反思,体现出女性主义独特的科学观。文章尝试着对女性主义科学的兴起背景和主要特征进行探讨,并对此做出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国的女性主义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在很多方面消解男权,甚至有超过男性的趋势。在文学上,女性主义文本很多,作家的女性主义意识也十分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几个文本并借鉴原型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女性反叛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斯皮瓦克的研究让英语世界的读者熟悉了法国女性主义,但是同时她又质疑以法国女性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女性主义。以西方女性主义自我为中心来解释妇女面临的问题,界定妇女的政治目标,忽略了妇女之间所存在的种族与阶级差异,遮蔽了第三世界妇女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它以"性别"为分析范畴来重读、解构和重建哲学,批判和检讨许多导致人类自身及自然危机的固有价值观体系,为协调和解决各种冲突,创造更为开放、更为平等、更为自由的哲学思维空间,培育新的时代精神作出独特的贡献。文章以2006—2011年为时间段,对女性主义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女性主义哲学学科建设的努力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国内女性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天赋 《南都学坛》2002,22(6):85-87
勃莱特·阿什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 70多年来 ,人们对她的评价不断变化。我国文学界由于受贝克、威尔逊等“魔女”、“坏女人”说的影响 ,也将她评价为“不正经的或有害的女人”、“独立破坏型的女人”、“魔女” ,还有的把她评价为“软化男人”的女人。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批评的开展 ,国外对勃莱特有了新的评价 ,这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注意 ,其实 ,从勃莱特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看 ,她是一战后美国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巴黎影响的产物 ,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能的迷惘者 ,是一个多种因素杂糅的复杂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8.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的"女性文学研究"专栏,自1996年设置以来,经过几年的坚持与努力,自2001年起成为固定栏目,每期刊登2—3篇相关研究论文。至2009年底,已经刊发成果107篇,成为国内女性文学研究领域唯一长期刊登相关研究论文的学报,为国内相关研究者交流成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所刊发的文章,范围涉及我国30年间女性文学研究领域的各个分支,在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有相当的影响力。随着稿件质量的提高,该专栏今后将在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审视当下《生死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立场 ,认为《生死场》是女性人文主义文本而不是女性主义文本。  相似文献   

20.
作为描写古代宫女及妃嫔心理和生活的宫怨诗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它是封建制度下的皇(男)权思想和男尊女卑观念的集中体现。西方女性主义则提倡改变妇女长期受压迫的地位,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男女平等。文章通过女性主义视角下唐代宫怨诗渊与源的分析,以薛逢的《宫词》为例解读唐宫怨诗中的女性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