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后发工业国从模仿到创新的技术战略演进路径呈现多样性,为解释后发工业国汽车产业技术演进路径差异和选择,通过构造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技术能力成长为主要内驱力,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溢出为拉力、研发投入和产业激励政策为推力,高昂技术学习成本和企业创新惯例和惰性等为阻力以及市场竞争和约束性产业政策为压力的汽车产业技术演进动力模型,比较分析了后发工业国汽车产业技术演进的动力差异和选择机制,并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解决,如技术依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结合世界汽车产业三次技术领导权转移,通过对技术创新与技术演进曲线的关系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是以中低档汽车技术为发展起点,以此蓄积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同时通过低端突破性创新或新市场突破性创新,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路径。其中的关键路径选择可概括为:在国际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技术、品牌、人才、产品战略的实施,打造适合大众需要的自有品牌车。  相似文献   

3.
在产业结构裂解(Disintegration)背景下,基于Jacobides(2006)的结构优势(Architectural advantages)理论,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在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中的一个汽车零部件企业——A公司的成长过程,探讨了在产业结构裂解背景下企业结构优势演进路径r问题。通过深入研究该企业的历史发展、企业能力和企业边界的演进过程,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裂解过程为企业的创新进入创造机遇,而产业链环节的创新进入与企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协同演进的过程,最终实现组织边界的演进,构筑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势。  相似文献   

4.
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一国实现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在当下的世界经济中,后发国能从先发国获得新技术,但它们必须主动融入跨国公 司主导的全球知识创新网络,有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吸收“营养”,才能为培育自身的技术创新的后发能力奠定基础。论文在探讨企业技术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以及后发国企业技术能力赶超路径的基础上,提出培养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后发能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技术核心能力演进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核心能力是高技术企业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其成长的主要动力.本文在分析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模式与演进路径的基础上,对技术核心能力演进各能力阶段的含义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不同层次的技术能力及其对高技术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作用机制,认为技术核心能力演进推动了高技术企业不断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问题,采用文献归纳法,分析了企业的吸纳能力的演进特点及其对创新的作用机理,从知识创新的视角,描述了与企业成长各阶段吸纳能力相适应的创新模式,得出企业创新模式演进与吸纳能力演进呈并行关系的结论。研究结果对促进企业创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为与思科国际化路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价值链理论对华为与思科的国际化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发现两家企业的价值链演进存在较大差异。华为主要以低成本战略和市场差异化战略打开国际市场,再逐步向创新差异化战略转移,使其从价值链的低谷走向两端,从下游逐渐向上游演进;而思科则从创新差异化战略到市场差异化战略完成从价值链上游向价值链下游逐步演进的过程。两种国际化路径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都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后发国家具有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经验借鉴、精神动力、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等后发优势。后发国家的这种后发优势,实质上是指后发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广阔空间和强烈的学习动力,即具有学习的优势。后发国家能否把后发优势转换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追赶,关键在于后发国家是否向发达国家学习及其学习能力的大小。因此,培育和提高学习能力,是后发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发达国家经济追赶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9.
技术选择与产业演进:以BD与HD-DVD之争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技术、经济、市场、制度四维框架分析了产业演进的动力机制,以一个新旧技术更替的动态模型分析了对适宜技术选择的更替过程,并以BD与HD-DVD技术之争为例,分析了技术选择与产业演进的关系,得出:产业演进是个系统工程,其中技术是最为基本的动力因素;技术选择是个动态过程,能否符合产业演进的路径取向是新技术成为市场主导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后发国家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市场经济制度上往往落后于发达国家,在选择发展路径的时候,到底是制度先行,还是技术先行,或者是两者协调发展?持后发优势理论的学者们主张后发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后发国家的技术落差,优先发展技术;持后发劣势理论的学者们主张后发国家应该积极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以免为后发国家发展埋下隐患.以制度和技术均处于落后状况的后发国家为逻辑分析起点,分别测度后发国家优先发展制度、优先发展技术和制度的偏离成本,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汽车工业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上几乎所有跨国汽车公司都在中国完成了战略布局,并进行不同程度的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是各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主要手段.本文从技术溢出理论出发,分析了FDI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重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并运用重庆汽车产业相关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寻找影响重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政府、环境与市场是重庆市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驱动力,而随着产学研合作力度的不断增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却越来越小,且提高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汽车产业具有较大的带动效应,也是具有明显规模效应的产业,后起国家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本国的民族汽车产业,均不同程度地实施了相关的产业政策。传统的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政策,并不一定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和成长,通过在已有合资模式下,强化市场竞争,促进技术溢出,建立自主的民族轿车产业,可能是中国轿车产业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与政府激励政策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存在技术开发、生产实现、市场销售、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在很大程度上滞缓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论文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对产权保护、公共采购、财政支持、产业管制、科技发展、市场培育等政府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导向和支持作用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完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在对高新区发展的现状和机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市场化理念的基本思路,即从以政府推动为主导过渡到以市场推动为主导,从以政策优惠性支持转变到创造成熟的商务环境,从以政策导向引导技术创新转变到以市场、技术、政府为综合动力导向引导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后发国家唯有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才能赶超先发国家。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在世纪之交提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全面把握江泽民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观 ,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坚持科技和教育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就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产业集群主体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原因在于其选择的技术创新行为是模仿创新而非率先创新。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以微观经济学为视角,通过构建利润函数模型,阐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选择模仿创新的合理之处,进一步揭示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在于企业规模、产量水平、市场份额以及固定成本,以期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在短期内和长期内的技术创新行为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A-U模型,揭示了在特定技术轨道上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是一种短期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改进的A-U模型是从产业演变的全过程来考察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的,是一种长期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改进的A-U模型对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9.
在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美国的汽车产业遭受了严重冲击,为此奥巴马政府出台了积极的汽车产业政策。通过从救助汽车企业和扶助汽车产业发展2个维度的考察发现,在救助濒临破产企业时,政府一度介入企业的管理决策。而在扶助汽车产业时,政府加大公共投资,形成投资驱动;研发政策带动科技创新,形成创新驱动;通过规则制定、消费引导和联邦政府采购等政策,形成了政策驱动。奥巴马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跨越了倡议和引导,进入了政府协同汽车产业发展的阶段。基于上述分析,可进而研究奥巴马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特征。研究表明:这一政策既具有往届政府产业政策的固有特征,如以问题为导向、市场化运作以及以法律为依据等。同时,也具有定位产业方向和更注重研发与创新等新特征。探讨奥巴马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可为中国目前的产业政策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