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2.
文章利用读秀、知网、推特、智库等资源库对2013-2017年间国内外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研究现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国内“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沿线各国基础设施、经济、金融、地缘关系等研究火热,相关政治话语及核心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偏冷,存在虚化、泛化现象;境外舆情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几乎涉及沿线所有国家和区域,但“一带一路”话语本体研究、历史资源和学理基础研究薄弱,少有对受众差异性、国外媒体的误读、质疑及零报道开展针对性研究,“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构建有待进一步完善。据此,文章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进行整合,再符号化为“一体一带一路”,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深入认识其与中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关系,推进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3.
饰句副词"当然"作为元话语,是对言语交际过程的调节和监控,其本身并不介入话语的基本命题内容,只是起到组织话语结构、表明发话者态度的作用."当然"的话语功能为填补,根据其前后句的关系,可分为完备型填补与解释型填补两类.前者有增量和精确之分,后者分为澄清、总结和解注三种方式.具有衔接功能的"当然",由于高频使用和互动性的介入,导致新功能话语标记用法的出现.此外,"当然"的篇章价值可归纳为话题找回、话题切换与话题顺接三种.  相似文献   

4.
5.
在<休·赛尔温·莫伯利>中,庞德将叙事小说中的叙述手法用到诗歌创作中,创设了交织在一起的多重叙述声音.从巴赫金的"自我"与"他者"的话语理论为解读视角,侧重分析了庞德在诗歌中杂糅的多种形式的"自我话语",使诗作呈现出错综复杂、晦涩难解的特点,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中有六个同形但不同构的"可不是":"可不是_1"是表反问的跨层结构;"可不是_2"是表猜度的跨层结构;"可不是_3"也是跨层结构,表示强调;最后一个作为跨层结构的"可不是_4"表示转折;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个副词"可不是_5";从功能的不同入手,"可不是_5"也具有话语标记的性质,为"可不是_6".副词"可不是_5"是由跨层结构"可不是_1"发展而来的.它的词汇化的发生主要受三点因素的影响:一是句法上的句子重心后移;二是语境上远离疑问形式;三是语义上意义为"难道"的"可"的消失.  相似文献   

7.
"好不好"附加问有两种话语功能:寻求允可与提请注意."好不好"附加问的"提请注意"功能应该是由"寻求允可"功能演变而来的,标志着"好不好"已经虚化为一个话语标记,用以阐明其所附加的话语与交际情境之间的连贯关系.此外,它还表明了说话人对所作的陈述以及对听话人的立场和态度."好不好"的这一演变过程是一个由表达主观性的道义情态意义发展到认识情态意义、再到表达交互主观性的意态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界对所谓"正统"历史题材小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升温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的话语权、话语策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90年代以来批评界的某些变化以及社会思潮图景的某一侧面,这将对今后的文学史写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开始的“话语转向”带来了语篇研究的繁荣。语篇分析在7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独立的跨学科研究。经过 80年代的迅速发展 ,语篇分析在 90年代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走向成熟 ,并在 90年代末成长为一个自主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写真实"话语蕴涵的调整和"人学"话语的浮现,"新时期"初期小说家初步确立了启蒙者身份,在创作中接通和张扬了"五四"新文学的人学主题.但其对"人学话语"的艺术表现,无法超脱于以"人民话语"为关键词的"新时期"想像,无法绕过既是其展开叙事的"前史"同时又在"新时期"发挥现实功能的社会主义文化."新时期"初期小说的自我认同是个体启蒙认同和人民认同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自由”思想渊源于对西方“自由”话语的输入。但由于文化传统、知识结构、现实语境、时代要求以及翻译等诸多原因 ,西方的“自由”话语在输入的过程中意义发生了衍变。最初的“自由”主要是个人自由 ,后来衍生出民族、国家自由的涵义 ,在现实与逻辑的层面上二者具有统一性 ,从而形成中国现代自由话语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与“话语”同在的同时 ,又不能不与“诗”同在。维特根斯坦提出了与“话语”同在时不能不思考起的哲学问题 ,以汉字为例可以使我们加深这一思考 ;海德格尔提出了与“诗”同在时不能不思考起的哲学问题 ,以中国古诗为例能不能加深这一思考呢 ?  相似文献   

13.
"连"字句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包含"连"字句话语的语义结构模式和话语功能."连"字句有两个相反的推断意义,在具体话语中,含有不同的表达信息,表现为不同的语义结构模式;在具体语境中,"连……也/都"陈述句会自动按一定模式组成连贯的话语篇章.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视角探讨学术话语中的投射语言现象。在学术话语中出现频率繁多的投射语言是实现学术话语概念的准确性、判断的严密性、推理的周密性等特点的主要手段。为了有效成功地运用此种手段,投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都要借助多种模式来建构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意义。因此,本文首先考察和概述了学术话语中单模式投射语言现象的结构及其功能特点,然后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投射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分析了学术话语中投射语言的多种模式的功能结构语义特性。  相似文献   

15.
"伪翻译"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翻译"现象在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大量存在。作为"假面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不应被当作赝品而排除。翻译和"伪翻译"同是在特定的文化历史情境中所进行的话语实践,体现了话语、权力、政治之间的博弈。真伪翻译之间的截然二分并非不容置疑,用以界定伪翻译的那些性质在翻译中也大量存在——翻译作为"改写"(勒弗维尔意义上),呈现出的是与原文的差异和背离。对伪翻译的思考,有助于加深对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活动所涉及的权力政治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受知识论哲学影响,中国文学理论界叙事危机积重难返.当我们谈论文学理论越多时,我们离文学真实就越远.面临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必须建立现象学的方法论,从基本的个人生存开始,奠定文论的逻辑起点.以鲜活的思想,冲破权力话语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杂语"话语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汉语诗学话语的重要方式,包括"原文型"、"音译型"、"汉英并列型"三种样式.当时一些学者分析了这一现象,并表明了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杂语"方式展示了话语主体的西学背景,显示了其文化身份的优越感,使西方诗学话语和话语方式迅速地普及开来,加速了中西诗学的沟通与融合;"杂语"至"纯语"的转换,意味着西方诗学在现代汉语诗学中的话语霸权,妨碍了古代汉语诗学的现代转换,使之成为当代中国学界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8.
“浙学”本是朱熹批判浙东思想的语言,而《宋元学案》则用来彰显“浙学”的卓越性。《宋元学案》以故事的方式将永嘉、金华、四明各地的思想整合于“浙学’之中,并有意识地将四明地区作为终点而进行颂扬。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自由人"胡秋原同"左联"作家的论争是特殊时代的一场特殊论争.通过从政治立场和文学主张去审视"话语霸权"阴影下的自由人,发现他们作为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群小资知识分子,不是"普罗文学"的敌人,也没攻击"普罗文学".文章阐述了现代文学"话语霸权"的成因,力求再现论争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20.
修辞行为是一种审美行为。审美主体、引起主体美感的对象与特征、话语媒介是其核心三要素。修辞行为审美,在"物理世界"求真,在"文化世界"求"俗",在"心理世界"求善,在"语言世界"求美。"得体美"是修辞审美在"四个世界"交融汇合中的高度统一,是修辞审美的最高准则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