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主要有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成语、俗语双关等.从双关语的双重含义及广告语体风格考虑,双关语的汉译可采用表义法、套译法、侧重译法等译法.  相似文献   

2.
浅谈英汉双关语的互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英汉双关语的互译.通过实例介绍了汉语双关语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的英译,并讨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歇后语的翻译,且对英语双关语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的汉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双关语。双关语是使用音同义不同或同形异义词的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词义双关两大类。双关语的主要修辞效果在于讽刺和幽默。翻译双关语的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和注释法等  相似文献   

4.
双关语是英文标题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然而,因在转化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汉译带有双关语的标题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语境双关等几方面对双关语的运用技巧作了阐述,并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若干例证的剖析,提出了作为译者在汉译标题中双关语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目的语中再现原语双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英文广告双关语的运用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商品经济时代,广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双关语为广告又增添了不少色彩.探讨了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和翻译,把双关语按照谐育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成语和欲语双关归类.介绍了双关语的几种翻译方法,诸如契合译法、分别表义法、套译法、侧重译法、补偿译法,旨在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双关语是英汉广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广告双关语的翻译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和语法双关三个方面对双关语在广告申的运用作了阐述,并以Delabastita的双美语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广告双关语的翻译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旨在探讨广告双关话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广告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并且能够更好地宣传产品,给消费者以深刻的印象.英语中的双关语主要分为语音双关、语意双关、语法双关和习语双关等表现形式,其翻译方法包括有直译法、意译法、阐释法及辅助译法.  相似文献   

8.
双关语是修辞中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手法 ,了解并掌握它对我们的语言学习大有裨益。本文拟从三个角度探讨双关语的构成 ,即 :语音双关 ,语义双关和典故、成语双关  相似文献   

9.
鞠丽 《中南论坛》2010,5(1):40-41
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法在各种英语文体中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广告文体。本文就英语双关语中的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大类型进行分析,厘清了语音双关和语义相关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探讨了双关语在广告文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谐音双关及语义双关两个方面,通过实例对广告双关语的运用技巧进行了阐述,并在考虑双关语的自身特点及广告文体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了仿译法、转换视角法、分词释义法、侧重法及增译法等可能的解决措施,探讨了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1.
歧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指某个词语或话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释义。语用歧义的产生与语境有很大的关系,它产生于交际双方所依赖的具体环境。语用歧义在一定的程度上容易让人误解,影响人们交际的顺利进行。但语用歧义并非总是消极的.恰当使用语用歧义,可以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常常有意利用语用歧义来达到诙谐幽默、一语双关、挖苦讽刺、言简意丰、启发想象等修辞效应。  相似文献   

12.
论双关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关语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修辞手段 ,因而在中英文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双关语具有极强的特定语言和文化色彩 ,因此其中英互译的问题一直被译界视为难点 ,围绕其可译性和译法的争论长久不休。从奈达提出的功能等值论的角度来看 ,双关语是可译的。以此理论为基础 ,涉及具体的翻译策略时可采取释义、视点转换、加注这三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双关"话语的突出特点是"一音/形二义"。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分析双关解读中的心理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利用关联理论中的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两个重要概念,来考察英语双关所兼顾的双重含义被激活的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双关解读的心理机制,并发现存在四种双关解读类型:一石两鸟型、花园路径型、化整为零型和跳出圈外型。  相似文献   

14.
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语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理论对广告中的双关语进行分析。双关语是电视广告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它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和比较固定的语义模式;电视观众通常依靠语境线索和广告商的明示手段激活心理图式,经过推理,理解这种双关语的双重含义和语篇的目的所在。双关语的运用能很好地达到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引发欲望,导致行动(AI-DA)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的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剖析广告双关语的产生及其解读过程。一方面旨在丰富国内关于广告双关语的研究,以期有助于人们对广告双关语的鉴赏;另一方面也力求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广告双关语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6.
双关语是最难翻译的修辞现象之一,英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对等翻译法将双关语译为相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建立在人类共同认知基础上的双关语和部分结构双关语;变通对等法是通过创造双关语译为不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思想主题意义不大严肃的文字游戏类双关语。体现不同文化特色和语言特点的双关语有时也可以通过语音、语义或形式手段译为类双关语,还可以通过释义、加注等方法进行补偿。双关语的翻译还包括谐音法、省略法、移植法等。  相似文献   

17.
在"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下,《牡丹亭》中的双关语是可译的。汪译《牡丹亭》双关的可译性限度达到了二个层次:"常译"和"非常译"。"常译"是汪榕培追求的最高翻译目标,着力点在于译出双关语的双重语境,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作双关的修辞效果。如若不能,则是退而求其次:"非常译",即运用翻译补偿策略译出双关的隐含意义,弥补双关语翻译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而带来的翻译失真与缺损,取得了与原文大体相同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影视广告的声、光、电技术和短、奇、快特点 ,打破了传统的线性语言双关理论的束缚 ,使古老的双关艺术在镜头、色彩、音响、标语、口号、解说词等领域焕发生机 ,形成多维语言双关综合效应的新趋势。试从题旨语言双关的聚焦性、镜头语言双关的模糊性、文案语言双关的开放性等方面切入 ,对影视广告双关艺术的现代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双关语由于其非同寻常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潜在美质。怎样将这种艺术性较高的语言表达形式让异语读者分享是译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由于所涉双语之间固有的语言障碍,双关语的翻译往往不能形义两全。本文通过典型译例,分析了双关语英汉互译的不足与缺撼,探讨了双关语翻译的浓缩与铺排这两种颇具针对性的变通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双关语一直被视作一种修辞手段或文字游戏,学者们以往多从结构、语用、美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其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随着对非字面语言如隐喻、幽默、习语、反语等加工机制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双关语这个“古老”的话题产生了新的研究兴趣。他们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眼动追踪等技术,开创了双关语认知的脑机制研究先河。尽管当前双关语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然而从当前有限的研究中仍可看出,成功理解双关语并体会其幽默效果的关键在于双关语两种词义的成功通达和维持,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语境和词义使用频率;在此过程中,左脑的语言加工优势在前期起到了语言加工的主导作用,但在后期的语义—语境整合以及幽默体会等环节中,右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