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家风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具有亲情化、生活化、礼俗化等"地方性特质"。在传统"家国同构"社会治理文化的影响下,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家风文化逐渐超越"家庭共同体"范围而不断发挥"社会共同体"的教育价值,实现从地方性育人功能向社会性育人功能的提升与转化。中国传统优秀家风文化中的忠孝、节俭、勉学、谦恭、仁爱、清廉、修身、立志等风尚,在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育人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重视家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时代意义,进一步思考家风的思想本质,发掘其社会育人功能,对于提升人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工程"和"工程社会学"的基础上,认为就像任何工程活动都是嵌入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之中的一样,在西部地区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也是嵌入在中国社会尤其是西部社会的结构之中的,西部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了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将生态移民工程与农民的身份转换结合起来,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民市民化一条可行的途径。把生态移民工程和城市化建设科学地结合起来,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现代化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社会工程学,当下其必须要做的学术工作中包括对社会工程的性质进行深度的学理分析。对社会工程特质的分析是社会工程理论与方法总体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程不仅具有社会性、系统性,而且还具有复杂性。正是这三个基本社会属性构成了所有社会工程的行为过程或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学视角,对湖北宜城一个地方市场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地方市场发展与熟人社会的特性紧密相关。一方面,村庄社会关系、地方性规则、社会网络塑造地方市场秩序;另一方面, 市场网络、市场规则、市场理性也在形塑地方社会关系、社会网络和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熟人社会中,社会与市场的互动呈现出从单向嵌入到双向嵌入再到动态互构的发展过程,而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和社会治理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熟人社会与地方市场互动机制的理论化,拓展了市场与社会关系研究的中国经验和理论命题,也能为当前乡村振兴中有效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5.
推动建立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对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外援经济力量已深度嵌入于新疆各受援地传统社会结构中,但是,随着以"产业援疆"为重心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铺开,援疆过程中的社会效益建设滞后问题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显。今后援疆省市应着力推动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建设,将社会嵌入、文化嵌入作为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方式促进社会嵌入,使他们由援疆的旁观者、边缘参与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不断增强援疆工作中的主体意识,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全面推动受援地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建设,以取得综合援助效益为目标,改变以往援疆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视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短期见效项目,回避周期长、见效慢的综合性社会建设项目;现代文化宣传教育推进力度不足,缺少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产品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和实务推进中的一种自觉的群体性的学术取向和实务导向。社会工作本土性知识的合法性建构表现在:文化价值观念关联、话语过程与价值性合理性对话,意识形态、政治实践过程与合法性辩护,地方性知识、本土经验反思性与有效性建构。其知识建构原则体现为:契合本土经验和满足现实需求原则,与西方知识沟通与理性对话原则,本土文化资源发掘、开发传统与超越传统的原则。其知识建构路径表现为:"本土性契合"和"结构性亲和",文化主体意识自觉、自主性实践和反思性建构,以"认同问题"为核心和创造性转化,实现理论建构中的历史—文化嵌入性。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经由创造性转化的符号资源、社会表征系统和价值系统,构建中国文化系统下的社会工作的意义生成方式、言语的有效性基础、意义生成规则和社会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的不断渗入,传统乡村社会趋于解构之迹象,然其新的村社结构尚未健全,乡村社会建设面临现代性的反掣困境。乡村社会建设的历史演变轨迹映射出"社会性"的主体功能,彰显出了追寻乡村社会质量的时代特征。社会质量理论意在诠释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动力,凸显"社会性"的主题。而以社会质量为核心的乡村社会建设无疑会助推传统乡村建设模式的解构,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处理好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主体关系,以期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性福祉。在此过程中,亦不可忽视基层政府在乡村社会建设中的"有限"角色之作用。将提升乡民社会福祉为导向的社会质量嵌入到乡村社会建设,益于建构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乡村社会,显现建设"美丽乡村"之可能。  相似文献   

8.
论工程的社会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性是工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重视工程的社会性不仅有助于理解工程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而且能够为开展对工程的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国家—社会间此消彼长关系的理论预设与国家—社会间互嵌共生的经验事实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内在的冲突。与西方国家—社会关系理论视域下的"政社合作"相比,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转型中的国家—社会关系是否也必然存在此消彼长的变动?亦或形成了新的关系形态?基于无锡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经验,考察了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中国家—社会的关系特征。地方实践中的国家—社会关系并未像西方理论表述的那样截然分离并形构此消彼长的力学关系,而是在互动中复杂勾连。二者相互形塑、相互嵌入、相互赋予发展动力,由此迈向了一种与"政社合作"不同的社区治理形态——"互嵌式共治"。  相似文献   

