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867年,在国务卿威廉.亨利.希沃德支持下,美国购买了俄国的阿拉斯加。西沃德之所以购买阿拉斯加是因为阿拉斯加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太平洋贸易中占居优势地位;同时,也是因为英美、俄美在美洲的激烈争夺。内战中,俄国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友好行为促进了这次购买行动。购买阿拉斯加是西沃德实现"太平洋商业帝国"梦想的重要步骤,是美国走向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867年3月3日凌晨4时,俄国驻美公使斯托克尔男爵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了一项协议。俄国将总面积为586400平方英里的俄属美洲,包括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殖民地,出售给美国。售价720万美元,即每英亩不到两美分。  相似文献   

3.
在俄国扩张评价问题上,中国及美俄学者已就某些问题冲破传统观点,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对俄国扩张的性质,历史作用及其特点加以初步探讨.笔者认为,俄国扩张的性质具有两重性,既具有殖民主义的性质,又具有封建农奴主的野蛮性和疯狂性.俄国扩张的历史作用亦是有两面性,从政治和军事角度讲,正如昔日传统观点所说,无疑具有明显的侵略性;但是当今从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及交流的高度而言.特别是从展望21世纪亚太地区远景而言,它客观上又有进步的一面.同时,与美国扩张相比,虽有相似之处,但俄国扩张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在俄国扩张评价问题上,许多学者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俄国在北太平洋和北美西海岸的地理发现问题.近三年来,原苏联学者对此进行了认真而全面地研究.纷纷著书立说,并形成了历史地理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有著名学者科学院院士Л·C·别尔格、科学院通讯院土A·B·叶菲莫夫、A·安德列耶夫教授.该学派的重大成果是,公布了俄国探险队的原始资料和文件.探险队发现了阿留申群岛和北美西北部  相似文献   

4.
一、“太平洋圈”的世纪当前,太平洋圈正面临着经济成长的时代。虽然这一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对称为太平洋圈或太平洋经济圈的这种概念的理解却未必清楚。就地理而言,它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北朝鲜、中国以及苏联(以西  相似文献   

5.
农奴制度的长期存在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俄国农奴制度晚至1861年才被宣布废除,原因在于它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基础,是俄国贵族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同时,东正教影响下俄国农民的“好沙皇”观念及农民的生存需要也有助于俄国农奴制度的发展。在俄国历史上,农奴制度是一种弹性的制度,它实现了沙皇政府、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均衡,从而形成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陷阱。这种均衡陷阱也是俄国农奴制度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十六世纪末,俄国吞并了西伯利亚汗国后,为了实现其向东打通太平洋的出海口,向南侵略中国的野心,侵入叶尼塞地区。自古以来就居住在这里的吉尔吉斯人民为了捍卫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同俄国侵略者展开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英勇斗争,屡次打败俄国侵略者,在西伯利亚人民抗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加以论述。一、俄国迅速占领叶尼塞地区计划的破产  相似文献   

7.
刘茜 《今日南国》2014,(4):64-64
最有趣的疆域是美国国土.美国疆土有一半是购买来的.1 803年它从拿破仑手中以每英亩(1英亩=0.405公顷)两便士的价钱,购得整个路易斯安那州,100多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共付540万英镑.1867年美国又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手中以每英亩2美分的好价钱,购得整个阿拉斯加,151.9万平方公里共付720万美元. 最有趣的油脂是樟脑油.凡是油,都比水轻,唯独它比水重.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鸟,它有着飞越太平洋的本领,它所需要的仅仅是一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为什么这种鸟能飞越太平洋?很简单,因为它懂得为自己创造条件。其它鸟儿失败的原因是它们只知道拼着力气,一丝不苟地飞呀飞,即使体力再强,当它们面对着望不到边的海洋时,也会束手无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指出,彼·特卡乔夫认为俄国没有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因而更容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证明"他还需要学一学关于社会主义的初步知识";不排除俄国农村公社有转变成高级形式的公有制组织的可能性,但是它的前提是西欧在俄国农村公社彻底解体以前就胜利地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向俄国农民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利于农村公社转变为高级形式的公有制组织。俄国革命即将来临,它对俄国以及欧洲各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魂》2007,(11)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已整整90年了,有良知的人们都会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来纪念它,原因是它不仅使俄国人民受益,而且使中国人民受益、世界人民受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上,也是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是连接欧亚大陆的纽带,倍受俄美关注。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对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战略空间步步紧逼。面对挑战,俄罗斯与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这场角逐对中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构建有利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为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野心,伪满洲国建立后,便以“满洲”为基地,积极从事对苏作战准备。日本原拟在对苏作战准备成熟和德苏战争有利于德国之际,对苏发动攻势,但随着战局的变化,日本当局不得不抽调关东军的大部分兵力应付太平洋战争,这不仅动摇了伪满洲国的统治,而且迫使日本改变对苏作战计划,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随着日本败降和伪满洲国解散,日本对苏作战计划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打破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促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然而美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关注,以防范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不断经营中国周边地区,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对中国形成“三面围堵”之势。美国欲借“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使中国的地缘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妥善应对,积极营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我国战略纵深依托。  相似文献   

14.
欧盟东扩实际上是西欧或核心欧洲抓住冷战结束的有利时机,在欧洲乃至欧亚大陆谋求最大安全利益的战略举措:对内制约德国,实现周边安全;对外挤压俄罗斯、制衡美国,以实现欧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北约欧盟双东扩与美欧俄三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和欧盟的双东扩有共同与不同原因 ,根本上反映了美欧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是新时期美欧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的一个缩影。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 ,对双东扩的态度有所不同 ,从而引起美欧俄三边错综关系。三边关系的互动自有特点 ,并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相继率兵船北上 ,联合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对此 ,清政府的策略有一个从分化瓦解到借助俄美进行调停的转变过程。然而 ,无论是分化瓦解还是借助俄美调停 ,都是清政府从传统的外交体制出发以应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具体措施。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本质的无知 ,而且显示出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交涉时的无能 ,清政府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北约自东扩以来直面俄罗斯。2002年5月28日《罗马宣言》签署,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正式成立。同时,北约开始零距离接触俄罗斯。针对咄咄逼人的形势,普京领导的俄罗斯并未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型外交,而是采取了双轨战略:一方面积极为发展经济构造安全空间;另一方面,在“西进”的同时,寻求合作伙伴与联盟,联欧抵美,游戏于欧美之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 ,俄美两国由于在战略目标上的对立 ,双边关系不断恶化并几乎走向对抗。“9·11”事件之后普京突然改变对美态度并在重大冲突问题上主动让步 ,俄美关系发生转折。因俄罗斯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安全领域有相互合作的需要 ,所以它们会继续推进两国关系发展。然而由于美国不会仅仅满足于俄罗斯支持它的国际主张 ,俄美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仍将难以排除。  相似文献   

19.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缩短西伯利亚铁路,打通太平洋入海口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后,于1898年开始修筑,1903年完工,南满支线几乎同时修筑。中东铁路经历了沙俄、国际共管、中苏共管、日伪、中苏共营几个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形成规模宏大的东北铁路网,但直到1952年底,其所有权和经营权才真正回归中国。中东铁路是殖民地铁路业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论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建构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俄罗斯最主要的就是俄罗斯民族主义问题。一个强大的民族,本应有成熟的民族观,但由于在历史上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发展既已走向畸形化,再加上当今的俄罗斯又处于转型时期,因此,俄罗斯民族主义也就不得不重新发展,即产生新俄罗斯民族主义。本文力主从历史渊源上探讨当今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走向问题。它究竟走向何方,还应由历史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