10.
在STS领域,人类学的概念地方性知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突出了不同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在这一过程中,"情境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特殊的情境赋予了地方性知识特殊的意义。地方性知识的情境性可以分为认识情境、实践情境、社会情境、文化情境、生态情境等多种类型。这些情境与地方性知识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分为背景关系、塑造关系、适合关系等多种类型。进一步探析地方性知识情境性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化的特殊性、整体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多民族社区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嵌入是构建嵌入式民族社会结构的重要维度。国内有关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理论探讨较多,实证性的、中微观经验层面探讨较少。基于流动人口的研究将深化相关经验研究,利于挖掘民族互嵌的微观机制和探索中层理论的建构。文章引入社会网络结构视角,以社区节日互动情境为切入点,测量流动人口在多民族社区中的族际网络结构嵌入程度,分析族际互相嵌入的具体机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促进了族际互嵌关系途径的增多,但公共文化资源分配、文化共享程度等限制了流动人口的族际嵌入程度。发展社区经济、调整公共文化资源分配和增强族际文化共享是促进新疆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营造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诞生于人类的交换秉性。文章以田野工作的方法呈现了转型时期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性市场的诞生过程,展示出宗教权威、政治权力与传统关系网络在这一过程中的建构性作用。由此认为,市场是一种社会性制度安排,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维度。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起源的理论范式进行了反思,并对当前的"市场转型"理论做出部分补充。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践的知识论立场,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知识的生成与应用相关联,并生成彼此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知识形态.它们在实践的联系中形成一条无形的科学-技术-工程-产业(STEI)"四元知识链".从"四元知识链"来看,工程创新是凝结于工程"人工物"中的工程知识被并入到生产函数中以获得首次商业化应用的过程.从四元知识链的视角理解工程创新,对知识经济时代现实中的工程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工程活动的论证的分析已经从“可行性论证”扩展到“不可行性论证”。在这种理解中,自主论的观念一直占主导地位,其表现即可行性论证和不可行性论证是工程专家主导论证的结果。但是,隐含在专家主导背后的看不见的手权力显示出论证本身的社会性因素,特别是随着社会建构论的发展、公众作用的凸现更加说明了工程论证是一个社会建构的结果。从论证共同体来说,专家与公众构成了无法分开的网络;从论证过程来说,论证的角度不再仅仅是技术角度的,而是文化性、社会性的;从论证方法来说,听证会这一社会形式已经突破了专家的纯粹技术性论证。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科学实在论影响下,欧洲科学的跨文化传播表现为一种单向性线性传播与同质化过程;在后殖民科学观的影响下,"地方性知识"开始切断西方科学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走向文化相对主义。后殖民技科学观强调在西方科学的全球化传播或地方性建构中,西方科学与地方性知识、西方文化与地方性文化是在互动中共同影响,共同发展,西方在改造非西方的同时,非西方也改造了西方,两种维度是辨证缠绕在一起的。在哲学上,这突破了传统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的反映论与表象主义,进入了"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领域中的国家整合与地方性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育领域中的国家整合与地方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民族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滕星教授提出,民族教育应将国家整合的教育内容与民族地方性知识结合起来,使得民族教育更加切合实际,这有利于民族地区教育"普初"、"普九"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社会互动的产物.与经济学强调企业的单一经济属性不同,经济社会学认为企业具有双重属性即社会性和经济性,社会性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源.企业社会责任论的本质在于揭示企业与社会的耦合关系即企业与社会的互嵌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有机统一,避免"发展异化",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技术和技术物是当代哲学、艺术和文化研究关注的核心议题。在有关当前技术与文化状况的分析和评估方面,唐·伊德、唐娜·哈拉维、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研究富有启发。伊德分析了技术与人的多重关系并强调技术-文化的"嵌入性";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突破了人/非人的界限,突出技术带来的身体跨界为人类所开启的新的可能性;斯蒂格勒指出技术的"药性"一方面毁坏文化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则催生了社会联系和人的多样化存在。物质文化研究探讨人与物的复杂关联以及"与物为春"的共存境遇,如上有关技术物的嵌入性、杂合性和药性的剖析,是物质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红墩是新疆阿勒泰市一个包括哈萨克、汉、蒙古、回与维吾尔村民在内的民族互嵌型社区,已有150余年历史。在过去一百多年的社会剧变中,社区中不同的族群构建、传承和发展了和谐共生关系,揭示出"在嵌入中共生"是日常生活中新疆民族关系的基本形态与运作逻辑。文章认为,对新疆民族关系的研究应给予"民族互嵌型"社区更多关注,并迈向日常生活场域。  相似文献   

20.
情感互嵌是推动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中值得考量的重要维度,在民族互嵌过程中,民族情感是否得到合理地调适与建设,将成为评估这种互嵌关系是否导向民族团结的关键。情感社会学关于情感的研究对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研究带来很大的启发。基于情感排斥与情感吸纳的内在张力梳理民族情感互嵌的基本线索,认为空间阻隔与社会结构分化、抱团而居、刻板印象与心理疏离都可能引发民族之间的情感排斥;而经济性因素中的生计互补到生活依赖、社会性因素中的自我到群我的统一、政治性因素中的情感制度化到能动性提升、文化性因素中的共生与认同方面则能找到情感吸纳的可能。民族情感排斥向情感吸纳的内在转化是有效探寻民族情感互嵌之道,具体从符号意义的构建、场景化中民族情感的表达、互动仪式链导向民族团结、交换意义中的情感管理方面关注促进民族情感互嵌的基本条件,发挥民族情感建设在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